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流言多 听听专家怎么说
草莓被誉为“春天第一果”“水果皇后”,但在自媒体、短视频上有宣扬“大草莓是用‘激素’‘膨大剂’喂大的”以及“草莓农药残留高,吃了对小朋友不好”之类的信息。那么我国种植的草莓产品安全状况到底如何,面对草莓的这么多流言,到底该如何选择。为此,本报专访了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所首席专家,兼任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技创新联盟副理事长、中国农学会农产品质量安全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学会理事长的王强研究员。
中国食品报:草莓种植过程中会使用到人们常说的“激素”“膨大剂”吗?
王强:草莓种植过程中很少使用“激素”或“膨大剂”,即便使用,只要按标准或标签使用,也是安全的。草莓上使用的“激素”,实际上是外源性植物激素,又叫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四大类农药中的一类。这些“激素”属于植物激素,与动物激素在化学结构、作用靶标及机理上完全不同,所以对动物(包括人)没有作用。使用这些“激素”的目的是促进草莓生长,包括提高座果率、促进果实膨大、促进自然灾害后恢复生长等,其中用于促进果实膨大的“激素”也叫“膨大剂”。目前草莓上有4种“激素”已取得了我国农药登记,可以在草莓种植过程中使用,即赤霉酸、噻苯隆、24-表芸苔素内酯、苄氨基嘌呤,并且规定了它们在草莓上使用的剂量、时间、安全间隔期等。因此,草莓在种植过程中按标准或标签使用以上4种“激素”是安全的。
中国食品报:草莓种植过程中会使用哪些农药,草莓上市前会有哪些环节进行严格把关,我国上市流通的草莓到底安不安全?
王强:草莓种植过程中会遭受多种病虫害危害,主要有白粉病、灰霉病等病害和红蜘蛛、蚜虫、蓟马等害虫,因此需要使用农药加以防治。目前我国在草莓上已取得使用登记的农药共有69种,包括苦参碱、吡蚜酮等20种杀虫剂,醚菌酯、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枯草芽孢杆菌等43种杀菌剂,甜菜安等2种除草剂和赤霉酸等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
草莓上市前至少会有生产主体、营销主体和监管部门等三个环节对草莓质量安全进行严格把关。首先,生产主体需要通过自检或送检证明(或自我承诺)其生产的草莓是合格产品,并开具承诺达标合格证;然后,营销主体需要查验生产主体出具的承诺达标合格证,如对其收购的农产品进行混装或者分装后销售的,则需要由混装或分装的营销主体作为生产主体按规定开具承诺达标合格证;最后,农业农村和市场监管等主管部门会定期或不定期对生产和营销主体生产经营的草莓产品开展风险监测和评估、监督抽查、监督检查等工作,以确保上市后的草莓安全有保障。
根据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及加工品质检中心(杭州)2023年专项监测和评估结果,草莓的监测合格率达到99%以上。
中国食品报:关于草莓的国家标准是什么样的,与其他国家相比,我们的检测标准和监测结果如何?
王强:目前我国规定的草莓上农药残留限量国家标准共有177项(包括正式限量127项和临时限量50项),其中,已登记农药30项(占16.9%)、禁用农药45项(占25.4%)、其他农药102项(占57.6%)。这些限量标准较严,限量值小于等于0.01 mg/kg、0.01—0.1 mg/kg(含0.1 mg/kg)、0.1—1 mg/kg(含1 mg/kg)和1—10 mg/kg(含10 mg/kg)的分别有43、50、39和44项,分别占24.3%、28.2%、22.0%和24.9%,10 mg/kg以上的仅1项(0.6%)。
欧盟、日本作为农产品输入国,对农产品制定并执行较严的标准,草莓也一样,草莓上制定的农药残留限量不仅数量多,而且许多农药的残留限量值要低于我国,即标准更严。然而,也有些农药我国规定的残留限量与欧盟和日本相同,甚至更低,即标准更严。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既是农产品输入国,也是输出国,所以制定的标准与我国类似。草莓上制定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数量与我国类似,并且既有严于我国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也有宽于我国标准的。
中国食品报:实心草莓和空心草莓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有时候我们买到的盒装草莓上面红艳艳,下面特别容易烂,防腐保鲜剂应用方面是否让消费者放心?
王强:草莓果实分实心和空心两类,这是草莓不同品种的本质特性之一。如红颊是实心草莓品种,空心率仅0—6.3%,空心面积率0—1.23%;而宁丰则是空心草莓品种,其空心率达到30.0%—55.3%,空心面积率3.39%—4.54%。草莓果实是实心还是空心由品种决定,而与“激素”无关。经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杭州)试验,实心草莓品种红颊果实经氯吡脲处理后,空心率由0—6.3%变为0—4.3%,基本没有变化;空心草莓品种宁丰果实经氯吡脲处理后,空心率由30.0%—55.3%变为41.3%—51.3%,也没有显著差异。
有时候我们买到的盒装草莓上面红艳艳,下面特别容易烂。这可能与草莓在贮运过程中被挤压有关。
草莓上一般不会使用防腐保鲜剂,因为草莓属于比较“娇气”的水果,如果使用防腐保鲜剂,很容易造成机械损伤,并且增加水分,果实反而会更快烂掉。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食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内容、版权和其他相关问题,请速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