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链”出大产业
近年来,我国小龙虾产业蓬勃发展,养殖和繁育技术不断突破,养殖面积和产量保持较快增长,养殖效益有所下降;小龙虾初加工稳步发展,精深加工相对不足;流通体系日趋完善,流通效率不断提升;消费需求持续旺盛,餐饮市场稳中有增,“小龙虾+文旅”新模式、新业态创新发展,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小龙虾产业已成为我国渔业产业链完整、综合产值高的产业之一,在保障“菜篮子”产品稳定供给、促进渔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促进小龙虾产业高质量发展,近日,由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指导,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编制的《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在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发布。《报告》阐述了2023年度我国小龙虾产业养殖生产、加工、流通、消费、进出口贸易等方面的相关情况,分析了小龙虾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
小龙虾养殖面积保持较快增长
《报告》显示,2023年,小龙虾养殖面积2950万亩、产量316.10万吨,同比分别增长5.36%和9.35%,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小龙虾养殖产量占全国淡水养殖总产量的9.26%。其中,稻虾综合种养面积2530万亩、小龙虾产量275万吨,占全国小龙虾养殖面积和产量的8成以上。
小龙虾养殖主要有稻虾种养、池塘养殖、藕田和茭白田养殖、大水面增养殖等,其中,以稻虾种养为主,池塘养殖次之。2023年,全国稻虾种养面积2530万亩,同比增长7.66%,占小龙虾养殖总面积的85.76%;稻虾种养小龙虾产量275万吨,同比增长14.58%,占小龙虾养殖总产量的87.00%。稻虾种养面积和产量年增长率有所下降,但仍保持较快增长。大水面增养殖保持稳定,2023年,全国养殖面积50万亩,占1.69%,与2022年养殖面积基本持平。
2023年,我国小龙虾养殖相对集中。其中,湖北、安徽、湖南、江苏、江西5个传统小龙虾养殖大省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养殖产量合计286.07万吨,占全国小龙虾养殖总产量的90.50%。
聚焦小龙虾良种繁育
筑牢“蓝色粮仓”,渔业良种是关键。种业是现代农业、渔业发展的基础,要把这项工作做精做好。
传统上,小龙虾苗种主要来源于稻田、池塘和藕田自繁。由于小龙虾苗种价格长期持续高位运行,稻虾种养繁养一体模式应用面积增长较快,基本满足了稻虾种养面积快速增长对小龙虾苗种的需要。
《报告》指出,近年来,各小龙虾主产区聚焦提升小龙虾良种供应能力,加强小龙虾提纯复壮、良种选育和新品种研发,加大小龙虾良种场、规模化苗种场建设,小龙虾良种生产供应体系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湖北、安徽、湖南、江苏、江西、四川等6省建设省级小龙虾良种场15家。江苏专池繁育、温室大棚仿生态人工繁殖小龙虾年产苗量0.93万吨,约占全省小龙虾年产苗量的11%。
同时,随着小龙虾养殖“南下北上”、小龙虾养殖模式创新,在一些省份小龙虾苗种本地化供应能力尚不足。江西积极推广无沟化稻虾种养,小龙虾苗种需求量较大,省内小龙虾苗种不能完全自给。黑龙江等省探索开展寒地小龙虾养殖,但本地自繁苗成本高、产能不足、供应周期短,需要从南方地区外购苗种。此外,各地小龙虾适宜养殖期不同,而小龙虾苗种供应期相对集中,出现周期性供需短缺,主要表现为一些地区对小龙虾早苗的需求较难满足。
逐渐步入精深加工阶段
近几年,小龙虾产业积极推动产品由简单加工逐渐步入精深加工阶段,带动小龙虾调味品加工、饲料加工、捕捞网具和船只制造、加工设备制造等上下游和周边配套产业,小龙虾“链”出大产业。
《报告》显示,2023年,小龙虾加工量140.23万吨,同比增长15.24%。2016—2021年,小龙虾年加工量占小龙虾养殖产量的比重稳定在25%左右。2022年,占比大幅提高到42.10%,2023年,占比44.36%,小龙虾加工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小龙虾加工企业主要集中在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江西等传统小龙虾主产省,5省小龙虾加工量占全国小龙虾加工量的95.36%。
小龙虾加工原料虾主要为小规格虾,加工产品分为速冻制品(速冻虾尾、虾仁和整肢虾)、预制菜品、休闲食品和精深加工品,以速冻制品为主。近年来,预制菜市场火热,清水虾、油焖虾、蒜蓉虾、调味虾尾等即热品受到消费者喜爱,小龙虾预制菜加工发展迅速。小龙虾精深加工稳步发展,但产量比较小,小龙虾初加工和鲜食产生的虾头、虾壳等副产物占原料的7成以上,对其进一步加工处理,可以制备多糖、虾青素、蛋白质等,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潜力巨大。目前,小龙虾精深加工主要集中在湖北,以华山科技为代表,年产值超10亿元。
近年来,随着小龙虾养殖规模的快速扩大,小龙虾供应稳定,小龙虾流通规模不断扩大,渠道不断拓宽,效率不断提升,小龙虾现代流通体系不断健全。小龙虾交易市场由集散交易场所向集散交易、仓储流通、电子商务等复合功能平台发展,冷链物流配套不断完善,同时,本地物流企业配合市场,开辟物流运输线路,优化物流运输布局,小龙虾物流运输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目前,主产区的小龙虾均可在24小时内送达全国主要消费市场,保障了小龙虾运输存活率和品质。
小龙虾线上消费快速增长
《报告》显示,2023年,小龙虾价格同比有所下降,上市和下市时间比往年略有提前,除第一季度价格较高外,其余时间价格普遍低于2022年。
2015年以来,随着互联网、物流的高速发展以及资本的介入,小龙虾从餐饮界的小众品类摇身一变成为网红品类,小龙虾餐饮消费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成为小龙虾产业爆发式增长的强劲动力,2023年,小龙虾进出口贸易顺差约1亿美元。小龙虾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不断推进,带动加工、餐饮、生鲜、旅游、人文等品牌协同发展。以小龙虾为主题的节庆展会活动遍地开花,点亮节庆经济。
小龙虾消费渠道由线下消费转变为线下消费为主、线下线上消费结合。虽然2020—2022年,线下小龙虾门店消费受阻,但小龙虾的休闲和社交属性决定了小龙虾消费场景仍以餐厅和大排档的夜宵为主,“吃龙虾、喝啤酒、交朋友”的小龙虾消费文化深入人心。
外卖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城乡居民消费习惯的改变,有力促进了小龙虾线上消费的快速增长。传统线下小龙虾门店由堂食转向“堂食+外带+外卖”模式,采用“外带+外卖”销售模式的门店快速兴起,为消费者提供在家夜宵下酒菜和晚餐加菜。
《报告》指出,小龙虾消费仍然呈现较强的周期性,每年4—8月为消费旺季,5—6月为消费高峰期。同时,随着小龙虾养殖模式、小龙虾仓储保鲜加工技术创新发展,小龙虾错峰上市和全年供应能力提升。小龙虾消费群体以90后为主,尤其在线上消费中占比近6成。
针对痛点提出四大发展策略
《报告》提出,2022年出台的《农业农村部关于推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对包括稻虾综合种养在内的稻渔产业作了系统谋划和总体部署。各地抓住有利时机,围绕夯实养殖生产、推进全产业链和集群发展加大政策创设、资金支持和科技支撑,有力推动了小龙虾产业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小龙虾产业新旧问题交织,养殖效益有所下滑;小龙虾苗种繁育主要方式为留田(塘)虾自繁,累代近交和“捕大留小”逆向选择导致种质资源退化,规模化良种繁育基地少,良种选育和新品种研发有待进一步加强;产地市场流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设施建设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部分地区小龙虾冷藏保鲜和商品化处理设施、冷链配置相对欠缺,物流以泡沫箱加冰为主;加工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针对主要问题和小龙虾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报告》提出,一要科学规划引导。各地应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市场需求和产业基础,明确本地小龙虾产业定位、规模和布局。合理规划小龙虾养殖规模,避免小龙虾养殖盲目扩张,推动小龙虾养殖由扩面向提质转变,小龙虾养殖与小龙虾流通加工业、“小龙虾+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二要夯实养殖生产。培育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强标准规范的小龙虾生产基地建设,鼓励大型加工和餐饮企业、商超等与基地通过订单、入股等方式建立直供基地。三要加强种业建设。加强小龙虾良种选育和新品种研发。进一步完善规模化育苗技术,建立健全与良种扩繁配套的苗种繁育体系,提高良种集中供应和错峰供给能力。加大良种推广力度,鼓励育种企业与经营主体建立利益联结,提高良种覆盖率。四要促进流通加工。加快建设与大型交易市场、集散点和田头市场规模相匹配的分选、预冷、冷藏、冷冻等基础设施。支持产地市场发展冷链运输,培育各类现代流通主体。五要培育发展新业态。发展“互联网+小龙虾”,发展直采、定制生产等新模式,引导电商联合全产业链各环节市场主体、带动小农户,统筹组织开展小龙虾养殖生产、流通加工、品牌营销等服务,构建基于互联网的供应链。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食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内容、版权和其他相关问题,请速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