《中国食品工业》主办

中国食品新闻网

在产品性价比上下足功夫才是正道

2024-01-10 13:45:48来源: 中国食品报

  “公摊面积”原本用于描述房地产中公用区域的概念,现在被消费者用来形容零食包装中的无用部分。近日,零食“公摊面积越来越大”再度引发消费者关注。

  零食,是许多人生活中的小确幸。打开看似包装得十分饱满的零食,却发现里面的内容少得可怜,该有的地方凹进去,不该有的地方又凸出来,这种“无法使用的部分”显然太多。吃个零食还得为“公摊面积”买单,消费者当然不乐意。

  零食的“公摊面积”之所以越来越大,主要是源于商家在市场竞争、成本压力之下的趋利选择,尤其是零食消费总体价格不高,顾客对单纯的提价较为敏感。为了降低成本,抬高利润空间,商家往往通过包装引导购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商品附加值。此外,部分消费者追求华丽包装的心理,也促使包装严重夸大商品实际分量的现象加剧。

  这些非必要的零食包装,不仅会在视觉上错误引导顾客,侵犯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还会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增加废弃物污染环境。有权威数据显示,中国城市生活垃圾中约有30%—40%是包装废弃物,其中大部分就来自过度包装。而且,商家竞相比拼过度包装,迎合消费者的面子心态和攀比心理。长此以往,卖产品异化为卖包装,难免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

  实际上,为遏制过度包装,国家近年来动作频频。尤其是2023年9月,相关国家标准正式实施,新规对包装层数、包装成本、空隙率等均做了明确规定,明确食品包装不应超过3层,非接触食品的包装成本不超过产品销售额的20%。而零食的“公摊面积”越大,意味着包装空隙率越高,进而会被判定为过度包装,会受到监管部门的处罚。

  精美的包装固然可以吸引消费者,但卖产品跑偏为卖包装,则是本末倒置。买个零食都要算“公摊面积”,如此过度包装实在没有必要。企业应该放弃那些围绕包装做文章的小心机,在打造产品的性价比上下足功夫,才是正道。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食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内容、版权和其他相关问题,请速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0
0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