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工业》主办

中国食品新闻网

永城王庄遗址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出土众多酒器,赓续文明传承

2024-03-22 16:45:53来源: 中国食品新闻网

  中国食品新闻网讯(李志强 乔仲凯)3月21日至22日,由中国文物报社、中国考古学会主办的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在京举行。经项目汇报会、综合评议,最终评委投票选出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其中,永城王庄遗址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image.png

  王庄遗址位于河南省永城市以东约13公里的苗桥镇曹楼村,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23年首都师范大学、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商丘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该遗址联合发掘,并进行全面勘探。

image.png

  一、勘探成果:钻探发现遗址以王庄村为中心,东西宽500米,南北长1300米,遗址总面积约63万平方米。遗址中部发现一座环壕:平面呈圆角长方形,南北长约350米,东西宽约250米,方向10度,总面积近80000平方米;环壕主要围绕王庄遗址大汶口文化墓地,初步推断为墓葬区以外带有防御性质的围沟,两者年代应基本同时。

  二、发掘成果:本年度发掘区包括王庄村南(Ⅲ区)与村中(Ⅳ区)两部分,Ⅲ区主要发现部分东周、唐宋时期小型墓葬,此次发掘最重要的是在遗址Ⅳ区揭露一处墓葬密集分布的大汶口文化墓地,目前在约一百平方米的范围内已发现大汶口文化墓葬23座。这批墓葬级别较高,随葬品数量丰富,目前已提取各类陶器400多件,玉器150余件,以及部分石器、骨器等。

  三、初步认识:王庄遗址大汶口文化墓地葬俗独特,存在多组墓葬间的“有意打破”现象,墓葬出土“玉覆面”及成组石圭具有礼器的性质,是该地区史前时期社会复杂化进程的直观反映。遗址陶器群类型多样,文化面貌复杂并具有鲜明地方风格,代表着大汶口文化中晚期豫东地区的一个新类型。

image.png

  大王庄遗址出土的陶器中,有不少是陶鬶、单把杯、背壶、鼎、罐、豆等与酒有关的器物,这也侧面证明了早在史前文明时期,永城这块土地便已出现了酿酒技术,开始闪烁华夏文明的光辉。

  历史记载的中国酿酒技术起源于(5000—7000年前)龙山文化以前的原始社会时期。目前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在农耕文化以前,人类的生存主要靠野果和渔、猎生存,中原地区水系发达、森林遍布,为原始人类提供了最好的生存条件。野果采摘多了,吃不完,堆积起来,经过风吹、日晒、雨淋形成了自然酿酒的条件,产生了最早的野果自然酿酒。

  根据考古勘探,造律台、王油坊等遗址,是典型的龙山文化遗迹。而王庄遗址的考古勘探,大汶口文化的典型特征,及出土较多的酒器,充分证明,永城也是中国酒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image.png

  《北山酒经》记载:“空桑秽饭,酝以稷麦,酒之始也。”进入农耕社会以后,人类开始种植高粱、玉米、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粮食多了堆放在一起,经过风吹、日晒、雨淋,形成了自然酿酒过程。

  随着农耕文明的兴起,推动了生产技术的改进,因而也推进了商业的兴盛,农民聚族而居的地址逐渐地变成了“邑”,即村庄或集镇,当时永城境内大的邑就有芒邑、酇邑、砀邑等,邑所在地则是进行商品交换及商业活动的中心,农业兴隆,农产品种类丰盛。由于粮食瓜果自给自足且有余,便初步出现了酿酒业,有了酒作坊,在不断总结、提高自然酿酒技术的过程中,逐步酿成了芳香浓郁,酒精度较高的美酒。

  永城地处豫东平原,黄淮大地之间。这里自千万年来,河流纵横,湖泊遍布,原始森林参天,茂密丛生,各种水陆野生动物繁多,是豫东地区最早有人类生存的区域。浍河(又称古涣水)是永城境内最古老的自然水系,沿浍水流域到处分布着原始人类集居的遗址,最有代表性的便是王庄遗址。

image.png

  《永城县志·酿造篇》记载:永城酿酒历史悠久,酿酒作坊遍布城乡,仅县东贺寨、曹楼、刘庄、陆楼等就有数十家。其中以浍河北岸陆楼酿酒作坊(皇沟酒业前身)规模最大,水质最好,产量最大,历史最悠久。依据该厂址距新桥龙山文化遗址二公里的地理位置分析,皇沟酒业的造酒历史可追溯到4000—5000年前,生产白酒的历史也可追溯到唐宋以前。

  王庄遗址的发掘不仅填补了永城及整个商丘地区史前文化的空白,更进一步印证了永城酿酒、饮酒历史的源头。

  美酒,见证了永城历史的发展,文明的累积;皇沟,接受着文化的浸润,赓续着文明的传承。在漫长的人类活动中,一代代永城人通过美酒不断丰富中国绚烂的文化,这是美酒穿越千年流传至今的根本所在,更成为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






0
0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