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工业》主办

中国食品新闻网

不吃饹馇宴,不算到唐山

2022-10-10 11:41:10来源: 《中国食品工业》

文 / 荣梦静

饹馇(ge zha),是唐山遵化的名食之一,由绿豆磨浆制成,可煎炒烹炸,是唐山地区百姓逢年过节、婚丧嫁娶、迎来送往的必备美食。在唐山当地,还有“不吃饹馇宴,不算到唐山”的说法。


太后亲赐名,饹馇永流传“饹馇”一词源于满文或蒙语的发音,其意为薄饼,这一名称与饹馇的外形十分符合。而唐山饹馇的得名并非只是字面意思,背后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据说清东陵(遵化西北 30 公里)的守陵人为讨皇室的欢心,就将饹馇送进了皇宫。御膳房将饹馇做成醋溜饹馇端到慈禧太后的面前,慈禧太后看着这道没有吃过的菜,便问道:“这是什么菜呀?”太监赶忙回答:“还没有起名字呢,请老佛爷赐个名吧。”慈禧太后有一个“吃菜不过两口”的习惯,慈禧太后一边吃一边听着太监答话,转眼就过了两口,太监便想把菜撤下去,谁知慈禧太后还没吃够,就说了句“搁着”吧。太监以为这就是慈禧太后赐下的名字,便马上传下去:“老佛爷赐此菜名为‘饹馇’。”从此饹馇的叫法便流传至今,饹馇的身价和知名度也大大提升。


百年来,在秦皇岛、辽宁和北京也都有与饹馇类似的美食,但是吃法略有不同,就做法来论,还是唐山遵化的饹馇更受当地人的喜爱。饹馇一般分为两种,其一是大饹馇,薄而不透,现在唐山地区食用的饹馇大多是这一种;其二是小饹馇,略厚呈半透明状,类似粉皮,微黄,这种做法在唐山地区较少出现。


颗颗小绿豆,成就好滋味


饹馇的做法并不难,工序简单但却需要技巧。


首先是原料,由于唐山平地较多,盛产绿豆,当地老百姓便把这一粗粮制成日常即食的美食,这也是饹馇作为唐山特产美食的原因之一。人们把精选的绿豆浸泡六到八个小时后磨成豆瓣,用水发泡,再过两遍清水,过滤掉其中的豆皮和杂质。将过滤好的豆渣放入磨盘中,磨成浆,加入小麦粉再兑好姜黄汁上色,搅成浆糊状,原料就准备好了。


其次是摊制饹馇。在整个制作过程中,火候是饹馇能否摊制成功的重要因素。火太大饹馇会糊,火太小又会摊不熟,用茅草或树叶生火做出的饹馇最合适。将准备好的原料放在尖锅或平锅缓火中不断摊开,摊成圆形薄片,一整张饹馇就可以出锅了。


最后就是饹馇的储存。拥有 42 年制作经验的汪民说到一个小妙招:用向日葵的枝茎是晾晒饹馇的不错选择,味道较为清香。将刚出锅的饹馇搭在向日葵的枝茎上晾干,待其晾凉后,再放到阴凉处存放即可。一般来说,饹馇的保鲜日期最多只有两天。经过这样的步骤做出来的饹馇色泽金黄,清香诱人,并且富有韧性,拎起来不坏,折叠也不会有裂纹。


在唐山,饹馇有醋溜饹馇、烩饹馇、炸饹馇、焦溜饹馇、玻璃饹馇、炒饹馇、饹馇签子、糖醋饹馇、饹馇汤等上百种做法,这些看起来家常的做法却足以展现出饹馇的美味特色,摆在餐桌上,质高形异,色美味香。最受当地人喜爱的做法是饹馇签子,也叫做“炸签子”。首先将饹馇切成长方形或正方形,并准备好调好味的肉馅。再将饹馇条铺平,肉馅摆成长条状放在饹馇条儿的一端,其余的饹馇条上都涂满面糊,然后将饹馇条儿紧凑地卷起即可。最后将卷好的饹馇条切成二寸左右的斜段,下油锅炸至表皮金黄色即可捞出。炸好的饹馇签子口感酥脆,味道兼具肉馅的鲜美和绿豆的清香,荤素搭配,老少皆宜。


近年来,饹馇不仅是唐山地区的特色美食,更是登上了大雅之堂。饹馇宴成为唐山各大饭店招待国内外宾客的拿手菜,深得食客的赞誉。作为民间小吃,饹馇不仅原料单一且制作简单,且具备较高的营养价值,可以清肝合胃、降低血脂、泻火消暑、行气破於、通经止痛,是食补的不错选择。


饹馇有待标准化、工业化


唐山遵化的饹馇已经有近二百年的历史了。建国初期,饹馇制作和售卖是当地生产队的主要副业,甚至能够支撑起整个生产队的开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饹馇的制作技艺在遵化乃至整个唐山地区迅速发展开来。但是,饹馇发展至今,并没有像刘美烧鸡和棋子烧饼等唐山特产在国内实现规模化发展。目前,较为知名的饹馇生产商有遵化饹馇制作技艺代表传承人——堡子店镇夏庄子村的孙艳东,以及唐山迁安的李家饹馇坊。


特色美食的发展离不开规模化发展,特色美食的推广离不开品牌的建设。随着当地政府对美食产业的科学规划与建设,有助于重新理解传统美食,并且找到实现标准化、工业化的方式。相信饹馇成为唐山食品工业另一张亮眼的名片。


0
0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