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工业》主办

中国食品新闻网

2021-01(下)寻味:30年前我们吃什么

2021-03-01 10:08:34来源: 中国食品新闻网

  年关将至,每次到了春节,总会想起很多曾经吃过的美味。如今,各种美味甚至打破了季节的限制,人们已经不再去计较究竟能吃到些什么。但是在那个市场供应并不充裕的年代,那些美味真正代表了节日,代表了生活水平。为此,本刊策划了这期“春节的味道”专题报道。编辑部特地翻阅了30年前的资料,从上面寻找1991年国人吃到的那些美味。

  乐百氏娃哈哈 孩子们的快乐水

  生活还不那么富裕的时候,在吃上最大的进步,总是体现在孩子身上。生活水平在改善,孩子们总是先吃到最好的。

  “甜甜的酸酸的,有营养味道好”,娃哈哈营养液从这一年开始出现在了广告中。这不是指现在常见的娃哈哈“AD钙奶”,而是口服液包装的营养液。因为不爱吃饭身体瘦弱,不少小朋友喝过这东西。

  根据相关资料,早在1988年,宗庆后便带领娃哈哈开发了营养液。三年后也就是1991年前后,全国销量过亿,真正做到了深入人心。其配方包括桂圆、山楂、莲子、红枣以及——葡萄糖酸锌。葡萄糖酸锌是现在公认的促进食欲的药品,可是当年大多数人文化有限,没什么机会知道这东西。成功地将这奇怪的化学名称,与传统意义上的营养品结合,这是市场营销的巨大进步。

  另一个营养奶饮料也来了,那就是乐百氏奶。1991年,乐百氏开始大面积做广告,逐渐深入人心;八喜冰激凌也在这一年出现,当时“小碗儿”、“大碗儿”这两种长期占据北京市场多年的冰激凌才几毛钱,而八喜就已经两三块钱了。

  蛋酥卷糖果屋 酸酸甜甜惹人爱

  康莱蛋酥卷的广告也在这一年出现,其实它就是现在的康师傅蛋酥卷,从时间上看,当时的产品很可能并不在大陆生产,因为康师傅、顶新在天津的工厂在1992年才开业。当时康莱蛋酥卷有塑料袋和铁皮桶两种包装,塑料袋的和现在康师傅蛋酥卷形式一样,而正方形铁皮桶那一大桶,则是看似永远都吃不完的美味。这是很多人童年美好的回忆。

  国内的孩子们并不是没有吃过类似的食品,点心铺早就有国营厂的蛋卷。可是吃到康莱蛋酥卷的时候,人们还是被那极度酥脆、奶香浓郁的感觉所震撼。

  当时市场上的零食糖果,比较受欢迎的都是“进口货”,至少是进口品牌合资产品。恐怕不少孩子都会记得,当年开业的西单购物中心一层有一个糖果屋,里面出售的那些花花绿绿的进口糖果,仅仅在视觉上对人们就是巨大的冲击。

  传统的糖果无疑大都是靠着糖纸包装来吸引孩子们;而这里的糖果都装在大罐子里,并不需要糖纸去妆点。糖果屋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特别贵,记者印象里那糖果的价钱高达二三十元一斤。现在想起来,那不过是棉花糖、QQ糖,但已经甩出毫无弹性、永远是淡黄色的传统软糖几条街了。

  还有一种特殊的糖——薄荷糖。从这一年开始,随着每晚6点电视台上“好适润喉糖”的广告,薄荷糖从此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接下来的几年里,宝路、曼妥思等形式的薄荷糖逐渐跟上来,可惜好适润喉糖的风光时间并不算长,它太凉了,凉得发苦,所以大多数孩子恐怕并不爱吃它。现在网上都找不到它的照片了。

  必胜客鸡尾酒 大人们也有新口味

  不仅是孩子们,1991年大人们也迎来了很多新口味。

  八珍烤鸡出现了。当年烤鸡的风靡程度,可以媲美现在任何一种食品。当时“流行”的概念和今日不同,今天我们有太多选择,没有什么东西会流行到那个程度——几乎每条街上都有电烤箱在转动,里面便都是八珍烤鸡。能流行到这种程度的街头食品,也不过是羊肉串、八珍烤鸡、美式炸鸡、烤羊腿、糖炒栗子等等,超不过十种。

  街头食品怎么吃最香?大排档。碰杯的声音、烤肉的香气还不够,旁边还得有个吃美了的主儿,对着电视唱卡拉ok。“大排档唱卡拉ok扰民”在这一年成为了社会问题。

  南方黑芝麻糊的广告也在这一年来了。相比传统的面茶,黑芝麻糊的味道在很多人心目中略胜一筹。

  必胜客在东直门外开设了北京的第一家餐厅,当时官称“比萨”而不是“披萨”。“执行国际标准,精美的食品和家庭式桌上服务”,听说当时大家真的是拿刀叉吃西餐般地去吃必胜客。在同时期上映的动画片《忍者神龟》里,都是下手直接吃。

  吃了好的,也得喝点儿好的。彩虹鸡尾酒流行,当年不少家庭聚会吃饭的照片,桌上少不了它。那鸡尾酒的配色充满了乡土气息,一般都是大红大绿大黄大蓝。现在咱说“鸡尾酒”指的是“调制混合”,可是当年人们认为,要不是颜色分层,哪像是彩色的鸡尾巴。

  这一年里,国家放开了名酒销售价格。1990年的茅台酒是90元,五粮液50元;而1991茅台涨到160元,五粮液涨到90元。

  在竞争的冲击下,国营商店食品柜台开始流行“先尝后买”。中秋节前商业部门放出豪言:今年本市月饼将一改过去“掰不碎、咬不动”的毛病。

  告别冬贮大白菜 问题食品入场来

  1991年底,政府宣布,冬贮大白菜将不再“要求购买”。别小看大白菜,多少年来,买大白菜都是“政治任务”。政府说不再要求购买,实际上大家生活还离不开它。前些年,位于北新桥的“同日升”老粮店保持着卖冬贮大白菜的传统,一度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

  但也有些事情令大家都很头疼,“油条放洗衣粉”就是在这一年被媒体报道。为了吃得吃得干净、放心,有市民提出建议,最好把用过的一次性饭盒穿孔再回收,否则可能被刷刷再用。

  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喝啤酒不再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但是这一年出现了好多起啤酒瓶子爆炸伤人的事故;劣质密封烤鸭出现在市场上;太阳锅巴、红梅味精、茅台、五粮液酒也都遭遇了假冒伪劣的阻击。

  那就别喝酒啦,喝点儿水吧。矿泉水太贵没关系,“因为缺了我”——百龙矿泉壶来了。“自来水变矿泉水”成了现实。

  转眼间,30年过去了。30年前的那些美味,有些留在我们生活中成为经典,有些则已经随着人们日益提高的口味要求而淘汰。祝愿读者朋友们在节日的餐桌上,不仅能品尝到生活水平提高后的味道,也能回忆起那些生命短暂,却曾经让我们感受快乐与温暖的食品。


0
0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