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预制菜市场有望突破1500亿元,鱼、虾、蛙类爆品频出
近日,红餐产业研究院联合预制菜调味产业分会及联合利华饮食策划,共同发布了《2024水产预制菜产业发展白皮书》。报告剖析中国水产预制菜产业当前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为产业链上下游提供参考,推动水产预制菜产业实现稳健高质量的发展。
水产预制菜市场潜力爆发
近年来,预制菜产业的标准体系逐步完善,预制菜产业进入有序发展阶段。据测算,2023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4990亿元,同比增长15.9%,2024年预制菜市场规模预计将实现进一步增长,或将突破5600亿元。
从需求端来看,B端餐饮市场持续扩大同时,社会节奏的加快也推动了便捷性烹饪需求的增长,进一步促进了预制菜在C端市场的普及。
其中,水产预制菜的市场潜力较大。近年来,海鲜餐饮热度持续高涨,据中国饭店协会数据,2020年全国海鲜餐饮市场规模达到4633.46亿元,且未来将会持续增长,预计2024年或将突破9000亿元。
在C端消费市场方面,2023年水产预制菜销售额在电商平台上占比第二,同比增长超过35%。
与此同时,水产预制菜的潜力也被看好。多地积极结合自身水产资源,大力发展水产预制菜产业。各地政府先后推出了水产预制菜相关政策和行业标准规范,大大推动了水产预制菜的发展。
据测算,2023年我国水产预制菜市场规模达到1260亿元,同比增长20.3%,2019—2023年的复合年增长率达到18.1%。在供需两端的助力下,我国水产预制菜市场规模在2024年有望突破1500亿元。
B、C两端需求差异显著
目前,我国预制菜市场呈现出“大B端,小C端”的发展特征。从需求的角度上看,B端和C端在水产预制菜方面的需求存在明显的差异。
其中,B端大型连锁餐饮企业以提升标准化程度、降本增效为核心诉求,高级酒店的主要需求点在于丰富菜品、提升消费者满意度,外卖及小餐饮门店则是需要缩短出餐时间、降低成本,团餐、乡厨的核心需求点是保障菜品的大批量供给。
不过,目前水产预制菜在B端应用中仍面临产品品质、口感及差异化不足,生产工艺标准化、智能化水平有待提升,冷链运输难以保障产品新鲜度,存在食品安全风险等痛点。这些痛点限制了其在餐饮市场的广泛应用。为解决这些问题,水产预制菜企业需加强技术创新与市场规范,以提升产品质量与服务水平,推动水产预制菜市场健康发展。
水产预制菜C端需求方则以广大消费者为主。据调研,水产预制菜的C端消费场景主要包括家庭用餐、朋友聚餐、节假日庆祝、招待客人以及一人食五大场景。消费群体特征方面,水产预制菜消费者以女性消费者为主,同时,中高等收入人群居多。消费动机方面,方便省事、体验尝鲜、美味可口是消费者购买水产预制菜的三大原因。
整体而言,B端需求方注重降本增效、标准化生产和定制化产品,需求稳定性强,对产品的还原度、品质稳定性和性价比有较高的要求。而C端消费者则更看重烹饪的便捷性、产品的口感和味道,且对于产品的需求变化较快,对于品牌和水产预制菜产品的黏性相对更低。
鱼类、虾类、蛙类预制菜爆品频出
按照水产品原料的不同,水产预制菜大致可分为鱼类、虾类、鲍鱼海参类、贝壳小海鲜类、蛙类以及其他小众类等六大类型。
○ 鱼类预制菜
鱼类预制菜主要有罗非鱼、鲈鱼、黑鱼、巴沙鱼等各种鱼类成品或半成品。从产品类型上看,酸菜鱼、烤鱼受欢迎程度较高。
○ 虾类预制菜
虾类预制菜主要有小龙虾、基围虾、黑虎虾等各种虾类半成品及成品,其中小龙虾、虾滑是该赛道近年涌现出的爆款产品。
○ 鲍鱼海参类预制菜
鲍鱼海参类预制菜主要有鲍鱼、海参、花胶等各种海产食材的半成品及成品。鲍鱼海参类水产预制菜的价格相对更为大众化,还能缩减泡发、炖煮的时间和人力,提升烹饪便利性。
○ 贝壳小海鲜类预制菜
贝壳、小海鲜类预制菜主要有扇贝、蛤类、花螺、八爪鱼等海鲜半成品及成品。通过对小海鲜食材进行深加工做成预制菜,不仅能够有效保持小海鲜的原有风味,还降低了存储和运输的难度,为市场带来了更多选择。
○ 蛙类预制菜
蛙类预制菜主要有牛蛙、养殖田鸡等蛙类半成品或成品。牛蛙预制菜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牛蛙类产品从初级加工的冰冻牛蛙逐步往深加工方向发展。
○ 其他小众类水产预制菜
其他类水产预制菜,是指使用除以上五种水产以外的水产品或海洋植物制成的半成品或成品预制菜,如甲鱼类、调味裙带菜、调味海带、调味海草、海藻沙拉等。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食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内容、版权和其他相关问题,请速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