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虾制品如何焕发新活力?
市场扩容快,虾滑面临新挑战
我国是水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人均水产品占有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小龙虾、虾滑等水产加工食品一直备受关注,成为各大企业竞相生产与推广的水产明星品类。那么,今年的市场行情如何?“网红顶流”产品是否还能继续焕发新活力?
不仅独木成林,而且在产品和消费场景上无限创新,这说的就是如今的虾滑产业发展现状。这个在1厘米宽度上挖掘出1000米深度的单品,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长为速冻食品行业的超级爆品。
从水产到速冻食品,到品牌餐饮,再到知名线上平台,做虾滑的品牌几乎数不清。那么,作为超级单品出圈后,目前虾滑赛道格局是怎样的?面临哪些新挑战?
本报记者 刘圣蓉/文
虾滑与火锅相互成就
在中餐产业中,火锅占据着最高的市场份额,且呈现持续的爆发式增长。据艾媒咨询《2024年中国火锅行业发展与消费行为监测报告》显示,2023年,火锅行业市场规模达5966亿元,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达6689亿元。
在庞大的火锅食材家族中,虾滑已经位列消费者最爱点涮的火锅荤菜前三位,在火锅渠道的覆盖率达到90%以上。
某虾滑企业负责人这样评价:虾滑与火锅餐饮,相互成就大市场。
该负责人表示,虾滑本身的爆品基因是非常明显的。一方面,作为类似于原料的粗加工产品,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吃营养价值高、偏原生态食品的需求,而且在不同消费场景中,虾滑的可操作空间非常大,操作方法又很简单,为餐饮推新品提供了巨大的创新空间。另一方面,就是能为餐饮带来高毛利。“餐饮门店进货是按件、按包计算,比如一斤一包。售卖的时候按份,大多是100多克一份,经过出餐用具、各种搭配的包装,能买到四五十元一份甚至更高。”
事实上,除了火锅,在其他中餐、西餐、休闲小吃等更多消费场景以及家庭消费中,虾滑也已经普及开来。产品也从单纯的虾滑扩容为虾饼、虾滑肠、虾球等。
有数据统计,2022年中国人吃出了500亿的虾滑市场,根据国内的养虾规模来推算,虾滑的市场潜在空间约为3000亿元,专家预测五年内将会达到千亿元的级别。
健康食材的理念、巨大的消费需求、不错的利润等,将共同促进上游虾滑产业、下游消费端继续快速壮大。
四大“流派”进军虾滑赛道
从工业化生产的角度来讲,虾滑是一个非常新的品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牌——逮虾记,成立于2021年,有资料显示,该企业创立第三年年销售额就达到近10亿元的规模。一大批“出身不同”的企业都是近几年才发力这一品类的,且取得了不错的业绩。
冷冻周刊粗略梳理了一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流派”:
一是水产类企业。包括逮虾记、鲜美来、海天下、宏方水产、海拓渔港、国联水产、恒兴等等。
其中,广西北海企业居多。作为全国知名的水产养殖加工重地,这里聚集了全国近60%的虾滑工厂且整体规模持续快速扩大。此外,广东湛江作为全球水产产业高地、“全国对虾之都”,恒兴、国联等水产巨头的大本营,在虾滑界的地位也不容小觑。
二是速冻食品企业。包括安井、正大、三全、海霸王、海欣、潮庭、百洋、纯极等一大批企业,既有综合型巨头也有区域特色中小企业。可以说,不同规模、主营品类不同的企业,共同看好虾滑这一细分单品。
三是连锁餐饮、连锁新零售企业类。以海底捞、锅圈、盒马等企业为代表,做自有品牌虾滑,借助自身在品牌、渠道等方面的影响力来推向市场。
这些企业大多以合作代工或控股源头工厂等方式来做产品。比如,盒马的虾滑产品就由北海逮虾记、福州百洋海味食品等企业代工。
四是线上平台“出身”的企业。包括大希地、东方甄选等企业,也以合作代工为主,例如大希地虾滑为广东环球水产食品有限公司代工。
不过,在庞大的虾滑企业群中,单品龙头、综合类巨头等也不在少数,各有各的优势。
品牌企业少,终端创新热
虾滑的主原料是南美白对虾,在我国和印尼、印度、厄瓜多尔等都有很大养殖量。其中,我国养殖量排在世界首位。从原料的角度来讲,基本不存在供应链不稳定的问题。
在餐饮端,以虾滑作为食材的餐品创新持续不断。作为各家餐饮的引流+利润大单品,虾滑可谓千变万化,比如锡纸烤虾滑、马苏里拉芝士虾滑、黑松露虾滑、榴莲虾滑,甚至比脸还大的巨无霸虾滑等等,为消费者带来持续的新鲜体验。
如今,虾滑整体市场处于持续快速扩容中。那么,对于这一细分行业来讲有哪些特点,又面临哪些新挑战?
冷冻周刊采访多位资深从业者,综合各位的观点如下:
其一,从品牌来看,虾滑整体还处于有品类无品牌的状态。
在虾滑发展过程中,逮虾记、鲜美来等企业都发挥了推动作用。前不久,基于对2023年中国虾滑市场的研究,全球知名企业增长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简称“沙利文”)授予逮虾记“中国虾滑销量第一”及“中国虾滑第一品牌(以销量计)”市场地位确认书。
但是,在众多体量庞大的综合类企业中,虾滑只是作为一个单品,品牌意识和产品地位方面都有不足,而且其中采用代工方式的就不在少数。最终会有哪些企业脱颖而出,目前尚不清晰。
其二,从厂家方面来讲,准入门槛低、产品同质化比较普遍。
一方面,绝大部分虾滑企业的生产设备都比较简单,而且不经常更换,导致其固定资产的投入比较低,大部分是囤积原料。
另一方面,尽管以餐饮为代表的消费端虾滑产品创新不断,但生产端虾滑价格是越来越透明的,产品越来越同质化。
因此,想要推动整个行业高质量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食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内容、版权和其他相关问题,请速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