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杭州钱塘: 数字赋能监管体系 守护消费安全底线
(文 / 程甦超 郑梦蝶 田晓祥 茅徐锃)杭州市钱塘新区成立以来,新区市场监管分局(以下简称分局)将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助推高质量发展、守护消费安全底线作为自身工作的三大原则。
随着数字钱塘建设进程的推进,分局以数字赋能推动管理提档、服务升级,通过对第一手数据的精准运用,为制定产业政策、找准监管重点、发布消费警示等提供了决策参考,也为特殊时期下分局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稳物价保民生 守护新区居民的“菜篮子”
为了确保疫情期间老百姓能吃得安心、吃得放心,分局多措并举,认真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全力保障老百姓的“菜篮子”。
在疫情爆发初期,分局便精心制作下发了《疫情防控之食品安全七字诀》等十余种宣传材料,在做好食品安全宣传的同时,对集体聚餐活动进行管控杜绝。同时,分局积极督促食品生产企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顶益、味全、丁坝中心粮库等新区企业生产的物资有序地输送到市场。
针对防控物资紧缺难题,分局先后向农贸市等单位发放防控物资 4 次,共计口罩 5500 个,消毒剂 108 桶,防护服 4 套;针对通行管制,为市场、企业开具通行证明 13 份,并通过钱塘发布及分局微信公众号发布市场营业时间,方便市民合理安排物资采购。
此外,作为分局开展食品安全工作监管的重点场所,超市与农贸市场承担保障市民日常生活供应的重要功能,且人流量较大。针对实际情况,分局特别发布了“五个一律五个必须”,明确农贸市场疫情防控要点,严禁销售野生动物及活禽行为,辖区内 18 个农贸市场全部签订疫情防控责任状和保密承诺书,并进行市场经营户每日健康状况报告。一级响应期间分局每日派出18 名工作人员驻点各农贸市场。落实安装身份证读卡器 17 个,市民卡读卡器 10 个,发放健康码检查点海报 36 份。
与制度相配套的还有严格督查与巡查。分局通过“钱塘新区大型餐饮单位工作群”“钱塘新区高校管饭群”等微信工作群,及时发布相关消息,第一时间接收各餐饮单位上报的实时信息和解答疑问。同时,强化科所联动,每日由值班领导带队对辖区内大中型餐饮单位、农贸市场等重点保障单位的采购、人员、供餐、消毒等进行全过程检查,发现问题立即督促整改,确保疫情期间老百姓能吃得安心、吃得放心。
事实上,为了更好地保障新区食品品质安全,分局已将食品安全工作作为常态化重点工作开展。截至 5 月 25 日,摸清新区保健食品生产企业情况,并开展全面检查;利用“食品安全监管云平台”普查并录入保健食品经营户 277家。开展小型食品加工厂专项整治,实现酱腌菜行业为代表的农村食品加工行业监督抽检率100%,产品抽检覆盖率 100%,产品抽检合格率 95% 以上。
落实省局抽检分离试点要求,分局下发试点方案,组建抽样队伍,已完成试点任务数 40 批次。围绕新区用药安全服务,在全区药店推行“药知道”服务平台,让市民享有 24 小时的专业的医疗服务,已有 147 家药品零售企业完成试点;在杭州澳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杭州中美华东大江东有限公司试点推广“DI 工厂”。
过去一年,分局重点推进了一系列民生实事建设。截至目前,全区共有 3 家大型超市被认定为“品质食品示范超市”;共有农村家宴厨房 24 家,其中放心厨房 15 家;共有 633 家单位安装了阳光餐饮智慧监管平台,其中大型以上餐饮单位和学校食堂建设率达 100%;共创建完成食品类放心单位 89 家,其中放心生产企业32 家,放心餐饮 57 家;共建成放心农贸市场10 家。同时,针对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分局于 2019 年共开展了保健品、护校安园、网络餐饮、农产品质量等十余项专项整治行动。
疫情期间,加强对口罩、消毒水等重要防疫物资和生活必需品的价格监管成为分局肩上的又一重任。一方面,分局组建物价稳控专班,重点对药店、超市等经营单位进行检查,严正告诫经营者务必规范价格行为,共查处防疫用品价格违法案件 6 件,罚没款约 11 万元。
另一方面,分局积极利用微信、热线电话等渠道接受群众投诉举报,接到举报后第一时间对群众反映的违法事实进行判定,通过查看经营者出售的口罩及防控相关用品进货出货记录和商品明码标价情况,在确认经营单位存在哄抬物价、囤积居奇等违法行为后进行从严从重从快处理。
同 时, 分 局 联 合 农 林 局、 电 力 局、 经 发局、教卫局等部门组建民生价格监测点,关注民生领域价格秩序。加强涉企收费专项检查,核查水、电、气供应单位的降费落实情况,政策期间新区企业合计享受 8000 余万元的降费红利;查清区内转供电主体 219 家,联合发改局、供电公司对新区十余家典型转供电主体进行重点检查,查处 6 家转供电主体存在推迟执行国家电费降价情况,涉及退费金额约 350 万元。
除了价格上的监管外,分局坚持多措并举加强对零售药店的管控,严格落实处方药和含麻黄碱复方制剂销售管理。
着眼营商环境优化 推出监管创新举措
作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分局从放宽市场准入、宽松市场环境、清理市场虚数等方面入手,推出多项创新监管举措,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为了放宽市场准入,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分局率先在全区域实施企业登记住所申报承诺制,制定《钱塘新区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管理办法》并经管委会发文,截至 5 月中旬已为 30 余家企业住所申报承诺登记。根据委领导要求,牵头开展产业准入、工业用地、餐饮油烟等住所负面清单编制。创新推出“一址多照”“工位登记”“集群注册”等注册登记方式,对招商引资、招商引税、总部经济等企业施行有限度住所登记管理豁免,为市场主体落户新区提供更多便利条件。
在宽松市场环境,包容审慎监管方面,分局在杭州市场监管系统率先开展包容审慎监管实践,对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四新经济”为核心的初创型企业实施包容审慎监管,设立“观察期”,采取首违从轻,首批公布包括“未及时办理变更登记”等轻微违法事项清单 19 项,形成保护发展、稳定预期的营商环境。建立并完善包容审慎监管体系,截至 5 月中旬,已按照事项清单,给予免于处罚案例 12 个、从轻处罚案例22 个、各类行政指导 400 余件;利用网络直播等形式开展专场培训 10 余场。
此外,分局大力推进清理市场虚数,规范市场环境,包括积极建立公安、检察院等驻市场监管分局联络室,建立“行刑对接”机制,及时通报相关信息,发挥多部门监管合力,共同惩治违法行为。全面开展中介机构提供虚假住所情况进行专项整治,4 月初启动了对源隆商业大厦 76 家公司涉嫌提交虚假地址的调查。有序开展企业吊销工作,涉及企业 851 家。
互联网 + 市场监管 助力企业有序复工复产
疫情期间,全局干部职工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工作,实际参与志愿者达 115 人,占分局总人数的76%,累计参与支援 434 人次,累计服务时长 3000多个小时,同时组织 16 名助企服务专员联络企业开展一对一业务服务,累计服务企业 300 余家。
面对防控疫情对监管方式提出的新要求,分局创新监管模式,通过智慧监管平台对企业进行多重数字化监管。随着新区企业的陆续复工复产,智慧监管的优势与便利也得到了企业的支持与认可。
“这是我们公司最新修改过的食堂防控措施方案,请你先大致浏览一下,我再详细讲解一下具体内容……”透过手机屏幕,分局的工作人员认真地阅读着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拟定的食堂防控措施文档,并通过视频右上角与戴着口罩的企业专职负责人进行交流——这是分局药械监管科最新开创的远程视频监管方式。
为适应疫情防控期间检查工作需要,分局创新工作方式,通过“食药智慧监管”平台、“食品安全监管”云平台、“众食安”APP 平台、“阳光厨房”视频监管平台与企业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在“无接触”的前提下做到全流程监控,真正实现了人员须隔离,监管不缺位。截至 4 月 30日,通过智慧监管共检查企业 342 家次,其中食堂 164 家,发现问题 79 个,已整改问题 75 个。
随着疫情基本得到控制,时间节点进入“两战两胜”阶段。值此关键时期,分局结合防疫需求进行安排部署,借助数字化管理手段和互联网工具,明确生产企业有序复工复产的时间节点、审批、人员健康管理、食品餐饮安全等要求。
针对个体户的复业问题,市场监管分局创新利用互联网思维,采取数据跑路方式,构建“告知 + 承诺 + 监管”模式,实现部门与个体户双向告知。通过个体户复业申报二维码,符合条件的个体户只需扫码即可在线填报录入基本信息,上传杭州健康码绿码,实行在线承诺,并将个体户复业承诺书和体温监测信息表在经营场所张贴公示,由分局联合街道上门精准核查。借力大数据,疫情期间在线提交复业信息个体户共 6145家,核查 3492 家,分局也取得了全杭州市个体工商户复工率第一的好成绩。
针对群众关心的餐饮供应相关的问题,分局统筹协调区内供餐保障资源,开展区内团餐配送服务,对疫情防控一级响应期间的团餐配送单位按每份团餐 1.5 元,每家配送单位每天补助不超过 3000 元的标准给予财政补贴,实现了复工复产企业和餐饮企业“双赢”。
把握新区发展重心 积极拓展助企服务渠道
全力保障市场主体稳定经营健康发展,关系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新区分局高度重视、想尽一切办法为市场主体“雪中送炭”,进一步细化实化各项措施,确保各项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取得实效。同时,针对中小企业,做到应保尽保、早保快保。
发挥平台优势,集聚优质资源。作为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杭州园区)的核心建设区,新区以半导体、智能汽车、生物医药、健康食品等检验检测服务为特色,集聚国内外优质资源、技术、企业,构建“中心区 - 辐射区”的“1+6”空间布局 , 做大做强检验检测产业。
新区拥有全省综合实力最强的检测机构和计量机构,集聚了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在内的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 39 家,总产值近 10 亿元。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461 家,省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11 家、企业技术中心 31 家,省级研发中心 123家、省级企业研究院 53 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10 家、市级以上院士专家工作站 24 家、国家级检验中心 11 个、省级质量检验中心 3 个,检测能力覆盖食品、电器、建材、轻工、智能装备、化工产品、纺织、汽车、仪器计量校准等多个领域。
组建联盟平台,聚力产权保护。借力国家知识产权局(浙江)培训基地、新区生物医药行业知识产权联盟,为辖区企业开展预约式、精准化培训。吸收高校、律师事务所、第三方代理机构等新区人才资源,组建知识产权专家库。成立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站。完成全市 2020 年度首例商标质押,帮助企业融资 800 万元。开展“西湖龙井”地理标志暨茶叶质量专项整治行动,检查152 家,立案查处 4 件。开展商标代理机构代理行为双随机检查,检查机构 5 家,检查商标代理合同 40 余份。
截至目前,新区专利申请量 3755 件,其中发明专利 1840 件;取得专利授权量 2256 件,其中发明专利 462 件;PCT 国际专利申请量 54 件。
加强政企联动,发挥品牌动能。积极推进“浙江制造”品字标宣传培育工作,加快扩大品牌覆盖面,逐步将“品字标”由制造业拓展到服务、农产品、工程、生态等领域,让更多新区企业参建 “品字标”。今年新增浙江制造“品字标”证书 3 本。扩大典型优质品牌辐射面,带动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组织追求卓越质量、创造一流业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除此以外,分局还设计开发“企业质量提升微课堂”平台,累计培训点击量达 6000 多次,为企业节约开支近 150 万元。对复工企业特种设备检验收费减半,对按期检验存在困难的企业,给予延期检验通道,疫情期间共受理延期检验 1200台设备左右,减免检验费用 50 万元,为企业作业人员取证复审服务 800 余人。
落实疫情防控期间国有企业房屋租金减免政策,为新区符合条件的 1284 家承租户成功免除2 至 3 月租金约 6500 万元,其中小微企业免除约400 万元,个体工商户约 500 万元,其他企业约5600 万元,有效缓解了广大企业及商户资金紧张及运营困难。
钱塘新区成立以来,市场主体稳步增长,首次突破七万户。5 月 30 日,分局组织开展个体工商户线上问卷调查,根据调查问卷反馈情况,目前新区共有个体工商户 29257 户,个体工商户吸纳就业总人数达 46859 人,包括个体工商户本人及家庭就业人数为 32430 人,吸纳社会就业总人数为 14429 人。
今年 1-5 月份,新区个体工商户营业收入总额约 332709 万元,去年同期营业收入总额为552832 万元。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个体工商户经营遇到困难,随着复工复产进程加快,经营状况正在稳步好转中。
下一步,分局将重点把握三大关键点——做深做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加速创新监管方式方法转型、紧密关注经济形势变化,研究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改进审批服务、激发市场活力的创新举措。扶持新业态、新产业,用足、用好市场监管手段,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
做深做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将疫情防控工作常态化,抓好防疫物资质量监管,坚持抓好内部防控工作,守住市场监管阵地。要持续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全力以赴做好复学后校园食品安全监管,切实消除安全隐患,确保不发生重大群体性食品安全事件;切实防范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坚持问题导向,开展专项执法,对违法违规行为保持严管严抓高压态势;切实强化小区住宅电梯、危化企业、压力管道等为重点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落实落细监管措施,压紧压实监管责任。
加速创新监管方式方法转型。疫情如大考,对市场监管方式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持续用好“互联网 + 监管”思维,利用“人防 + 技防”“线上 +线下”新型手段,用数字赋能为监管工作注入强劲动力。同时,面对营商环境优化需要,对新业态、新产业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强化行政指导力度。
紧密关注经济形势变化。今年受疫情影响,企业面临困难问题比较多,消费维权领域不确定因素也较多。既要努力在政策上帮扶企业,同时也要走进企业主动服务,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积极开展市场调研,研究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改进审批服务、激发市场活力的创新举措。引导消费行为,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扶持新业态、新产业,用足、用好市场监管手段,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