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工业》主办

中国食品新闻网

2022-06(下)王旭峰:食育科普的谋道人

2022-08-01 15:56:49来源: 《中国食品工业》

文 / 夏梦帆

对王旭峰来说,2022年是特殊的一年。4月,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今秋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其中“烹饪和营养”成为1—9年级学龄段课时目标,要求通过烹饪认知和体验,理解“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这意味着,食育正式进入“德智体美劳”教育系统中,食育发展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食育既是回归生活的教育,也是一种回归教育的生活。”王旭峰说,“在饮食教育中,孩子们能和大自然产生链接并懂得感恩,会明白食物是大自然的馈赠、是辛苦劳作的回馈、是很多人爱的凝聚。把食育纳入中小学的学校教育当中,对于青少年身心健康以及树立正确人生观,都具有积极意义。”

一条鲜有人走的路十年前,食育在中国正处于起步阶段时,王旭峰就开始进行了相关探索。作为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会长,他带领团队,摸着石头过河,一步一个脚印地做着食育科普。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也是全国最早开始系统化、持续化并且规模化开展食育科普的社会组织之一。王旭峰的食育科普之路始于一次营养公益课程。在开展活动时,他发现学校给孩子们提供牛奶、鸡蛋等营养食品时,孩子们不喜欢喝就把牛奶撕个口当成水枪滋着玩,不喜欢吃水煮蛋就直接扔掉,以至于有的学校不得不要求孩子吃完鸡蛋要把蛋壳交上来,以此强迫孩子把鸡蛋吃进去,但很多孩子还是会偷偷把蛋扔了,把蛋壳交给老师。

“在孩子物质生活、食品供应日益满足,甚至供应越来越充足的情况下,如果我们不开展健康饮食教育,很难改变学生的营养认知和饮食习惯,所以中国迫切地需要开展食育。”于是,王旭峰选择做食育科普的谋道人,一干就是十年。

真正着手开干时,王旭峰犯了难。“我们这一代在上小学、上中学的时候很少接触营养健康教育,真要干,还真不知道怎么开始干。”为此,王旭峰带领团队去日本学校考察四次,去日本的学校里面看人家是怎么做的。

日本是践行食育最典型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将食育立法的国家。在日本学校参观时,王旭峰看到学校教学楼前种了很多盆西红柿,上面还写着学生的名字。学校老师介绍道,这是学生每学期必须做的功课,从播种、施肥、除虫再到采摘,每一步都是学生自己完成。当学生采摘到西红柿、捧在手里的时候,很多孩子都激动地流泪,会送给自己最爱的人品尝,自己却舍不得吃。学校在午餐营养安排上,食物种类丰富但严格控制总量。在进食午餐时,老师会要求孩子们参与劳动,参与食物的分发、餐具的收纳,吃饭之前还要对着食物认真的说一句“感恩你用你的生命滋养我的生命”。

“也就是说,日本通过食育完成了四件事情,从小给孩子普及营养健康知识,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并且弘扬优良的传统饮食文化。因此,我们希望能利用我们组织的资源,能够在中国的食育方面做一些探索,给中国的孩子们带来些什么。”于是,王旭峰发起公益活动“食育推广计划”,带领团队走进了23个省份的1000多所学校,开展了1万多场公益食育讲座,给孩子们带去健康的同时,还给他们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

一项缺乏标准的工程2015年,王旭峰遇见了新的难题。彼时,中国还未出版标准化的食育教材,想要系统性地做食育工作,缺少标准化的工具怎么能行?王旭峰决定做第一人。他联络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协和公卫学院的专家,三方共同编写了中国第一套完善的小学食育教材。

由于教材体例特殊,无论是文字还是图片,涉及的相关内容都有非常严格的审校程序。“从开始编写到中间内容打磨,再到最后出版,我们整整花了五年的时间,2019年才真正面市。”王旭峰介绍道,“去年我们又出版了中国第一套幼儿园食育教材,全书一共4本,指导幼儿园老师开展食育。同时,今年还在组织专家老师编写幼儿园儿童的食育绘本,包括食物营养健康、食品安全、餐桌礼仪、传统饮食文化、感恩食物、杜绝浪费等方方面面。我们还拍摄了很多科普视频,结合每堂课程制作了相关配套课件,想让更多的教育者能够标准化地开展饮食教育。”

从无到有做食育科普无疑是艰难的道路,社会普遍认知不强、各方重视程度不够、前人经验较少,都使得王旭峰团队在开展工作时受到了重重阻碍。“但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我们给孩子们带去的理念,实实在在地取得了一定成效。”王旭峰欣慰地说。

这些年来,王旭峰团队在河南省信阳市打造了100多所食育试点学校,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团队每年都会受邀给当地学校进行指导培训。经调查,开展食育课程之后,学生营养知识的认知率显著提高,吃早餐的比例明显提升,选择垃圾食品的比例大幅度下降,喝垃圾饮料的学生也有一定程度的减少。

“我们将这些数据采集整理后,总结实践经验,撰写成论文发表在了学术期刊上。一方面可以供国内同行借鉴,另一方面也是作为数据依据,以供政府决策。”王旭峰说,“从我们的数据中可以看出,食育对孩子是非常有必要且有价值的,能真真切切地改变孩子们当前的营养状况和身体素质,并且通过提高孩子们的认知,影响其未来的人生价值观。”

一群不会停止的人随着我国食物种类、数量极大丰富,食品消费水平不断提升,城乡居民营养健康的状况显著改善。但食物与营养发展还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老百姓对什么是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认识不足,吃出来的问题越来越多;膳食结构不合理导致超重肥胖、发育过早的情况仍未得到有效遏制,营养相关的慢性病朝低龄化发展,居民尤其是学生体质的提升任务依然艰巨。从当前实际看,相比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食育更凸显基础性和紧迫性,将食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刻不容缓。

“现在推广食育的个人、社会群体越来越多,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还是远远不够。食育的发展仍需联合政府、学校、家庭、企业、社会等多方力量,多主体联动,从幼儿及青少年开始全民推进,才能全面推动国民营养健康素质的提升。”王旭峰感慨道,“虽然食育在中国起步较晚,但食育文化在中国古代早已有之。先秦元典《礼记·内则》中的‘子能食食,教以右手’就是在阐述饮食礼仪;《黄帝内经》中‘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则是当时阐述饮食营养相关知识的最佳佐证;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更是告诫后人不能浪费粮食。因此,传承与弘扬中华饮食文化和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也是食育的目标之一。谋道者,不可止于心。为了国人的健康,为了传承文化,我们团队以及致力于食育科普的同行们会永不止步地做下去。”


0
0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