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工业》主办

中国食品新闻网

2020-09(上)食品工业:稳中求变 行稳致远

2020-10-14 15:11:21来源: 《中国食品工业》

  中国食品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的变迁、消费者的世代交替、技术突破,都在加速这场变革。变革之下,传统的商业逻辑被颠覆,也在不断重构——“中国所有生意都值得重做一遍”的呼声,是新需求催生了更大的市场机遇。

  正如商业历史上的任何一场变革,迎接新时代的最佳方案,莫过于顺应经济发展潮流,从“变”中开新局,以“变”求发展。

  变化一:消费需求刺激营销多元

  当前消费升级表现明显,食品消费的需求从单一变成多元,食品消费的诉求不再仅仅是美味。相关市场调查显示,虽然现代消费者对食品的食材要求、营养需求、包装、功能性等物质需求明显,但对便捷性、性价比、娱乐趣味性和社交互动性等精神消费需求更为突出。

  以三只松鼠为例,针对多元化消费需求营销,三只松鼠启动抖音直播形式,除了真人主播现场带货外,三只松鼠虚拟IP形象“松鼠小贱”也首次出现在直播间中,诙谐幽默的形式与真人主播配合,增加了直播的看点和趣味性。抽奖等多种互动形式,也让网友得到更多实惠,充分满足消费者物质与精神双重消费需求。

  消费者正在从满足温饱转向追求健康,从传统消费转向新兴消费,从商品消费转向服务消费和精神消费,同质化、单一化需求逐步转向差异化、多元化。三只松鼠这种个性化的产品和营销赢得了市场关注。消费需求多元化其实是一件好事,企业可以依托电商平台的数据反向操作来升级或者定制产品,有利于食品研发和食品升级。

  变化二:直播带货激活消费新市场

  直播带货,可以说是目前网络生活和零售行业的双重热点。随着直播带货等消费新模式的兴起,不同地域和城乡之间的信息鸿沟正在被填平,更多三四线城市和乡村的消费者有机会参与线上购物促销。得益于此变化,新进品牌自热火锅“莫小仙”,在网红李佳琪直播间5分钟销售出8万盒。疫情期间,莫小仙实现逆势增收,销量同比去年增长近400%。

  以前,食品企业更重视一二线城市市场,纷纷斥重资挤进北上广深的商超。这一度导致小城市市场不饱和,消费者买不到物美价廉的好产品,而大城市产品却严重过剩、竞争激烈。随着电商、物流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下沉市场的消费者能够获得和大城市消费者一样的消费体验,接触到更丰富、更多元、更具个性的商品和服务。直播带货等新销售模式,激活了二三线下沉市场的消费潜力,并逐步拓展了这片广阔的蓝海市场。

  变化三:技术创新拉动新品类成长

  技术的进步推进了食品的研发,不断涌现的新品类创造了新的需求,自热食品是颇具代表性的案例。

  随着自热技术的成熟,拓展了一个全新的方便食品的细分市场。近两年,自热食品异军突起,掀起一股“热潮”。尤其是疫情防控的特殊需求,促使自热食品受到热捧。方便食品行业各大企业,包括统一、三全、今麦郎、康师傅、白象、正大、克明等企业纷纷进入自热食品市场。

  自热火锅、自热米饭、自热面条等种类繁多的自热食品呈现井喷式增长,满足了市场的多元化需求。但是,受限于自热技术,自热食品品类依旧不多,消费者期待着更多选择。越来越多的食品企业开始注意到“品类”对食品消费行为的正向影响,纷纷加大科技力度的投入。

  随着新品类剧增,市场上呈现一股“混搭风”。“吃”不再是果腹的基本需求,更是视觉、味觉、触觉等多维度的享受。比如,蛋糕质地外衣的黄金热狗棒、外皮包裹飞鱼籽的爆浆沙拉风味球、抹茶脆皮炸奶、紫甘蓝粟米植物肉水饺等食品。有了先进技术的支撑,这些时尚感爆棚、创意俱佳的食品,刷爆90后、00后的朋友圈,极大地满足了年轻女性在食用时的愉悦感。

  在食品加工方面,技术水平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机械设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的需求站在了历史高位。2020年,包括智能软件、智能机器人等在食品设备中的应用趋于广泛,主机和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以无人或者少人操作为特征的智能化装备研发的进程显著提升。食品装备的设计更加注重节能环保和降低物料损耗,在提高单机产量,降低食品制造企业的生产成本上成效显著。

  未来,智能应用的细分、定制化的设计、多学科的技术融合将成为食品行业机械设备的创新亮点,为食品工业发展带来新活力。

  变化四:线上线下联动实现深度融合

  疫情之下,传统的消费习惯、企业经营方式等被改变,线上与线下开始了更加广泛和深度的融合。许多中小食品企业在政府的帮扶下,开始创新业态、另辟模式,线上线下联动,提升线下消费。

  如打造企业智慧农业园区,集产品销售和休闲观光为一体,也有人推出“云农田,云种植”的业态,企业帮用户代理远程种植果蔬农作物,让用户享受高端私人订制服务、系列配套服务、一条龙服务。此外,“云逛街”“云展览”“云旅游”等线上线下联动的消费途径,也给众多地方食品企业机会和平台打入市场。这也是新经济赋能传统食品行业的生动体现,推动了食品工业转型升级,形成了发展新动能。随着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基于大数据的精准营销提高了效率和效益,促进供需良性循环,拓展出新空间,激发出新活力。

  变化五:区域特色食品日渐标准化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传统食品使人们不论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到“故乡”的亲切感。大西北油泼辣子面、桂林的米粉、广西柳州“螺蛳粉”、河南的胡辣汤、南京鸭血粉丝汤等区域美食广受欢迎,具有稳定的消费习惯和市场基础。

  今年,广西柳州螺蛳粉出口呈“井喷”态势。公开数据显示,今年1-8月,经柳州海关监管出口的螺蛳粉共73批,近2100万元人民币,为2019年全年出口总值的22.5倍。

  小小螺蛳粉的走红,正是得益于地方美食工业化和IP保护,才走上了区域特色食品标准化发展道路。从现煮堂食的街边小吃,变成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的包装食品,柳州螺蛳粉实现了原料基地化、生产工业化、销售网络化,成功打造了一条较为完善的产业链。

  随着我国食品工业水平的提升,一些符合“中国胃”的区域美食日渐得到认可,这类方便食品及配料正在大量涌现。从传统中挖掘区域特色美食,推动区域美食标准化,为地方美食插上科技的翅膀,惠及消费者、企业、地方,不仅有利于丰富食品品类,更有利于帮助区域经济发展,弘扬传统饮食文化。(文/本刊记者 王玺)



0
0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