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基层干部担当作为的现实问题及应对之策
在基层治理实践中,担当作为是想担想为、能担能为和敢担敢为的有机统一。基层干部作为党和政府在基层的代言人和具体政策的执行者,必须敢于担当善于作为。如何打破基层干部担当作为的现实困境,打造“敢担当善作为”的基层干部队伍?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李志教授在《国家治理》周刊撰文,对影响基层干部担当作为的现实问题及应对之策进行深入分析。
更多内容,请点击封面购买本期杂志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干部敢于担当作为,这既是政治品格,也是从政本分”。基层干部,是党和国家工作的“基石”。广大基层干部始终奋战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党的决策能不能落实,关键就看基层干部。但在基层治理实践中,部分干部工作倦怠、态度消极、“为官不为”现象时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恶化了基层政治生态,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进入新发展阶段,如何充分调动和激发干部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对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意义重大。
基层干部担当作为的实然困境
主动意识和能力素质不足,无法适应新时代担当作为新的要求。当前部分基层干部无论是担当作为的主动性还是专业知识能力素质,距离高素质、专业化的要求都还有一定的差距,存在明显的“本领恐慌”,具体表现为思想上不想担当,能力上难以作为。究其原因有以下方面:一是部分基层干部的党性修养不够,群众意识淡化,担当动机和担当意识都不足,忘记了身上肩负的使命和责任;二是少数基层干部主动学习和自我提升的意识不强,工作中缺乏主动性与创造性,甚至个别干部仍存在“干不干都一样”的惰性思维;三是部分基层干部知识储备不足、观念老化,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难以适应,面对新任务和新要求束手无策,只能原地踏步。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部分基层干部遇到矛盾绕着走、面对人民群众的诉求敷衍推诿,不主动作为。
基层工作压力突出,制约了担当作为的主观动机和行为意愿。“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工作内容繁多、涉及面复杂,在工作环境千变万化、群众需求“千姿百态”以及政绩考核机制有待完善的情况下,往往容易出现“多做多错、少做少错”现象,由此一些基层干部不愿意冒险挑战有难度的任务或新事物,生怕因“积极”而招来问责。同时,在一些地方基层干部面临的考核、检查等压力较大,甚至是不堪重负。有基层干部表示:“采集和录入的信息重复现象严重,且不同部门之间不互通,工作时间很大一部分都用来填表了。”在这样的环境下,许多基层干部不得不成为“5+2”“白+黑”的“超长待机”,根本没有其他精力思考如何以高标准履职尽责、如何创造性解决问题、如何及时学习补充知识,严重磨灭了基层干部担当作为的热情和信心。
容错纠错机制不健全,面对问责机制和社会舆论压力,部分基层干部害怕担当作为。问责机制建立的初衷是保证各项工作有效落实,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不断“变形加码”甚至“一刀切”,使得基层干部形成了“不干事就不出事”的心理,以问责为借口习惯性避责。另一方面,社会舆论环境使得基层干部不敢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担当作为意味着勇于挑战困难,勇于啃别人啃不下的硬骨头,但与此同时出现工作失误的风险相对增加。此外,当前社会舆论对干部要求很高,干部一旦出现工作失误,在互联网的放大效应下,极易形成负面舆情,再加上“信访维稳”一票否决制、“零上访”的工作绩效评价标准等要求,部分基层干部一改以往“进攻邀功”的形象,而转向“防守诿过”保平安。
当前全国各地出台容错纠错政策文件200余份,但从政策内容看,存在容错内容宽泛、容错标准模糊、解释和自由裁量空间较大、容错边界和容错尺度难以把握等问题。这使得容错免责机制变成了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为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把基层干部干事的“大包袱”变成干事的“护身符”,也有可能被个别腐败分子利用,成为“为官不为”的“挡箭牌”。有基层干部表示,“高层领导犯错误可以受处分,基层干部犯错就要丢饭碗”。这使得基层干部对容错纠错机制缺乏应有的信任,担心“秋后算账”、事后追责,干事创业积极性难以得到有效保护。
基层干部担当作为激励保护的应对之策
营造良好的内外部氛围,为基层干部减压减负。首先,要持续深入推进基层减负工作,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对于可能会增加基层干部额外负担、消耗基层干部资源和精力的繁文缛节及时调整和修正,定期审视现有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机制,认真评估现有规章程序的必要性,简化基层干部的服务流程,切实为服务者和服务对象共同减负。其次,要规范管理基层会议,尽可能减少会议频率、缩短会议的时间、缩小会议规模,适当运用现场会、专题会视频会等形式,减少“要么在开会,要么在开会路上”“休息式开会”等情况的发生。最后,营造良好的社会容错氛围 。要充分利用政府网站、公众号、政务微博、政府宣传栏、电视广播等平台,加强对容错纠错政策的宣传和解读,使广大群众理性看待领导干部工作中的“适当失误”,营造包容的社会舆论环境,减轻基层干部的心理压力,让基层干部敢于试错、大胆创新作为。
加强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提升其能力素质。一方面,加强学习教育,深入开展各项教育活动,全方位改造基层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政治站位,使其在思想上、政治上、行为上能够自觉领悟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贡献力量。要鼓励各级组织积极评选担当作为的先进模范,并加强对先进典型的学习和宣传,例如大力宣传“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担当作为好干部”等获奖者的先进事迹,帮助基层干部树立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理想和信念,以远大理想和伟大信念激励基层干部以最佳精神状态和风貌积极履职、争干实事。另一方面,基于人民和政府的期待以及改革发展任务的需要,针对基层干部的知识盲点、能力短板、经验盲区,建立常态化、多元化、系统化培训,提升基层干部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使其朝着高素质专业化方向迈进。
完善基层干部考评机制,加大激励力度。一方面,完善基层干部考评制度。要进一步优化基层干部考评理念,避免指标过多过细;引导和鼓励人民群众参与干部评价,让真正有担当有作为的基层干部能够在考评中脱颖而出;要减少不必要的重复交叉考核、检查和评比,并让每一次考核结果都得到切实的运用;要进一步完善公共部门工作信息系统,开发统一性和兼容性较高的信息平台,避免各种繁杂信息重复填写和提交,减轻考评填表压力,释放基层活力。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物质激励、政治激励、精神激励等多种激励方式对长期扎根基层、踏实苦干、贡献突出的基层干部进行表彰和奖励,肯定其坚守奉献的积极工作行为,激发其持续担当作为的勇气和决心。
进一步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和澄清保护机制,给予基层干部担当作为的安全感。一方面,要进一步细化责任判别和认定的标准,明确界定容错范围,根据各部门实际情况列出具体可以容错情形和不可容错的情形,让基层干部能够清晰地知道容错标准,有效消除基层干部顾虑,增强其对容错纠错机制的信任感,让基层干部感受到容错纠错对于担当作为者的保护,愿意放下包袱,勇敢作为。另一方面完善澄清保护机制。对信访举报案件,要从保护干部的角度认真甄别、慎重处理;对被诬告的干部,要予以有效保护,并采取有效方式及时消除负面影响,还其清白;对恶意中伤、诬告陷害基层干部的行为,要依规依纪依法追究责任,情节严重的予以曝光形成震慑,切实为基层干部撑腰鼓劲,从而为深化改革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责编:霍海斌)
免责声明:中国食品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承担全部风险与责任。 网站转载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有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