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工业》主办

中国食品新闻网

2021-02 从地方两会高频词解锁中国食业发展“密码”

2021-03-10 09:37:19来源: 中国食品新闻网

1月下旬以来,各地纷纷进入“两会时间”。截至发稿前,全国已有29个省(区、市)召开两会,并发布了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十四五”时期及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两会别具意义。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启之年。作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食品行业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如何发力而倍受瞩目。

从目前各省公布的2021年重点工作来看,各地均不约而同地将推动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作为重点工作之一。那么,各地将如何布局?设定了怎样的目标?

又将从哪些地方发力?为此,本刊组织多篇地方两会专题报道,全面梳理那些值得关注的热点、重点和亮点。

高频词一:农业农村现代化

据本刊不完全统计,农业农村现代化在各省2021年的工作安排中均有着重体现,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我们党在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部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重大的实践意义。

围绕都市现代农业,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进地标品牌建设,建成绿色农产品示范基地60个,新增“三品一标”认证70个。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扩大生物育种产业化规模。推动农业科技与应用深度融合,打造“智慧农业谷”,建设10个规模化农业智慧设施、培育15家农业物联网主体。建设现代农业气象示范基地和预警科研中心。

北京和上海强调,提升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北京加快平谷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开启乡村建设行动。上海聚焦“三园”工程,启动建设13个绿色田园先行片区,新建绿叶菜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8个。深入开展农村职业技能培训,加快“造血”项目建设。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

在发展农产品产业集群方面,山西省强调持续壮大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成立优势集群产业联盟。加快黄花、药茶产业提质升级,打造食用菌全产业链。建设杂粮、中药材、干鲜果、设施蔬菜、马铃薯、花卉、淡水鱼等特优种养基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力争省级龙头企业达到500家。新建高标准农田280万亩。积极申报云州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忻州“中国杂粮之都”产业融合园区。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筹建特色杂粮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打造种业产业。争取“山西国家有机旱作农业科研和生产试验区”早日获批。

广东省实施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工程,整县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高水平打造“跨县集群、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带、都市农业建设,推动岭南瓜果、水产品等特色优势品种提质增效,打响“粤字号”农业品牌。实施粤种强芯工程,建设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省实验室、现代农业科创中心,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种子库建设,组建广东种业集团。推动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非洲猪瘟等动植物重大疫病疫情防控。

河南提出,优化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持续推进重要农产品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积极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提升农业技术装备水平,推进作物种植自动化、精细化。积极创建周口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开拓北京、上海等地高端市场。深入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规范提升发展农民合作社,加大家庭农场培育力度,新培育5000个农民合作社、1万个家庭农场。

贵州省着眼于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按照市场化方式发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提高农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水平。整合建设贵州种质资源库,加强种子基地建设。推进农业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建设高标准农田250万亩,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只增不减。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和品牌培育行动,大力培育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和省级示范合作社,加强农产品储藏、清洗、分拣、烘干、保鲜、包装等能力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到55%。认证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

高频词二:扩内需 促消费

坚持扩大内需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核心要求,而食品产业已成为促进消费、拉动内需、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抓手。纵观已发布的各省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足以佐证食品消费的内需动能。在2021年的经济工作安排中,多地积极适应消费升级和消费创新新要求,加快提高供给质量,培育食品领域品牌。

安徽省发展新零售、线上服务、社区生活服务,推动“老字号”开发新品种,促进线上线下融合消费。建设改造特色商业街区、夜间消费街区,打造夜间消费新商圈。

福建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围绕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推动消费扩容提质等重点工作,不断激发经济内生动力。持续推进“全闽乐购”促消费行动,提升乡村商贸水平,扩大乡村消费。

河南省培育发展新兴消费业态,完善“互联网+消费”生态体系,积极推进网络零售等线上消费,鼓励发展首店经济、小店经济等业态模式。以改善民生为导向扩大消费,挖掘县乡消费潜力,完善农村流通体系,加快发展农村电商,提高城乡配送效率。

山西改造提升步行街等特色商业街区,提升商业综合体功能。优化社区商业布局,完善基本便民商业网点。培育新型消费。加快发展数字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智慧消费、健康消费新热点。积极发展数字营销、在线商务等新模式。支持太原打造具有三晋特色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广西千方百计提振城乡消费,办好“广西33消费节动”等促销活动。加快恢复零售、餐饮等行业消费。促进食品等重点商品消费。实施品质提升工程,提高“桂字号”品牌竞争力,推动“桂品出乡”。

贵州省提升社区综合服务能力,打造15分钟社区便民生活圈。引导企业增加高性价比商品和服务供给,扩大县域消费、乡镇消费。实施生活服务数字化赋能工程,建设智慧商店、智慧街区、智慧商圈,培育“云经济”等新型消费。发展步行街经济、假日经济、夜间经济、首店经济。开展多彩贵州促消费、黔菜美食季等主题消费活动。

高频词三: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

食品供应与安全关乎国计民生,一直以来都是两会的热点,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民生福祉、幸福指数。2020年猪肉价格大幅波动,此次多个地方两会上均有具体措施。多个地方不约而同强调,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落实生猪恢复生产和保供稳价工作。

河南省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启动实施新时期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加快建设国家区域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中心库、国际玉米小麦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抓好良种繁育推广示范,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安徽省深入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蔬菜瓜果生产面积达180万亩。福建省强化“米袋子”“菜篮子”保障,建设高标准农田135万亩,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250万亩以上。落实415万吨粮食储备,保持生猪存栏900万头以上。贵州省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培育饲料产业,抓好生猪生产。

云南省提出,坚决守住6250万亩粮食播种面积底线,粮食产量达到1905万吨。河南省新建高标准农田750万亩,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6亿亩以上。湖南省坚持不懈抓好农业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新建410万亩高标准农田。

在食品安全方面,各地均有着重强调。贵州省表示,加快打造全国重要绿色食品工业基地。河南省提出,认真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提升收储调控能力,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福建省强调持续深化“餐桌污染”治理,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山西省实行进口冷链食品总仓管理和全流程管控,优化中高风险地区来(返)晋人员、冷链物流零星疫情自动响应机制。

高频词四:冷链物流与电商

受疫情影响,2021年的食品行业面临新的发展形势、新的市场需求催生了直播带货、生鲜电商、社区团购等新业态和新模式。作为产业链中的基础支撑环节,冷链物流也需要及时做出调整与转变,这从各省(区、市)政府工作报告涉及的内容来看均有着重体现。

山西将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完善农村商贸设施和物流配送体系,畅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培育10个农村电商强县和100个农村电商强镇。

山西将积极培育省级示范物流园区,推进华远中西部物流枢纽建设,提升中鼎、穗华、方略、晋北等物流园功能,建设太原国家物流枢纽和晋中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发展智慧物流,降低物流成本。

安徽省提出,完善现代物流体系,加快建设国家物流枢纽布局承载城市、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贵州省强调,发展农村电商、冷链物流,建设一批农产品集散中心。河南省将加快物流运营体系建设,持续提升航空、冷链、快递、电商等特色物流竞争优势,大力发展多式联运,争创1—2个国家级物流枢纽。加强口岸入境、进口商品、冷链物流等重点部位关键环节管控。

【数读】

10000个村庄

云南:建立健全“一平台、三机制”,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集中支持一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建设,规划建设100个乡村振兴示范乡镇、1000个精品示范村、10000个美丽村庄,建设高标准农田480万亩。

万亿元投资

广西省:加快“一县一业”现代特色农业,打造一批农产品加工聚集区,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物流。大力推进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连接,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力争三年累计投资万亿元。

2000精品示范村

福建省:加快建设特色现代农业。全面推进30个重点现代农业产业园、20个重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00个农业产业强镇和2000个“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


0
0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