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工业》主办

中国食品新闻网

主要酒企下沙季投产同比增19%,酱香酒市场热度不减

2022-10-13 10:23:19来源: 中国食品报网

重阳下沙,新酒开酿,是酱香型白酒酿造的传统工艺习俗。

近日,酱香酒企的年度盛事——下沙,已在各大产区陆续拉开帷幕。

每年10月重阳下沙时,酒企的当年储量、次年产量及市场计划投放量也随之公开。

据梳理,目前已有茅台、习酒、国台酒业、金酱酒业、郎酒、珍酒等多家酒企官宣将加大投产。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下沙季,酱香白酒行业排名前10位的企业今年投产量比上一年度同比增加19.1%。酒企下沙投产总量大增,意味着2023年度酱酒产能加码,酱酒领域的竞争越发白热化。

此前,白酒产业面临周期性调整的压力,一度快速升温的“酱酒热”也出现了极大程度的“退烧”。如今来看,酱酒市场似乎有望焕发“新热度”?对此,行业人士表示,2022年,酱酒热逐步回归理性。酱酒经过“挤泡沫”后,也进入了品类和产业发展重新聚能蓄力的“下半场”,除了品牌,产能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价值和发展未来。

酱酒前十企业投产量同比增加19.1%

所谓下沙的“沙”,特指高粱,即酱酒的原料。它颜色为深红色、颗粒小、形状饱满,外观类似沙子,所以被称为“沙”。

重阳期间,高粱成熟,气温适宜,赤水河清,此时下沙即开始投放酱香酒酿造的主原料,是酱酒的第一次投料,标志着新的一个酿酒周期的开始。

从近日多家酒企披露的信息看,2023年度加码生产酱酒已成为共同的趋势。

例如,10月6日,金酱酒业举行金酱酒谷一期工程制酒车间建成下沙投产仪式,金酱酒谷规划建筑面积近13万平方米,正式投用后意味着金酱酒业又将新增2000吨产能。

国台酒业方面表示,2023年度生产周期内,三个生产基地将同时新增投产6个智能酿酒车间,新增产能7000吨,年总投产1.7万吨,均创国台历史新高。

2022年下沙季,贵州珍酒酿酒已投产3.5万吨,新增酿酒产能达1.4万吨。据此前8月珍酒方面披露,待增产扩能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珍酒将形成“酿酒10万吨、储酒40万吨”的体量规模。

郎酒近日也官宣,6万吨酱香酒投粮,同时吴家沟酿酒区全面投产、盘龙湾生态酿酒区正式亮相。在今年的郎酒重阳下沙大典上,郎酒集团董事长汪俊林还宣布,明年恢复线下渠道郎牌郎酒销售,投放总量3000吨。

记者注意到,在中国酱香白酒核心产区——仁怀,除了茅台、习酒、国台等知名酒企,酣客君丰、寰九酒业、秦含章酒业等酒企新一轮下沙投产也正式开始。这些企业计划投粮吨数在几千吨左右。

这些中小酒企的产能被寄予厚望。

今年年初,贵州省发布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与《贵州省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时曾提出,要加强赤水河流域产区管控和生态保护,按照“三个一批”推动中小酒企转型升级,建设以茅台酒为引领的贵州酱香白酒品牌舰队。

显然,中小酒企是贵州白酒整体再增长的生力军,并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政策层面,贵州酱酒也再迎利好政策。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印发《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实施方案》,明确支持贵州酱香白酒高质量发展。

10月8日,贵州省政府办公厅印发《贵州省推动复工复产复市促进经济恢复提振行动方案》,明确持续抓好中小酒企规范发展,新培育一批规上白酒企业,四季度白酒增加值增长15%以上;要强力提振旅游等消费,组织省内龙头餐饮企业携手优质酱酒企业持续开展黔酒黔菜促消费活动。

据官方数据,今年贵州省白酒产业建成投产项目48个,新增产能7.9万千升。同时,还有137个项目正在加快建设。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下沙季,酱香白酒行业排名前10位的企业今年投产量比上一年度同比增加19.1%。

进入下半场,酱酒焕发“新热度”

在近年来“酱酒热”的行业大背景下,重阳下沙也成为观察下一年酱酒“景气度”与“行情”的重要参照。

2016年以来,高端白酒引领的提价动作以及居民消费升级是白酒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为酱酒崛起创造良好条件。从上市酒企的财报数据看,酱酒的收入、利润占比快速提升,同时,多元主体入局酱酒呈现投资热潮。

但去年以来,酱酒行业开始“降温”。

对此行业人士分析指出,因各路资本涌入,产业快速转向,但消费者层面的接受度需要时间。特别是前期的酱香酒过热使得市场出现了大量的酱酒品牌,这不仅造成了渠道库存的增加,也给消费者的选择造成了困扰。“目前整个行业应该算是回归理性。”该人士指出。

经过大浪淘沙,酱酒行业“赚快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不过,业内人士对酱酒行业的前景依然看好。

真工酒业董事长兼总裁路通表示,虽然酱酒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期,但整个品类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路通认为,酱酒在市场空间分布以及产品价格段的分布还有更多空间。“现在酱酒的产量占比为8%—10%,但我认为未来可以占到20%,现在酱酒行业整体产能是60万吨,未来总量可以做到120万吨,甚至130万吨。”

从近日多家酱酒企业“产能加码”的动态来看,下一年酱酒行业似乎将迎来一波“新热度”。

为何各家企业纷纷扩产?据行业人士介绍,在酱酒领域,“产能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行业地位”。产能5000吨是门槛,产能2万吨以上的,有希望进入行业前十;产能5万吨的,可以称为“头部酱酒企业”;而酱酒企业要想跻身行业前三,产能则要10万吨起。

在川酒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总工程师杨官荣看来,未来酱酒行业将呈现产区集中、头部企业集中的趋势。他认为,在贵州和四川这些核心酒产区,企业数量是在不断增长的。“不得不承认头部企业的产能、质量、管理各方面都非常优秀,未来行业趋势会向头部企业集中。”杨官荣认为。

贵州金沙窖酒酒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石峰认为,酱酒下半场必然是品质、品牌、渠道全方位的竞争,对于企业来说,要重视在酱酒回归时期所产生的品质、价格、市场供求、消费者培育问题。对于品类来说,要摒弃过去赚快钱的思维,提高产业标准,形成更健康、可持续的产业发展优势,打造市场信赖的产区。(编辑 李闯)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食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内容、版权和其他相关问题,请速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0
0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