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工业》主办

中国食品新闻网

2020-10(上)冷链物流数字化应用及发展方向

2020-11-02 16:14:16来源: 《中国食品工业》

WechatIMG14

  近几年,国家层面和相关部门密集出台政策支持冷链产业发展。中央一号文件连续 15 年提及冷链物流发展。2019 年“冷链物流”上了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实施城乡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2020 年更明确开展国家骨干冷 链基地建设。从国家重视程度和行业发展趋势来看,冷链物流已成为促进消费升级、推动脱贫攻坚、加快乡村产业 振兴、推动产地发展的重要方式。

  目前,冷链物流的数字化建设正与 5G、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基建技术日趋融合。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在物流、应急物资调配等方面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如何让农产品靠冷链物流“走”出去,助力乡村振兴、精准扶贫、产业升级等重大战 略政策的实施,是冷链物流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课题。

  科技赋能冷链物流

  疫情当下,针对提高安全性运作,冷链物流数字化应用尝试及发展方向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无人运配应用尝试——实现无接触交接

  在本次疫情中,部分企业与医疗机构,进行无人车 / 无人机配送尝试,在货品运配的过程中,减少人员接触环节,降低病毒传播风险。同时部分区域还尝试使用无人机进行病毒消杀,降低人员操作 的感染风险。

  2全程追溯平台建立——实现全程定位

  对于全供应链环节(从产地到销地)实现数据采集及监控,建立统一的监控的标准及监控平台,实现全供应链透明化,实施定位货物状态。

  3数字化冷链设备——实现数据采集及记录。

  对于目前冷链设备主要功能集中在单纯温控等,对于数据的采集、记录、监控等功能并不完备,造成全链条中部分数据缺失。

  4区块链、物联网技术应用——实现数据准确性提升。

  通过数据上链、互联,更大程度的提高了数据采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同时避免了人工采集错误或后续修改数据的风险。

  5大数据支持过程优化——实现运作全过程的持续改进。

  通过对于各环节、各类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基于数据挖掘,进一步明晰业务运作环境及风险点,对于瓶颈及风险环节,提出预警,并提供决策支持,实现全过程实时监控动态优化,提高全链安全性。

  农产品上行是未来重要课题

  过去由于产地“最先一公里”的冷链物流体系 不健全,例如预冷设施、田头冷库、产地冷链市场、低温加工中心缺失等,导致每年都有大量应季果蔬滞销,无法实现错峰上市和农业产业化加工,农产品损耗和资源浪费极为严重。近年来在国家和各地府的高度重视下,城乡冷链物流体系日益完善,从源头上有效改善了农产品损耗问题,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和品牌效应,帮助农民实现稳步增收。

  冷链物流发展关系到乡村振兴、精准扶贫、产业升级等重大战略政策的实施。农产品靠冷链物流 “走”出去,冷链物流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高价值的反季节产品和具有地域特色优质农产品走出区流通全国。在冷链运输的助力下,农产品拓展了销路、缓解了滞销,不仅更好地保证了老百姓的餐桌安全和饮食质量,也极大地减少传统常温物流运 输产生的食品损耗,据统计当前使用冷链运输损耗率约 5%,真正从源头减少食品浪费。

  冷链物流游走于多方之间,具有着桥梁作用。中国农业的产业链纵向一体化离不开小农户和小商小贩,如何将千千万万分散的小散户整合成纵向一体化,需要一个具有连贯作用的桥梁角色。目前,我国生鲜农产品产业链条长、环节复杂、市场主体多。在如今巨大的生鲜市场上,各种流通渠道纵横交错、并存发展,包括异军突起的电商渠道等。因此生鲜农产品市场流通链条衔接不畅、损耗率高、质量安全水平低、品牌化程度低。

  因此,构建从产区到销区、从田头到餐桌的农产品全程冷链物流体系,对于提升我国农产品流通发展水平、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满足市场多元化消费需求、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在流通环节控制食品安全和质量的关键是温度,温度的变化直接关系着微生物的生长和食品的腐败,冷链物流的发展对于食品安全贡献最突出。冷链物流是食品安全的前提,还是农产品向产业链高端发展或产业链有益延长的基础。它不仅增强了农产品的议价能力,保证了生产的规范化,同时使得大规模使用冷链运输方式成为可能。

  反之,冷链物流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也将进一步促进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发展和农产品结构性的优化。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大量成熟生鲜农产品滞销,凸显了农业农村在农产品仓储等多个领域基础设施的短板。在以小规模农户为中心的流通格局下,只有通过全程冷链物流体系,实现价值链的价值增值和分配过程的优化升级,才能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

  食品安全是冷链物流大前提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冷链可以有效防止食品变质,保证食品质量。冷链为运输、仓储及流通加工的货品,提供最为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环境。抑制了细菌的活性,降低细菌在此过程中的繁殖量,尽可能保证货品的品质。超过 60°C,绝大多数细菌无法存活,低于 4°C,细菌增殖明显缓慢(并 不是不增殖)。而在上至 60°C、下至 4°C 的这个区间里,细菌都能较快地生长,因此 4°C~ 60°C 也被 称为食物的“危险温度区”。

  低温环境对于绝大多数细菌数量的增长有着明显的遏制效果。在货品流通的过程中,冷链能够尽可能保证这些食品、生鲜、药品等不受到细菌的侵害,为货品的品质和安全提供保障。

  为食品全程可视化监控,提供透明供应链。完善的冷链物流网络,具备全程可监控性,这为食品供应链提供了更加透明、可控的保障手段。通过全程可视化管理,让全供应链各方主体可以对于供应链全程实现透明可查。这对保障食品安全以及限制上下游主体操作起到了重要保障。

  为食品带来可追溯体系,实现食品溯源。冷链物流的可追溯体系,为食品安全保障提供了坚实的后盾。通过可追溯体系,可实现食品的精准定位。当问题发生时,确定食品流通链路,进行问题定位以及应急措施制定,并且对于链条优化及改造具有积极意义。

  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冷链物流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生鲜农产品产量和流通量逐年增加,全社会对生鲜农产品的安全和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食品冷链市场需求爆发。除此之外,还有速冻食品、乳制品等等,都需要冷链物流运输。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但冷链物流可以有效防止食品变质,保证食品质量。冷链物流为所需运输、仓储及流通加工的货品,提供最为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环境。抑制了细菌的活性,降低细菌在此过程中的繁殖量,尽可能的保证货品的品质。

  春节期间,疫情突发,生鲜农产品需求井喷。多地商超、电商等生鲜农产品供不应求,甚至出现“抢 菜”的现象,而产地方面,农产品确是“烂”在菜地里。得到疫情消息后,相关政府部门下达政策支持,多地冷链物流企业召集员工开始复工,确保国民生鲜农产品供应,可以说,冷链物流是国民饮食安全背后的保障。针对本次疫情下,冷链物流主要发挥的作用可以归纳为:

  (1)保障民生及医用物资的及时到位; (2)支持生鲜电商的进一步发展; (3)保障流通货品的品质; (4)为过程防疫检测环节提供暂存等流通过程支持。

  在 2019 年非洲猪瘟疫情之下,活猪活禽禁运,面对保障食品安全供给的艰巨任务,加快冷链物流发 展意义更加凸显。在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线上消费的剧增,冷链物流为民生、民食、民需保驾 护航,加快冷链物流发展意义更加重大。冷链物流 通过减少损耗、降低食品安全风险促进产业发展,承载了农产品的产业结构优化和培育价值增值。(文 / 中物联冷链委



0
0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