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工业》主办

中国食品新闻网

2020-07首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 获准支持解决“最先一公里”短板

2020-07-30 17:08:46来源: 《中国食品工业》

  今年突发疫情期间,冷链物流保障了医疗后勤物资运输,也解决了民生物资供应,受到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发布加速了冷链物流的发展。

  2020 年3 月16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首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国家发改委将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等渠道,对首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范围内符合条件的项目建设予以支持,推动提高基地的冷链综合服务能力。支持范围包括:公共服务型冷库、配套基础设施以及其他相关设施。

  今年4 月 24 日,农业农村部发布信息,启动全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以鲜活农产品主产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贫困地区为重点,解决“最先一公里”短板。

  冷链政策红利不断释放

  众所周知,政府对农产品上行高度关注,而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则是农产品上行的重中之重。

  从国家层面来看,2017-2019 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3年提出加强农产品物流骨干网络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与此同时,扶持政策频频出台。据不完全统计,2019 年国家层面出台的冷链相关政策、规划超过40 项,从多维度指导推动冷链物流行业健康发展;各地方政府出台的冷链相关政策、规划超过100 项。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启动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统筹规划、分级布局和标准制定。”“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建设一批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这意味着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将有望得到国家财政政策的大力支持。

  从行业层面来看,则是更上层楼。据中物联冷链委预测,2020 年冷链物流总额将达到16.6 万亿元,冷链物流需求规模将达到56500 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6.35%,市场空间巨大。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容量巨大,市场潜能尚在进一步释放中,行业的发展空间与机会仍较多。

  同时,一批大型骨干企业已在开始探索建设涵盖农产品冷链物流上中下游各环节的冷链物流骨干基地。多家冷链物流企业一改过去单个冷链建筑或单个冷链物流园区,转变为多点布局、体系化、规模化的冷链物流体系。

  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

  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的前提和基础,绝不是停留在地产意义上,也不意味着将一批物流公司和仓库聚拢到一块儿,靠个别大型企业招兵买马的“自嗨”式发展,必须是整合现有的冷链行业资源,如《通知》所说,要以整合存量冷链物流资源为主线,重点向高附加值生鲜农产品( 包括果蔬、畜禽、奶制品、水产品、花卉等) 优势产区和集散地,依托存量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群,建设一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

  所谓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库和车2大块。中物联冷链委数据显示,2019 年全国冷库总量将达到6052.5 万吨(折合1.51 亿立方米),新增库容814.5 万吨,同比增长15.56%。截至2019 年11 月,全国冷藏车市场保有量为21.27 万台,较上年增长3.27万台,同比增长18.16%。其中1-4 月份冷藏车市场销量大幅上扬,进入5 月份,由于5.21 大吨小标问题的曝光和治理,蓝牌轻卡冷藏车销量有所影响,不过10 月份之后冷藏车市场整体回升。

  以上数据说明,我国的冷链基础设施的总体还不能让人满意,农产品冷链基础设施行业资源现状更是乏善可陈。有关机构调查显示,我国农产品物流冷链流通率不到20%,人均冷库容量仅0.05 立方米,占比7%; 特别是中部农牧业主产区和西部特色农业地区冷库严重短缺;承担全国70% 以上生鲜农产品批发交易功能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区域性农产品配送中心等关键物流节点缺少冷冻冷藏设施。

  打通落后而分散的“最先一公里”

  事实上,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短板诸多,如投入不足、政策扶持不够等,但最重要的还是农产品供应链上游——最先一公里。“最先一公里”是指农产品从产地采集到移交干线运输之前这一阶段,为了保持农产品品质、延长货架期,需要进行预冷、拣选加工、包装储存等工作。

  相对于农产品冷链的“最后一公里”而言,“最先一公里”目前仍是农产品冷链基础设施最落后的部分。这种落后首先是基于我国农业的基本国情,即农产品特别是生鲜产品生产和农户的地域性分散,造成了产地冷库缺少。

  据全国人大代表李小红介绍,我国果蔬在农产品物流“最先一公里”过程中的腐损率高达10% 以上,而此阶段的温控和包装等因素对农产品的后续影响还将导致干线运输、配送过程损耗高达20% 以上,而发达国家则控制在5% 以内。我国农产品物流成本过高、损耗严重的主要原因就是“最先一公里”的预冷问题没有解决。

  除此之外,农产品分散生产的特点导致各农户、合作社所使用的包装、运载工具不配套,致使农产品在干线运输、配送到终端消费过程中不断装卸、换载。各物流环节衔接不足,重复装卸、迂回运输,机械化程度低,分选、装卸等人工作业效率低下,货损严重。

  综上所述,整合农产品冷链基础设施的重点,就是整合和集聚最先一公里冷链物流市场供需、存量设施,提高冷链物流设施的规模化、集约化、基地化水平,即我们常说的把“蛋糕”做大。

  谁来做、在哪儿做这个“蛋糕”

  过去,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与建设主体,主要是各地有自身需求的冷链物流企业以及地产企业等。可喜的是,随着国家层面对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日益重视,如今,一些地方政府和大型国企、央企,逐步看到冷链物流的巨大发展空间,开始进入冷链基础设施投资领域,甚至开始由多个大型国企、央企等新主体联合投资,投资主体实力越来越强。

  农产品大省河南省为促进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要求各地商务、财政部门负责对辖区内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申报材料进行全面审查,并进行实地核查,出具审核意见,联合报送省商务厅、省财政厅。省商务厅、省财政厅按照《河南省商务促进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相关规定进行评审、公示,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按照不超过项目核定投资额30% 的标准给予补助。

  资金只是第一步,另一个问题接踵而至:这些钱投在哪里更合适?换句话说,就是为产地冷库定位。

  鉴于农产品生产地和农户的分散,分散投资建设冷库显然不切实际,必须集中投资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成为国家级冷链设施基地,这才是发展方向。

  今年4 月 24 日,农业农村部发布信息,启动全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以鲜活农产品主产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贫困地区为重点。2020 年,建设工作主要围绕水果、蔬菜布局,坚持“农有、农用、农享”,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建设一批立足田间地头、设施功能完善、经济效益良好、紧密衔接市场的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

  具体地说,就是选择一批产地农产品产地市场、集散市场,开展农产品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连接区域性农产品产地仓储冷链物流设施,形成农产品进城冷链物流中心;同时,依托销地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物流园区和大中型冷链物流企业基地建设、重点产业化龙头企业等主体,开展农产品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

  那么,如何确保分散在各地的农产品,在从田间地头进入这些冷链物流基地的过程中也不至于“断链”呢?对此,专家提出建议,可考虑用移动式冷链设备与之衔接。

  目前,中国一重新能源车公司已自主设计研发制造了一种厢式冷藏半挂车,可以解决这一问题。由于该款半挂车用天然气自发电制冷,在没有电网的情况下也可以制冷,相当于是一个移动冷库,分散开来每个半挂车都是独立的冷藏作业网点,可以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到冷库”的全程冷链。

0
0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