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工业》主办

中国食品新闻网

2022-08(上)站上新台阶,迈向新征程 我国食品安全十年交出亮眼答卷

2022-09-09 12:33:01来源: 《中国食品工业》

文 / 周雯雯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食品安全形势十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监测已覆盖99%县区;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1419项,包含2万余项指标;农产品和食品抽检量实现每年4批次/千人的目标……如今,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国食品安全站上了新台阶,正迈向新的征程。

全面打造最严谨标准体系,实现有章可依食品安全标准是强制性技术法规,是生产经营者的基本遵循,也是监督执法的重要依据。据了解,依据新的《食品安全法》规定,已将分散在15个部门管理、涉及食品的近5000余项相关标准进行了全面清理,通过整合食用农产品安全标准、食品卫生、规格质量以及行业标准中强制执行内容,重点解决“标准一大堆、不知用哪个”的问题。为保证食品安全标准的科学性,10年来,我国组建了含17个部门单位近400位专家的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坚持以严谨的风险评估为科学基础,建立了程序公开透明、多领域专家广泛参与、评审科学权威的标准研制制度,以及全社会多部门深入合作的标准跟踪评价机制,不断提升标准的公信力。

按照“最严谨的标准”要求,国家卫生健康委完善了以风险监测评估为基础的标准研制制度,建立了多部门多领域合作的标准审查机制,持续制定、修订、完善食品安全标准。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分为通用标准、产品标准、生产经营规范和检验方法四大类,覆盖从原料到餐桌全过程。其中,食品中污染物、真菌毒素、标签和食品添加剂使用等通用标准和乳品标准、肉制品等产品标准,主要限定各类食品及原料中安全指标;检验方法标准是配套安全指标制定的检验方法;生产经营规范标准侧重过程管理,对食品生产经营过程提出规范要求。四类标准相互衔接,从不同角度管控食品安全风险。

此外,我国标准体系框架不仅契合中国居民膳食结构,也符合国际通行做法。我国已连续15年担任国际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国际法典委员会主持国,牵头协调亚洲食品法典委员会食品标准工作,为国际和地区食品安全标准研制与交流发挥了积极作用。

织密安全风险评估监测网,做到及时预警让老百姓吃得安全、放心,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是“守门人”。做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不仅能够推动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由末端控制向风险控制转变,由经验主导向科学主导转变,也有利于提升公众的食品安全信心,推进食品安全共治。

从2010年开始,我国组织实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工作。通过连续十多年的监测,初步掌握了我国主要食品污染状况和趋势,如发现局部地区部分食品重金属污染、农兽药残留超标、致病菌污染以及新的潜在的其他风险等食品安全隐患,对发现的隐患及时开展风险评估,通报相关监管部门及时制定修订相关限量标准,有效发挥了监测评估的预警作用。同时,也基本掌握了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主要食源性疾病的发病趋势和发病规律。例如,我国毒蘑菇中毒主要发生在南方一些地区,全国年均发生中毒1500余起,每年死亡70人以上。依据此信息,政府加强了对中毒高发地区及时发布风险提示和加大消费者不采不食野生蘑菇针对性的科普宣传,明显降低了毒蘑菇中毒的发生起数和死亡人数。

近年来,我国组织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监测、食源性疾病监测两大监测网络以及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其中,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监测食品类别涵盖我国居民日常消费的粮油、蔬果、蛋奶、肉禽、水产等全部32类食品。

校园食品安全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学校食源性疾病监测也始终是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重要内容。为保证校园食品安全形势稳定,国家卫生健康委一方面通过动态研判监测发现隐患问题,并及时通报会商教育、市场监管等部门,协同强化风险防控措施,另一方面,协同教育、市场监管等部门抓好《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的落实。围绕采购、贮存、加工、配送、供餐等关键环节,健全学校食品安全风险防控体系。与此同时,国家卫生健康委还组织疾病预防控制、社区卫生、妇幼保健等专业机构,加强学生营养监测,指导学校和幼儿园等做好食育进课堂,提升师生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素养。

为实现全社会校园食品安全共治,国家卫生健康委还组织开展了主题宣教活动。在每年的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全民营养周和“5·20”中国学生营养日主题宣传活动中,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校园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相关科普宣传,预防和控制学校食源性疾病,防范学生食物中毒。总体来看,近几年校园食品安全形势稳定向好,食源性疾病发病呈下降趋势,未发生涉及校园的重特大食品安全事件,无死亡病例发生。

守稳筑牢食品安全监管防线,基础巩固向好随着新修订《食品安全法》的施行,我国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坚决落实“四个最严”要求,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食品安全工作决策部署,进一步强化风险意识,牢固树立底线思维,认真履职尽责,积极担当作为,切实加强监管,保持了食品安全总体稳定向好态势。

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印发“十四五”市场监管现代化规划的通知》显示,我国食品安全等隐患排查治理能力稳步提高,农产品和食品抽检量实现每年4批次/千人的目标。

如何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效能、推动食品行业提档升级?市场监管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唐军表示,要把高度负责的态度作为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根本前提,敢于动真碰硬、打早打小。要把发现问题作为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真本领”,不断拓宽发现问题的渠道,完善发现问题的机制,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要把应对处置突发事件作为做好食品安全的“硬功夫”,始终保持高度敏感,快速响应、果断处置,在实践中锻炼提升应急处突的能力。要把创新作为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驱动力”,主动适应统一大市场的新要求,不断强化“大监管”格局,创新工作理念、机制和手段,解决新问题、打开新局面。要把强化协调联动作为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保障,推动地方党委政府落实党政同责,充分发挥各级食安办统筹协调作用,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工作合力,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食品安全环境。

食品安全之弦,须臾不可放松。未来国家还将逐步完善食品安全领域现代化治理体系,加强食品全链条质量安全监管,推进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攻坚行动,加大重点领域食品安全问题联合整治力度,切实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延伸阅读:·修订进口冷链食品安全防控指南在总结分析冷链食品相关新冠疫情的基础上,我国制定了《冷链食品生产经营新冠病毒防控技术指南》和《消毒技术指南》等两个指南,该指南在预防冷链食品及其包装传播新冠病毒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22年年初,根据疫情和防控形势变化,为了更加科学精准地做好冷链食品传播新冠病毒防控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又组织对上述指南进行了修订,主要修订内容包括按风险大小区分防控措施,进一步明确了高风险岗位人群及防控的要求;适度调整消毒措施,使得消毒方法更加科学。

·制定新业态食品安全规范标准近些年,外卖配送业务快速发展,网络餐饮服务也逐步增多,其食品安全问题也受到关注。为规范餐饮服务单位的生产经营过程管理,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市场监管总局共同制定发布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餐饮服务通用卫生规范》(GB31654),已于2022年2月22日实施。外卖餐饮服务经营者,一方面必须执行《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等通用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确保原料和产品安全;另一方面,要严格执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餐饮服务通用卫生规范》,规范餐饮服务活动中外卖食品加工、配送和人员等食品安全过程控制要求。从食品安全角度,无论外卖与堂食、网购与实体店购买,对食品的安全要求是一致的。

0
0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