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下)从食品检测角度谈食品安全与监管
文 / 杨菊芬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健康意识也越来越强,对食品安全也更加关注。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监督管理食品安全工作反复强调,监管部门加大检查、管理的力度,各大媒介也通过各种途径向民众报道食品安全知识。但是,就现下的食品安全管理情况而言,虽已取得显著成果,却依然有部分食品生产商“顶风作案”,带来令人担忧的食品安全问题。针对目前食品安全现状,本文从食品检验方面角度出发谈谈食品安全与食品安全监管问题。
食品检验食品检测工作的迫切性
近年来,我国食品工业快速发展,市场上“雨后春笋”般出现各种类型、口味的食品,随之带来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例如:部分商家为了追求眼前利益,在食品生产中添加与国家规定不符、剂量超标的添加剂、化学物质;在生产、加工食品期间,一些加工厂由于条件限制等原因,并未深入、细致地检验食品生产原料,极易造成食品存在重金属污染、附着农药或致病性微生物污染等情况。这些问题均会直接损害到民众的身体健康。因此,只有持续提高检验检测食品工作的水平,方可对食品的安全性、健康性做出有力的保障。
食品检测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在我国,生产、加工食品的企业在发展规模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部分企业对短期利益过于看重,生产一些假冒伪劣的食物产品,甚至是为保证食品的成品效果,违反国家相关规定添加剂量超标的化学物质,给人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损害。还有一些不良生产企业为了抢占市场先机,压缩产品成本,对于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不仅超剂量,也存在超范围现象,此种扰乱市场定价的行为,会严重阻碍质量好的食品在市场中的正常销售,也制约了食品行业的健康化发展。食品检测工作对于监管部门来说就如同一把利剑,定期不定期开展食品监督抽检、风险监测、评价性抽检,准确分析食品的安全性和风险性。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来说,加强各环节食品检测,把好关键控制点,及时调整生产工艺,生产出高质量食品。对于消费者来说,通过公开的食品检测结果,可以购买到放心、安全的食品。食品安全关系着千家万户,食品检测可以排查风险隐患,筑牢食品安全防线,有利于营造食品安全共建共治的社会氛围。
食品检测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必要性
自大部制改革以来,市场监管部门除承担食品安全监管以外还承担市场综合监管、计量、特种设备、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知识产权的监督管理等工作。基层监管人员工作压力大,对业务知识的需求量大,在短时间内很难掌握所有知识。尤其在食品方面,所依据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多,体系复杂。因此,应在监管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监管模式,加大食品检测力度。食品检测不但能及时发现问题食品,而且可以推动监管工作由事后查处向事前转变。同时,进一步强化企业自检、基层监管所快检、专业机构监督抽检的三级体系建设。食品快检技术拥有超强的方便性和快捷性,能快速筛查出问题食品,再结合日常检查情况可制定出详细的监督抽检计划。这样不但能大大降低实验室检测成本,还能提高食品监管的靶向性。同时,监管部门依据检测数据及时分析和评价食品安全状况,掌握食品安全问题根源,调整监管模式,督促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提高主体责任意识,加大食品出厂检验,把好第一关口,实现检验和监管工作的高度融合。
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的建议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规范许可,把好第一关口。行政审批作为食品生产经营的第一道关口,虽然在许可时有相关的《食品经营许可管理办法》作依据,但它的规定太笼统,仅具有指导性,缺乏可操作性,监管人员在现场核查时只能凭借自己的理解灵活把握,导致同一行业出现不同的许可标准。这样不但增大了现场核查的随意性,还降低了行政审批的严肃性,也给后续监管带来一定的阻力。因此,主管局应针对不同的食品分类进行顶层设计,统一标准、统一口径,形成全局“一盘棋”“一个步调”,共筑食品安全防线。在日常监管中,部分基层监管人员缺乏应有的专业知识,不知从何下手或找不准关键要点,致使检查流于形式。如果局机关能将不同领域不同类别的食品,参照对应的规定规范和标准制定出日常检查内容,这样会避免监管人员不会管、不会查等问题,还能缩短检查时间,增大检查频率,提高工作效率。如餐饮环节,可依据GB31654-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餐饮服务通用规范》制定出相应的格式化审批许可和日常检查的内容,基层监管人员在具体工作中对照格式化内容进行许可和检查,减少检查中出现的随意性、不统一性。
二是实行分类指导、分级监管。在食品安全监管中,针对不同环节采取不同的监管模式,处于生产加工环节中,企业应当以自查为主,并且全力配合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不定期抽检工作,达成检查工作全年度百分百全覆盖的目标。此外,每年初期,企业先对自身的生产情况自查,监管部门将自查结果作为依据,对此年度内该企业所应当检查的重点予以明确,随后开展针对性、细致性的监管工作。在流通食品的环节中,采用的监管方式主要包含监督抽检、日常检查以及专项检查等。日常检查的时间和频次要根据平时掌握的企业执行食品安全管理的情况采取分片分点检查,以点带面,杜绝“运动拉网式”监管;专项检查一般是根据上级部门的检查计划侧重于某一产品某一领域进行的检查;监督抽检也是食品流通环节开展监管的重要方式之一,每年根据监督抽检计划有靶向性地抽取有代表性的食品进行监督检测,对问题食品发现一批处理一批,加大核查处置力度。针对餐饮环节,也包括日常检查和专项检查。日常检查要根据上一年监管部门评定的量化等级制定出当年的监督检查频率。专项检查主要针对学校幼儿园、小餐饮开展。检查方式可以采用专项抽检的方式,也可以采用集中检查的方式。针对小作坊加工,依据GB/T23734-2009《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质量安全控制基本要求》和《三小条例》的规定实施分类规范,按标加工,使所加工的食品有标可依,逐步提升质量等级。
三是注重监督抽检,发挥“技术监管+行为监管”的最大效应。在目前食品安全监管力量不足的情况下,更应注重监督抽检,用好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和执法监管两把“利剑”。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食品安全领域的潜在风险隐患,加大“检监联动”力度,通过建机制、促联动、堵漏洞、防风险,让抽检监测与监管执法紧密衔接,凝聚食品安全治理的合力,进一步凸显监管对抽检的引领、抽检对监管的支撑“两个作用”,在治理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助推监管提质增效上发挥重要作用。在具体抽检中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在食用农产品抽检方面要求必须有2名监管人员陪同抽样,通过监管人员参与抽样,对被抽样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规范性检查和指导,掌握相关信息,为深入研究解决抽检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和调整监管方案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依据。同时,加大对问题食品的处罚力度,对多次被抽检出不合格或问题食品的企业提高监管频率,强化事前、事中、事后监管。
总之,食品安全风险无处不在,通过实施初步建立的以日常监督检查为主体,以各类专项整治为依托,以监督抽检为突破的常态化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积极探索检监联动新模式、新途径,有效消除食品安全风险隐患,促进全局自上而下形成检监联动大格局,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作者单位:敦煌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