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工业》主办

中国食品新闻网

2022-01(上)奋力绘就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蓝图 着力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2022-02-15 10:48:27来源: 《中国食品工业》

食品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支柱型产业,纵向贯穿三次产业、横向融合多个产业,具有“一业兴,多业旺”的核心产业拉动作用,在国家发展战略和城乡社会经济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食品工业为国民经济的增长贡献了巨大力量,食品工业围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着力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和问题,这既为食品工业发展提供了更高水平的政策环境、更富活力的要素市场和更广阔的消费市场,也对食品工业提出了更高希望和要求,施加了更大责任和压力,倒逼食品工业在压力和挑战中紧抓发展机遇,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食品工业产业规模壮大,支柱地位稳固

根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研究报告,2020年,尽管受到了新冠疫情和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全国35347家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仍然实现了主营业务收入93761.4亿元,利润总额7362.9亿元,资产总额78113.3亿元,分别占全国工业8.8%、11.4%和6.2%,利润总额、主营业务收入位居全国工业第一和第二位。我国食品工业总量规模持续保持全国工业各门类前列。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1月-10月,全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3184.1亿元,同比增长12.3%;利润总额4757.0亿元,同比增长4.0%。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实现营业收入43183.9亿元,同比增长13.3%,利润总额1324.8亿元,同比下降10.0%;食品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16960.4亿元,同比增长9.5%,利润总额1275.2亿元,同比下降3.5%;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13039.8亿元,同比增长12.7%,利润总额2157.0亿元,同比增长21.2%。

“十三五”期间及过去的一年里,我国食品工业发展取得了突出成绩。主要表现在:落实“三个转变”,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品牌意识,“三品”成效显著。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三个转变”的重要论述,即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三个转变”的提出,从全局的战略高度,指明了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前进方向和实现路径,厘清了建设品牌强国的宏大目标和具体要求。在这一战略部署下,全国食品工业企业品牌意识逐渐增强,全面贯彻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三品”战略部署,食品供给水平日益提高,品种丰富度、品质满意度、品牌认可度明显提升。

区域协调发展,集群优势提升。东部、西部、中部、东北地区四大板块协调发展格局逐步形成。东部继续保持领先优势地位,中西部食品工业增加值在全国比重提升,东北立足农业禀赋、规模与价格优势,做大做强了粮油、乳制品产业。食品产业园区加速发展,特色化、专业化产业集群加快形成,培育出了一批千亿、百亿级食品产业集群。

创新动能增强,转型升级加快。“十三五”期间,我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研发资金投入不断加大,2019年食品工业企业研发经费为605.8亿元;2020年为634.1亿元,同比增长4.67%。新成果、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取得显著突破,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与附加值、资源综合利用与生态效益进一步提高,制粉、榨油、榨汁等关键设备从依靠进口向自主制造转变。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网络信息技术逐步应用于产业发展,“食品+互联网”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

强化食安战略,食品安全向好。全面实施食品安全战略,着力推进监管体制和社会共治建设,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进一步健全,食品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提高,食品安全形势稳中向好,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得到保障。“十三五”期间,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平均合格率达97.5%%以上,备受关注的婴幼儿配方乳粉抽检合格率达到99.5%%,区域性、系统性重大食品安全风险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产业结构亟待优化调整

在过去的一年里,尽管我国食品工业取得了巨大成就,满足了14亿多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食品需求,但是,产业格局总体上仍偏小弱散、产业链融合延伸不充分、食品安全仍存在风险隐患、部分关键原辅料受制于全球供应链、资源环境约束、疫情带来的冲击等问题依然是制约我国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绊脚石”。

产业格局总体上仍偏小、弱、散。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0年,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比2016年减少了15.1%,全国获得许可证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中,大型企业数量不足10%,中小企业达90%以上。行业集中度低,发展方式粗放,集群基础薄弱,抗风险能力有限。

产业链融合延伸不充分。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尚待加强,基础研究薄弱、技术储备不足、自主研发水平低、科技转化制约多,精深加工、循环加工、高附加值加工占比低,产品结构低端化、同质化普遍,高品质食品有效供给滞后市场需求。食品制造产业长期以来的以数量扩张为主的粗放型发展方式仍然未得到全面改变,随着市场需求的转变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产业结构亟待优化调整。一方面,我国食品生产企业品牌发展良莠不齐,自主品牌的培育建设能力不足,食品制造企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不尽合理。另一方面,我国食品制造企业规模与产业集中度近年来虽有所提升,但仍然存在大企业不大,小企业不小,大中型企业数量偏少的问题。市场竞争结构离散,食品工业兼并重组力度尚且不足,集约化进程比较缓慢,以至于无法形成规模经济和专业化协作优势。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调整,促进食品制造业发展方式改变的任务依然不可懈怠。

食品安全存在风险隐患。行业标准化程度低,风险评估预警薄弱,基层监管手段不足,重金属污染、农兽药残留、微生物污染、添加剂使用不规范、制假售假等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食品冷链、新业态、新资源潜在风险增多,违法成本低,维权成本高,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全球供应链的瓶颈影响。部分关键原辅料受制于全球供应链,大豆、糖、牛肉等大宗原料进口依赖度高,关键酶制剂和配料国产化程度低,面临“卡脖子”问题。大型无菌冷灌装、肉制品加工关键装备、大型乳品生产线、食品品质在线检测等装备长期依赖进口。进口质量、数量及价格波动对产业发展形成了长期制约。出口贸易形势的日趋严峻,加剧了企业出口成本和风险损失。全球经济发展进入了创新推动和产业振兴的时代,食品行业竞争格局不断向多领域、全链条、深层次、全利用、高效益、可持续方向发展,从根本上发生了广泛深刻的转变,对我国食品制造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食品跨国集团在全球范围内通过资本整合,以专利、标准、技术和装备的垄断及人才的争夺,将人才、技术优势迅速转化为市场垄断优势,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采用兼并、控股、参股等多种手段实现食品工业重组,给竞争力相对较弱的食品企业带来严峻的挑战。

社会和经济发展始终面临着资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一方面,由于传统的食品制造设备很少考虑环境及食品安全等属性,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污染,加工食品的质量安全也难以得到保证。另一方面,产业链上部分环节的食品制造及包装机械耗能颇高,废弃物排放量大,大功率电机、废水处理、烘干及杀菌设备等生产成本高,造成了资源环境得不到充分有效地利用。当前,我国的整体经济正走向可持续发展,创造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食品工业成为共同目标,有效解决食品工业环境资源问题迫在眉睫。

疫情带来的冲击。受疫情影响,具有餐饮属性的餐饮渠道消费(啤酒)、餐饮供应(调味品&速冻)、类餐饮模式(休闲卤制品、类餐饮销售、机场、高铁站等门店)在短期内受到疫情较大的冲击。

为“守护舌尖上的安全”保驾护航

食品安全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满足温饱需求之后,人们更加注重食品质量安全,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之一。近年来,我国出台多种政策,从法律法规、监管体系、标准体系等方面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食品安全总体状况不断改善。2021年,我国又发布、修订、制定多部法律法规和政策,为“守护舌尖上的安全”保驾护航。

2021年1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公开征集《2021年度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立项建议》。8月18日,《2021年度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立项计划》正式发布。立项计划包括7项食品添加剂标准、2项食品相关产品标准、8项理化检验方法与规程、1项微生物检验方法与规程、1项毒理学评价程序与方法、1项食品中放射性物质标准以及2项营养与特殊膳食食品标准。新的标准立项计划从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反映的重点食品安全问题出发,制定、修订了风险防控急需的食品安全标准,进一步完善了现有标准体系,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更大的支持。

2021年4月12日,海关总署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注册管理规定》(海关总署令第248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海关总署令第249号),由此掀开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新篇章。《进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注册管理规定》适用于向中国境内出口食品的境外生产、加工、贮存企业的注册管理,《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适用于进出口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以及海关对进出口食品生产经营者及其进出口食品安全实施监督管理,上述两个部门规章都于202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将成为海关系统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全程控制、国际共治的原则,开展进出口食品安全活动的具体行动指南。

2021年4月13日,《健康中国行动2021年工作要点》公布,明确指出要持续推进营养健康标准体系建设,制订食品安全基础上的食品营养相关标准。修订完善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和包装管理,及时掌握上市食品规范标示情况。同时要印发加强春秋季校园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人体健康与饮食密切相关,提高健康水平需要通过合理的膳食搭配保障人体摄入足够的营养,但是饮食健康也是建立在食品安全的基础之上,食品营养相关标准也是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

2021年4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决定对《食品安全法》作出修订。本次修订主要增加了仅销售预包装食品情况的管理,将第三十五条第一款修改为:“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从事食品生产、食品销售、餐饮服务,应当依法取得许可。但是,销售食用农产品和仅销售预包装食品的,不需要取得许可。仅销售预包装食品的,应当报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2021年4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反食品浪费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反食品浪费法》是为了防止食品浪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宪法,制定的法律。

2021年11月12日,国家卫健委发布《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管理规定》修订版。本次修订主要内容包括:增加县级以上地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职责、明确国务院相关部门在风险监测工作中的职责定位、增加食源性疾病相关职责要求、细化了风险监测结果通报和会商机制要求、阐明能力建设要求与相关法律责任。随着2015年《食品安全法》修订及2019年《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修订,风险监测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中由了新的要求。本次《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管理规定》的修订充分发挥了风险监测在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强化了风险监测相关部门间交流协作,进一步规范了相关机构的职责与工作要求,使风险监测更符合当前食品安全监管的需求。

2021年11月中旬,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了《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管理规定》。《规定》明确食药物质是指传统作为食品,且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物质。要以保障食品安全和维护公众健康为宗旨,遵循依法、科学、公开的原则制定食药物质目录并适时更新。在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很多中药才往往也是食材。《食品安全法》规定,生产经营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药品,但是可以添加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为更好地管理食药物质,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市场监管总局制定了本规定。规定清晰界定食药物质范围,厘清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国家技术机构在扩增或调整食药物质目录时的职责,并要求对新纳入食药物质目录的物质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对食药物质目录实施动态管理。

食品工业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

中投产业研究院研究报告指出,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食品工业涌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一是电商零售快速发展。在我国,线上平台已成为发展速度最快的分销渠道,许多食品品牌逐渐实现了商品零售由线下到线上的转型,食品电商与传统的便利店、杂货店、超市和卖场相比,更符合人们现代化方便快捷的生活方式,能够满足市场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在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日得到市场的青睐。越来越多的食品制造企业和厂商纷纷投入食品电商零售加入线上零售平台,并且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有效带动了产业经济发展。

二是高新技术应用广泛。食品科学是高度综合的应用性学科,其他科学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都会直接或间接带动食品工业的技术创新。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与食品科技交叉融合,不断转化为食品生产新技术,如物联网技术、生物催化、生物转化等技术已开始应用于从食品原料生产、加工到消费的各个环节。营养与健康技术、酶工程、发酵工程等高新技术的突破催生了传统食品工业化、新型保健与功能性食品产业、新资源食品产业等新业态的不断涌现。

三是消费者对高营养、健康的产品需求强烈。此次疫情中,医学证明体质的强健程度成为战胜新冠病毒的重要因素。身体虚弱以及患有慢性病等基础病的人群,更容易被感染且康复较慢。这让国人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于健康的理解,除了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外,人们更加希望通过健康食品来补充营养,提高自身免疫力。所以消费者除对基础食品需求要有保障外,对高营养、健康的产品关注度提升并需求量大。特别是对功能性食品、天然有机食品、高蛋白乳制品、活性益生菌等高端产品的选择强烈。

四是方便食品、便捷性包装食品、大包装食品以及保质期长的包装食品需求量大。疫情期间,速食、方便食品、自热食品、销量大幅增长。据统计,2020年1月以来,天猫平台上,方便面总销量同比增加57%,水饺馄饨类总销量同比增加78%,自热火锅总销量同比增加144%,肉制品总销量同比增加264%,汤圆总销量同比增加60%。蔬菜、方便速冻食品、米面粮油同比增长均超过100%。方便面、方便粉、自热食品、半成品菜类以及升级版的速食面类等产品热度在不断提升。

五是罐头食品成为消费升级的新品。疫情期间,除方便速食等包装食品外,罐头类食品也大量进入家庭,成为新消费的重要食品。我国罐头行业是典型的出口型行业,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是中国众多食品中最先打入国际市场,产品质量较早与国际接轨的一种商品。近几年,我国罐头行业发展速度较快,受益于罐头行业生产技术不断提高以及需求市场不断扩大,罐头行业在国际市场上发展形势良好。随着罐头食品口味的不断丰富,包装更加方便,可以应对各种场景的需求,营养更加安全,已成为消费升级的新品。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报告认为,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市场空间广阔,消费升级加速,拥有14亿多人口和超4亿中等收入群体,具备全球最庞大市场和消费潜力。从温饱时代进入小康时代,城乡居民生活方式和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对食品营养与安全要求更高,对品类要求更多,对品牌要求更执着。2020年底,我国已实现全面脱贫,正式进入乡村振兴新阶段。市场对食品工业有了更高的品质需求。创新驱动、制造强国、“健康中国”、乡村振兴、扩大内需、食品安全、粮食安全、生态文明建设等多重国家战略叠加施力,食品工业须围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着力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和问题。这既为食品工业发展提供了更高水平的政策环境、更富活力的要素市场和更广阔的消费市场,也对食品工业提出了更高希望和要求,施加了更大责任和压力,倒逼食品工业在压力和挑战中紧抓发展机遇,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0
0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