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工业》主办

中国食品新闻网

2020-06从后疫情市场变化 析冷链企业应对策略

2020-07-01 16:55:59来源: 《中国食品工业》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冷链物流企业响应党和政府号召,迎难而上、积极作为,充分发挥供应链资源整合和高效协同优势,全力支持疫情防控、保障市场供应、推动复工复产,在抗击疫情中充分展示了现代供应链的力量。

  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之际,消费者和生鲜零售、餐饮、食品、进口贸易商等甲方客户模式和格局发生了变化,冷链物流企业面临新机遇、新风险,如何快速感知变化、做出应变,成为冷鲜物流时下的关注焦点。

  冷链市场需求十大变化

  一、消费者(宅经济):行为、意识、需求发生变化。90 后、95 后是线上生活的主力军,他们的线上消费力度远超 60、70、80 后群体。据相关数据表明,过去 60-70 后基本以线下消费为主,而 80 后的计划性消费在天猫、京东较多,非计划性消费(如采购生鲜蔬菜等)在线下。经此疫情,由于隔离防范需要,相当一部分消费转移到线上。

  疫情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教育和启蒙,消费者对食品营养和新鲜程度的意识和要求更高。随着消费习惯的变化和转移,带来“到家服务”需求的井喷。

  二、食品行业冷链需求加大。疫情期间,“活禽”交易陆续禁止,冷冻和冷鲜的肉类迎来大发展。深加工冷冻食品、速冻半成品、预制食品等品类,在2C 市场会有大发展;本次疫情对生鲜食品进出口企业影响较大,冷链市场内需增大。

  三、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加速升级。农贸市场是居民主要生鲜消费渠道,但在疫情影响下,线下渠道正在被商超和电商等渠道代替,今后随着电商线上需求的崛起,冷链运输需求增大。

  四、餐饮堂食断崖式下滑,新餐饮崛起。疫情发生后,全国有超过 15 万家线下餐饮门店入驻线上平台。一些反应迅速的餐饮企业开始在线上售卖预制菜和半成品菜。外卖和无接触配送等成为解决餐饮企业当下困境的法宝。

  团餐成为新的营收增长点,帮助解决复工后单位保障员工用餐问题;肯德基、必胜客等先后上线“企业专送”升级服务。

  标准化食材供应链企业,可通过家庭消费需求弥补部分餐饮门店客户订单损失,餐饮零售化成为新趋势。

  五、生鲜电商重获新生,新零售更突显优势。疫情之下,每日优鲜交易额较去年同期增长 321%,京东到家销售额同比增长 470%,叮咚买菜订单增长 3-4倍。不难看出,这次疫情为生鲜市场渗透率的提升按下了加速键。

  六、棘轮效应:到家服务、传统零售转型快。棘轮效应,是指人的消费习惯形成之后有不可逆性,即易于向上调整,而难于向下调整。到家服务有效地将线下流量引至线上,在减少超市人群聚集风险的同时,提高配送效率,更快满足顾客对生鲜品类的需求。

  打通线上联通。疫情期间部分没有自营线上平台的超市,依靠美团、饿了么等线上平台避免损失,甚至业绩有所增长。

  七、社区商业重要性更突出。 社区便利店具有离消费者近,易产生粘性和固定消费群体,加之即买即走的优势,连锁便利店的重要性放大,对冷链物流的影响不言而喻。

  八、疫情催生机器人配送市场崛起。减少聚会聚餐、减少人员接触是一实体店大痛点,“无接触”模式应运而生。无人零售摆脱特殊情况下对“人”的依赖,不受环境、营业时间限制,但难点还是在于精细化运营和管理,这对智能无人配送机器人市场来说,无疑是一种福音。

  九、巨头跨界生鲜零售业显现巨大优势。中石化跨界卖菜。在全国拥有近 30000 家加油站,相当于前置仓。数据显示,中石化加油站每日进站客流超 1000 万人次,这是中石化开展生鲜等零售业务的巨大优势,也是冷链物流的新需求、新市场。

  十、物业服务 + 增值服务,建立最后一公里强链接。设立社区无接触配送站点,生鲜自提柜等。多点 Dmall 在全国范围内推出“无接触式”社区抗疫提货站。“小区物业 + 零售商超 + 线上下单 + 配送到家”的商业新模式正在快速成型。永辉超市积极与物业合作,在重庆推出“社区保障计划”。疫情对社区物业的网格化管理、智慧物业建设、线上服务起到推动作用,冷链物流的需求将会进一步凸显。

  冷链市场面临九大挑战

  一、运营挑战。首先是订单需求暴增,对于医用和救灾生活物资的干线运输和配送需求,无力招架。其次是运力和司机短缺,全国各地交通管制,物流不畅,延迟复工导致物流资源不足和人员的到岗率。最后是末端配送快速增加,部分城市小区禁止快递进入、小区内快递柜无法使用,一些农村地区包裹无法下发到村。

  二、生存挑战。疫情造成线下消费短期内难以恢复,业务的停滞导致运营成本和员工工资压力增大,线下服务(餐饮、百货)的物流公司面临着业务萎缩。

  三、湖北周边配送挑战。湖北武汉地理位置九省通衢,是企业在华中地区的区域仓和快递企业重要的高能级分拨中心所在地。武汉目前的状态或对物流企业原有的仓网结构及线路规划带来挑战,进而一定程度在区域范围内对物流交付时效及成本产生影响。

  四、安全管理挑战。针对大型总分仓、分拨中心、配送站等劳动力密集度相对较高的物流工作场所,要求企业进一步充分考虑内部人员防疫安全标准。

  五、竞争挑战。服务线下场景的物流企业会面临“无单可接、无货可运”的困境,疫情过后会有很多企业无法上岸,同时线上物流企业或将异军突起,行业必将面临产业重构。

  六、资金挑战。物流企业普遍存在收款账期,且规模普遍较小,财务风险承受能力较弱。同时,物流行业以个体司机为主,其财务风险承受能力更弱,会直接造成广大微小车队或个体户的生存难以维系,亦可能引发潜在的社会风险。

  七、全球供应链挑战。物流链除了保障疫区的体系,其他行业复工复产很慢,原材料供给不足,导致无法顺利开展生产运输,物流企业面临极大压力。

  八、法律纠纷挑战。公司假期延长、企业停业等一系列原因一定会造成违约的现象出现,后期将面临法律纠纷。

  九、人才流失挑战。此次疫情导致企业成本压力增大,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将面临人才流失的问题。

  冷链企业十大应对策略

  一、下功夫做好“政策”功课。关注中央出台的冷链政策和地方配套实施方案,善于考虑政策导向,关注行业动态,如活禽交易、社区便利店等方面的消息。企业要主动参与政策制定,拓展政策渠道,加入全国骨干冷链网建设。

  二、向数字化、智慧化升级。智慧城市、智慧园区、智慧制造、工厂等接踵而至,企业要提早布局数字化,建立精准预判、响应机制,整体上更智能、更敏捷、更少依赖于人力。

  三、修炼内功,提升运营能力和效率。自身层面,疫情暴露企业自身短板,冷链企业要优化运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客户层面,与客户持续沟通,互相理解,保证业务正常运转。

  四、注重现金管理、控成本、活下去。一是员工健康度,采取在家办公、不出差,每天健康打卡等多种措施;二是资金健康度,合理规划好口袋里的钱才能实现降本增效;三是供应链健康度,上下游合作伙伴与供应商要做出相应分析;四是开展法律风险的研究和对策,提前找专家律师咨询。

  五、团队建设、注重核心人才培养。重新审视现有的自治架构人员的配备是否合理,通过员工培训、团队建设,提升内部专业管理能力和凝聚力。

  六、战略思维,打造新业务发展模式。企业要时常扪心自问:疫情期间客户需求是否改变?留意消费者习惯,关注线上、线下业务占比。从战略上进行布局,强化数字化时代企业和客户的黏性,为客户带来更多价值。

  七、建立内部应急管理体系。企业要建立内部应急管理体系,进行相应的压力测试,成立应急管理小组,进行防护物资的储备。

  八、共生思维,与产业链伙伴融合发展。平台企业有技术,运营企业有人、有车、有库房,只有信息共享才能提高资源利用率。此外,还要提升物流资产的利用率和风险的应对能力。

  九、快速反应,捕捉危中之机。正确认识危机,既有危又有机。成功的企业会把危机作为经营条件而非制约因素,我们的看法将决定我们的出路。危机并存,关键在于企业的应变和创新能力。

  十、长期思维。以终为始,站在未来看现在,要用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当下业务发展方向,当再次遇到突发难题时,才能够从容应对。

0
0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