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工业》主办

中国食品新闻网

心脏临时起搏器是什么?带你了解临时起搏器的前世今生

2023-01-09 16:29:19来源: 中国食品新闻网

心脏临时起搏器是现代临床急救中抢救和治疗严重心动过缓、心脏停搏和心动过速的应急、可靠的治疗方法。临时起搏器是一种由电池供电的临时心脏起搏设备,通常使用患者电缆、外科电缆或兼容性电缆连接到双极配置的临时性经静脉心外膜或心肌起搏电极导线。脉冲发生器输出一定形式的电脉冲,利用电缆和电极的传导,刺激电极所接触的心肌,引起心肌细胞兴奋,继而沿心肌向四周传导扩散,使心脏有规律的收缩,保证心脏泵出足够的血液供应全身,保障患者的安全。

心脏临时起搏器的前世今生

1871年,斯坦因根据动物实验研究的经验,应用一根针状电极在病人的心尖部给予电刺激,首次对1例因氯仿麻醉导致心脏骤停的病人成功地进行了电刺激抢救。

1874年,生理学家希福在开胸手术中,对犬的心脏进行了成功的电刺激。

1927年,马莫斯坦报道了经静脉途径成功地刺激右房和右室。1928年,澳大利亚的麻醉医生立德威尔与物理学家布斯合作设计了起搏器极初的雏形。当用刺激心脏的心房起搏无效后,改用心室起搏有效,并用这种方法成功地抢救了一名心脏骤停的新生儿。

1932年,海曼设计制作了一台由发条驱动的电脉冲发生器,这个装置净重达7.2公斤,脉冲频率可调节为每分钟30次、60次和120次。这台发条式脉冲发生器成为人类第一台人工心脏起搏器。

1951年,加拿大医生凯拉汗用心导管成功地进行了体外右心房起搏。次年,他又用胸壁电极板进行了经胸壁心脏起搏,成功地救治了一名心脏骤停的病人。

1952年1月,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医生卓尔首次在人体胸壁的表面施行电脉冲刺激心脏,成功地为1例心脏停搏患者进行心脏复苏,挽救了这位濒死病人的生命。由于电极缝在胸壁,使电刺激起搏心脏的同时也刺激胸部肌肉,引起局部肌肉的抽动和疼痛。这一创举受到医学界和工程技术界人士的广泛重视,随即迎来了心脏病学的又一个变革时期,临时性心脏起搏器技术逐渐被医学界广泛接受,成为缓慢心律失常的一种常规治疗方法。

1957年10月31日的夜晚,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双子城(Twin CiTIes)突然陷入一片黑暗,让当地明尼苏达大学附属医院(University of Minnesota Hospitals)里患有先天心脏疾病、被称为“蓝宝宝(blue babies)”的小婴儿们生命受到威胁,也因此激活了一场医疗技术革命。

在医疗设备大厂美敦力(Medtronic)工作35年的资深工程师Earl Hatten接受采访时表示:“当时,有一位医生失去了他的病人,随即要求能有更好的起搏器(pacemaker)。”于是在4 个星期之后,美敦力创始人暨电子工程师厄尔 · 巴肯(Earl Bakken)先生开发出世界上第一台以电池供电的起搏器。该设备采用了Bakken在当时的《Popular Electronics》杂志里看到的一种晶体管节拍器(transistorized metronome),尺寸仅有两个香烟盒大小,取代了需用小手推车装载、使用交流电电源的旧款起搏器。世界上第一台便携式临时起搏器——美敦力5800的发明便是为保障先心的孩子们免于医院停电等事故的影响。

美敦力创始人厄尔 · 巴肯先生(Earl Bakken)发明了世界第一台由电池驱动的便携式体外心脏起搏器。最早主要用于抗心动过缓起搏治疗。

1973年,Schnitzler首先报道应用漂浮电极导管进行床旁心脏临时起搏,此项技术在国外迅速得到推广应用,现已成为医院抢救必不可少的医疗技术之一。

临时起搏器的适应症

临时心脏起搏是治疗严重心律失常的一种应急和有效的措施,也是心肺复苏的急救手段,为患心脏疾患行非心脏手术病人安全、平稳、顺利渡过手术麻醉期提供了一项重要的安全保障措施,在围手术期应用逐渐增多。发展至今,临时起搏器的适应症也在不断拓展:完全性心脏传导阻滞; 窦性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心动过缓;房性和/或室性心律失常; 心脏停搏;植入永久性起搏器前对患者的临时支持、管理和评估;更换永久起搏器时的支持; 执行介入或外科手术程序时的心脏并发症;心脏手术后对患者的临时支持;伴有心脏传导阻滞的急性心肌梗死;快速心房起搏(RAP)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等。

需要安置临时起搏器的患者常常起病急、病情重、濒死感明显,家属对突如其来的变化也缺少心理准备,适当的增加对临时起搏器的认知和了解,有助于家属情绪的稳定和医患沟通。



0
0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