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味品年报比拼:“零添加”难挑大梁
截至5月6日,海天味业、中炬高新、千禾味业、加加食品四家调味品上市企业2023年财报均已披露。其中,海天味业上市以来首次出现营收净利双降;中炬高新扭亏为盈;千禾味业实现业绩增长;而大力发展“零添加”的加加食品亏损进一步扩大,在四家调味品企业比拼中垫底。
业绩:千禾味业双增,海天味业双降
从营收层面来看,四家调味品上市企业的排名依次是海天味业245.6亿元、厨邦酱油所属公司中炬高新51.39亿元、千禾味业32.07亿元、加加食品14.54亿元。其中,四家上市公司中,除千禾味业营收同比增长外,其余三家企业营收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财报数据显示,“酱油老大”海天味业2023年实现营收约245.6亿元,同比下滑4.10%;归母净利润约为56.26亿元,同比下滑9.21%。排名第二的中炬高新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51.39亿元,同比下降3.78%;净利润16.97亿元,同比扭亏为盈。千禾味业2023年营业收入32.07亿元,同比增长31.62%;净利润5.3亿元,同比增长54.22%。加加食品2023年营收14.54亿元,同比下滑13.78%;净利润亏损1.91亿元,成为四家企业中唯一一家净利亏损的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海天味业出现自2014年上市以来首次营利双降。在此前举行的业绩说明会上,海天味业董事长庞康对此表示,“去年受到综合因素影响,公司线下线上营收均出现了下滑”。
庞康的说法没有被完全认可,相反,业界认为海天味业出现“双降”与2022年的“添加剂”舆论风波不无关系,而根据过往财报,海天味业的业绩也是从2022年开始出现拐点。2014—2021年,海天味业的营收、净利润均呈现双增长。直到2022年,海天味业归母净利润出现下降。
深圳市思其晟公司CEO伍岱麒认为,负面舆论是导致海天味业营收下滑的重要因素,至于净利下降,则主要受毛利率下降导致。原料成本上涨、管理费用上涨都可能导致海天味业净利出现下滑。“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企业内部正在进行转型,从而使得业绩出现波动。”
渠道:海天经销商锐减,中炬高新经销商增加
“得渠道者得天下”,从销售渠道特点来看,调味品企业们对销售渠道的打造十分看重。这其中,以经销模式为主、直销为辅的海天味业,历来一直以庞大的经销商队伍作为在市场上的重要竞争力,但财报显示,近两年海天味业的经销商总数持续减少。
数据显示,海天味业经销商数量从2021年末的7430家下降至2023年末的6591家,至今年一季度末,其经销商数量再次减少至6506家。2023年,海天味业的东南中北西五大销售地区的营收均同比下滑,分别减少7.26%、2.17%、4.19%、4.78%、0.68%。这也直接影响了其收入情况,2023年海天味业整体线下渠道收入同比减少了3.86%,线上渠道同比减少了10.06%。
对于经销商数量锐减的变化,庞康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经销商数量与营收之间不存在正向比例关系,经销商数量的减少一方面是公司对网络的主动优化,更注重经销商的发展质量;另一方面在存量经济下,竞争也更加激烈,一部分效率低下缺乏竞争力的小规模经销商被市场所淘汰。
而同样以经销为主、直销为辅作为渠道开拓模式的中炬高新,去年经销商数量却在增加。中炬高新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净增经销商81个,经销商数量为2084个,区县开发率为72.24%,地级市开发率实现94.36%。此外,千禾味业的经销商总数为3250家,去年内增加了1213家。
在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看来,海天味业线下经销商的减少,主要是基于企业原先为了业绩的增长疯狂扩张导致的结果。“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一个县城里如果有两到三家海天味业经销商,那经销商之间就容易形成恶性竞争,导致窜货等问题,整体价格体系就会乱掉。所以海天味业此前经营战略过于急功近利,也因此导致业绩和股价后劲不足、不可持续。”朱丹蓬表示。
业务:海天味业主打产品下滑,加加食品“零添加”难挑大梁
当几家调味品企业的主打业务纷纷出现下滑,酱油等主流调味品进入存量市场已经是行业共识,如何寻找到新增长点成为调味品品牌共同面对的课题。
分产品来看,海天味业的“三驾马车”,也就是一直以来依赖的三大主打产品酱油、调味酱和蚝油营收及销量均出现下滑。2023年,海天味业酱油、调味酱和蚝油分别实现营收126.37亿元、24.27亿元、42.51亿元,分别下滑8.83%、6.08%和13.74%,销量分别同比下降8.17%、0.41%和1.92%。
在海天“添加剂”风波后,千禾味业等主打“零添加”酱油的企业曾一度站上风口,但是“零添加”似乎并不是救命稻草,大力发展“零添加”的加加食品酱油收入出现下滑。
加加食品在2023年报中称,其酱油产品营收为7.24亿元,同比下滑16.96%;食醋类产品实现营收5754.25万元,同比下滑24.13%;鸡精类产品营收5313.31万元,同比下滑28.37%;食用植物油营收2.61亿元,同比下滑41.35%。
千禾味业也在年报中提及市场存量竞争激烈的情况,“2023年,消费者对性价比的追求更加极致,市场主体为进一步抢占存量消费需求、竞争更加激烈”“主流调味品市场存量竞争更加激烈,企业进一步调整产品价格带,打折促销力度加大、频次增多”。
知名战略定位专家、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表示,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消费者需求变化,各品牌需要加强产品差异化竞争的同时,关注市场动态和消费者需求变化,灵活调整营销策略。
就上述问题,记者通过电话、官方邮箱等途径联系了海天味业、中炬高新、千禾味业、加加食品,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郭秀娟 张函)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食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内容、版权和其他相关问题,请速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