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03中国食品行业的后疫情时代: 生鲜电商保健品迎来新机遇
2020 开年的中国经济,迎来新冠肺炎这只“黑天鹅”。据中国社科院全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张斌预测,一季度全国 GDP 增速有可能破“6”。在这期间,众多企业都将面临挑战,其中一部分将不可避免地消失在下滑的经济波涛之中。
另一方面,世界银行认为,中国政府方面有充足的政策空间来应对这一疫情,并且为市场注入了相当大规模的流动性,这些举措能够缓疫情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的损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表示,中国经济继续展现出极强的韧性,我们对此充满信心。
“危机”从来都是有危也有机。餐饮、文旅等行业不可避免迎来一轮洗牌。与此同时,生鲜领域、保健品等行业中,新的机遇正在酝酿,新的模式已经萌生,整个食品行业变革在即。如同 2003 年 SARS成就诸多新行业一样,这次疫情过后,那些能够顺应时代变革的企业与个体,将迎来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时代。
餐饮行业:新一轮的洗牌重塑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无疑令餐饮行业遭受重创,本该在春节期间火爆异常的餐饮行业,引来了一场寒潮,成为了最早也是遭受冲击最重的行业之一。
据恒大研究院估算,受此次疫情影响,餐饮零售业仅在今年春节 7 天内的损失就可能高达 5000 亿元。西贝餐饮董事长贾国龙近日表示“账上现金流扛不过 3 个月”,引发业内广泛关注。
此外,外婆家餐饮集团创始人吴国平、九毛九集团董事长管毅宏、乐凯撒披萨 CEO 陈宁等餐饮业大佬也集体发声,力陈疫情冲击下的企业困境,呼吁政策扶持。
“此次疫情对餐饮行业的影响很明显,首先聚会型餐饮会减少,因为公众会尽量避开人群密集的地方。”有业内人士表示,针对年夜饭预订型的餐饮,若企业能够提供相对高端的包间服务,或许能吸引到部分消费者,影响最大的主要是大场景的餐饮。
另据分析人士表示,“餐饮企业可以将店内消毒、工作人员戴口罩等内容放在宣传海报中,但这样只会有一定帮助,因为消费者真正担心的不是商家端,而是来到餐厅中消费的客户端。”
同时,线上业务是辅助性增长渠道,会成为商家发力的主战场,这次疫情造成的应急反应会令各个企业重新思考,堂食、外带、外卖、零售四种产品结构和盈利模型应如何重新进行资源配置。
眉州东坡创始人王刚认为,这一次的疫情对餐饮的影响不仅在于行业洗牌,很有可能会是一种行业的重塑,比如向消费者提供食材,跨界便民服务,这也许就促成了餐饮未来发展的新模式。
每一次疫情的发生,都会在一段时间内严重影响商业经济和民众生活,但每一次挑战后,餐饮行业都会出现“报复性增长”实现增速跳升。可以说,每一次重创之后的反弹,都是适应新需求,也是餐饮行业新变革的起点。
主流观点认为,食材可追溯、食材品牌会成为下一轮餐饮生存和竞争的焦点。后疫情时代,餐饮势必会围绕“食材安全”发力,这不仅是生存之本、社会责任,更是竞争焦点。
生鲜电商:“围城”中的商机
正如 2003 年爆发非典促使电商发展,一场大危机导致人们生活习惯,乃至于产业格局、社会发展被改变的案例屡见不鲜。受疫情影响,人们的卫生意识大为增强,为了减少出门带来的风险,生鲜电商成为本次疫情中受益最为直接,也最为显著的一大领域。
今年春节期间,各家生鲜电商的订单量大幅增加,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整个行业的长远发展,进而影响整个食品零售渠道的市场格局。
据叮咚买菜透露,仅大年三十一天的订单管量,同比增长超过 300%,而且客单价也相比平时高很多,基本每单都超过 100 元。
一般而言,四到五次的购买就能养成习惯,从本次疫情爆发到最终结束,大部分消费者通过网络渠道订购生鲜产品的使用频率,将远远超过这一数据。这意味着此前并不被关注的生鲜电商,将受到更多消费者的重视。
公开数据显示,春节期间,美团买菜北京地区日均订单量是节前的 2-3 倍,并呈现持续上涨趋势;苏宁菜场订单量同比提升超 650%,大份量的大白菜、土豆等菜品旺销;每日优鲜除夕至初四期间实收交易额较去年同期增长 321%,预计春节七天总销量将突破 4000 万件;京东生鲜蔬菜销售同比增长450%,猪牛羊肉和禽肉单品等基本食材销售同比均超过 400%,其中猪肉比去年春节增长超 10 倍。
据业内人士分析,与传统线下模式相比,线上平台则显得更加灵活。在经过疫情非常时期,由于大众恐慌导致的抢购潮这样的极限环境考验后,菜品优质,后端供应链以及配速服务周到的平台,将有望取得更进一步发展。
疫情过后,更多人会选择打包或外卖,企业的线上销售模式也会愈发流行。电商平台、直播平台和社交电商在食品购买渠道的占比大大提升,线上交易可能会成为未来食品行业的主要渠道。
保健品行业:拨乱反正迎回归
除了生鲜电商,保健品是另一个前景被看好的领域。疫情过后,保健品行业将迎来一个“拨乱反正”,回归市场的好时机。
有专家指出,首先,疫情之后,经济下行大背景下,为缓解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从而拉动经济增长将得到鼓励,民众因抗疫自我隔离在家压抑的消费冲动,将得到充分释放,买、买、买,将成为个体释放消费冲动最简单直接的标准动作。
其次,这次疫情,将极大地提高国民的健康素养和卫生意识。以往对健康行业、保健品市场的种种片面认知,将得到更进一步的知识补充,健康产业将迎来价值的真正体现。
2019 年,国家对于保健市场进行了严厉的整顿,让行业相对沉寂,这个沉寂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保健行业在优胜劣汰,企业在自我规范,行业会有长进;二是企业在观望市场,蓄势待发。
但是,疫情带来保健品刚需的增长是大概率事件,蛰伏的保健品企业不会放弃这个商机。监管部门也会顺势引导保健市场健康发展。所以,疫情过后的保健市场即使不会火爆,也会出现新的小阳春。
中国保健协会副理事长贾亚光认为,目前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保健食品首先受益。医护人员在想方设法提高病患者的自身免疫功能,抵抗病毒。新冠肺炎感染或疑似人群,正在预防新冠肺炎的 14 亿人不能仅靠洗手戴口罩预防,用好增强免疫功能的保健食品正当其时。
疫情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使老百姓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通过保健食品、运动锻炼等方式提高身体素质,提升自身免疫力的意识深入人心,这为保健品企业的产品销售提供了机会,但是一些销售方式可能要改变。
以前,与消费者面对面的交流是保健食品销售中比较有效的方式,但面对当前的环境,面对面的交流受到很大的限制,客观上要求保健食品企业去主动探索和开拓营销方式。保健品企业应该积极进行品牌宣传及塑造,提升消费者认知度。同时应积极拓展多种销售渠道,利用好互联网、新零售等多种渠道,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保健品行业根植于同消费者交流和教育的营销本质不会改变,但是很可能会结合网络社交探索出新的线上营销模式。“做好‘线上 + 线下’销售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企业做好内功,不少成功的企业也是经过反复探索、不断实践后才获得成功的,对此,企业要有充分的准备。”中国社会科学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主任张永建说。
专家指出,身体状况良好的人没必要吃药预防,营养产品、保健产品将会是国人的诉求,这个诉求也将会延续到疫情过后,带动保健市场的成长。
健康安全是核心,品牌渠道做保障
未来食品企业的经营会更加规范化,更强调安全食品。通过这次疫情,公众的健康意识将进一步提高。老百姓在健康食品方面的消费比重也会因此增加,提高和改善免疫力的产品很可能成为人们居家出行的必备品。
据业内人士分析,这次疫情对公众的饮食观念、习惯及行为方式的影响是长远的。同时也会促进国家对食品行业的安全性和规范性进行更加严格的监督及把控。未来食品行业要生存发展的首要条件,就是保证自身食品安全性。
在经历了这场史料未及的洗牌之后,食品企业中部分抗风险能力低的企业会被淘汰出局,留下来基本是实力更强、品牌较大的企业,促使未来各类食品企业提高管理水平、运营能力和长远的经营意识,奠定食品行业更高起点、欣欣向荣的发展局面。
历史证明,毕竟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