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工业》主办

中国食品新闻网

“90后”,汗水挥洒在田间地头

2020-03-27 17:55:31来源: 农民日报

  眼下,随着气温逐渐回升,春耕生产的大好时节已经到来。在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的田间地头,到处都是浓浓的春意和忙碌的身影。在这些忙碌的身影中,“90后”高素质农民成为了春耕生产的新生力量,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行动,挥洒着青春的汗水,在田间地头绘就了一道亮丽风景线。

  “农硕士”奔忙田间地头

  “夏大伯啊,记得及时翻耕灌水灭蛹,可以高效防控二化螟!”在八字哨镇高粱坪村,湖南农业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祝海竣每天奔忙在田间地头,为农户春耕备耕出谋划策,颇受当地农户喜欢。

  受疫情影响,开学时间延缓,湖南省农业农村厅联合湖南农业大学成立了双季早稻育秧及粮食生产指导调研组,祝海竣作为当地走出去的在读硕士研究生,被派驻为赫山区指导组成员。

  而早在一个月前,祝海竣就已经“就地下田”了。祝海竣所在的高粱坪村一直以水稻种植为主。往年,春节一过,种植户就开始翻耕备农资。而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到了2月村里的粮食生产还没动静。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2月中旬,祝海竣开始给村里的大户做工作,鼓励他们放下顾虑,在做好防护的同时准备春耕。同时,他通过赫山区农业农村局帮助农户筹备种子肥料等农资,发动村民调整生产计划,尽量“单改双”,开展水稻集中育秧。“疫情之下,我们更要多种粮、多产粮,只有端稳‘饭碗’,才能共渡难关。”祝海竣说。

  在祝海竣的劝说下,村里的种粮大户夏志鹏将原计划种一季稻的100多亩地全部改种双季稻。

  “村里3000多亩水田,除了少许的低洼地,今年都将发展双季稻种植。”每天奔忙于田间的祝海竣说,“战‘疫’期间就地下田,为粮食生产尽一份力,这既是农学专业学生的义务,也是难能可贵的基层实践经历。”

  “粮二代”玩儿转现代农机

  这几天,“90后”李密也开始忙碌起来。维护保养机械、翻耕秧田、备种育秧,作为合作社的主力,李密从早到晚“机”不离手。

  2012年,父亲李旭芳创办了益民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顺安农业机械合作社,主要从事机械化水稻种植。儿子李密加盟后,成为名副其实的“粮二代”。在李密的建议和坚持下,合作社陆续购买了植保无人机、插秧机、大型拖拉机、旋耕机和烘干机等机械设备,并开设了两条育秧流水线。李密也成为了操作这些机械的技术能手。

  “以前说开着飞机打农药,玩着手机管田间,穿着皮鞋收稻谷,而现在这些都变成了现实。从收割机到无人机,我都会用。”李密笑言,“多用农机,少用人力,效率高,也有效避免了劳力扎堆工作,对疫情防控有帮助。今年,合作社流转土地1100多亩,预计粮食产量超200万斤,同时还将为兰溪镇和周边镇区近万亩田地提供农机服务。”

  “新农人”解决燃眉之急

  衡龙桥镇湘江西村的粮农们从常德等来了40吨复合有机肥料,而村里能联系上千里之外的厂家供应化肥,离不开一个叫杨迪的“90后”小伙子。

  当前正值春耕备肥、用肥关键期,硫酸复合肥之前一直依赖湖北农资企业,由于疫情防控,化肥的采购成为令不少农户头疼的事情。欣博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杨迪是一名“90后”返乡创业大学生,在了解情况后,通过在村里搞科研的农大教授牵线,主动与常德农资经营企业沃博特公司对接。考虑到贫困户在疫情期间收入来源不稳定,他还积极协调,最终沃博特公司答应在资金不够的情况下,可以先行供货。

  杨迪还联系上了赫山区供销社,现在不光湘江西村全村,整个赫山区的化肥供应都多了一双“小推手”。目前,衡龙桥镇的双季稻化肥农资供应已实现“大户肥料托运到家,分散户到各村集中领取点领取”的可持续供应模式。

免责声明:中国食品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承担全部风险与责任。 网站转载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有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0
0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