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工业》主办

中国食品新闻网

如何在农业投资中获得利润?七个方向解决完,再入圈。

2021-08-06 23:02:41来源: 三农微语

  【导语】近年来,为什么有大量的知名企业纷纷选择投资农业?他们看中的是现代农业的利润。多数的经济作物种植和畜牧养殖测算出来的利润率并不低,这是农业吸引众多资本竞相投入的重要原因。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甚至说,现代农业利润可能比卖电脑还高。

  但是,一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好多投资农业的亏得一塌糊涂,还搞不明白怎么死的。经济作物和养殖产业,不能用工业那套来计算利润!农业是动植物生命的繁衍,受生物规律和自然气候条件的根本制约,有明显的季节性、区域性和周期性。

  农业的利润跑哪里去了?

  农业利润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这是必须要了解的,只有深知做农业的难,才能谨慎选择,把困难和风险预估地大一点,避免栽跟头。农业的利润跑哪里去了?是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

  

  毛利率会骗人

  纸面上算出来的利润对于二三产业可能是可靠的,但对于农业就不一定行。比如,超市的一般毛利率得保持在20%~25%之间,这样才能保证净利润在3%~5%左右。那么农业需要多少的毛利率才能保证挣钱?这是一个在实践中不好回答的问题,因为这种测算也只能是起一点参考作用,根本不适用,农业的市场波动大而且不好预测,某种程度上不亚于撞大运,“蒜你狠”“姜你军”就是这样。

  以养猪为例,行内的基本都知道“一年挣、一年平、一年亏”这个三年一轮的猪周期,而且第一年必须把后两年的钱挣回来。但生猪产业投资时的利润是怎样测算的?是按每头生猪挣100元测算的,在实践中哪有吻合的时候!到现在更要命,因为从去年底开始,“猪周期”也无情地被打破了,去年下半年重资杀入抢谷底的全部套牢,2014年春节更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逆市下跌,将节日必涨的规律也打破了,在这种情况下,算好的利润基本上是一种讽刺。

  

  农产品不是完全市场定价

  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生猪等主要农产品,因为牵涉到民以食为天这个治国理政的根本稳定问题,所以每个国家都不会完全市场化,而是强力进行宏观调控,确保供给的数量有保障,而且价格比较平稳。有经济学家开玩笑说,一头猪就绑架了CPI,现实情况也差不多。由于中国居民膳食以猪肉为主要肉食品种,且近年价格波动十分剧烈,对整个物价指数的影响确实不小。

  所以,只要猪价一露头就得打压,又是生产领域补贴,又是投放储备肉,又是进口补充,非得把价格拉下来不可。而生产一旦下来了,取消补贴,开始冻猪肉收储,但扩大出口却难。收储冻猪肉来托市可以理解,但取消补贴则让生产者雪上加霜。所以,农产品的利润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人工是个大成本

  农民能做的事,企业不一定能做,因为农民不向自己讨要工资,挣多挣少都是自己的。好多产业的利润率在去除人工费以前,看上去很美。典型的就是肉牛产业,市场牛肉价格那么高还十分紧俏,想起来肯定利润不错,但却少有企业问津,根本的原因还是不挣钱。因为养牛周期太长,一般得两年以上,企业养殖成本太高,只有山区的农民可以养,场地不用建,草料主要靠山上的草来解决,人力成本也很低,最终利润还不错。

  如果企业养,则场地、草料、人工、资金等成本高,就目前的市场行情来说,也难挣钱。再看市场上那些节节攀升的农产品价格,基本有一条规律,凡是能够工业化的、机械化的,就涨得慢甚至比较便宜;凡是无法工业化、机械化的,肯定比较贵,而且一年贵似一年。过去嘲笑发达国家水比奶贵,菜比肉贵,如今在中国也差不多了。

  今年的肉价便宜得连消费者都有些受不了,但菜价总体依然在涨,如今菜市场哪里还有几毛钱的菜?再像花椒,大家抱怨花椒20多元一斤太贵,其实一斤花椒里仅采摘环节的人工费就在二三元,更不算平时的田间管理、生产投入等费用,平均下来一亩也就挣个千把元,价格看似不错,农民放弃的还是不少。

  现在不断上涨的苹果价格也与人工费有关,疏花、疏果、套袋、除袋、采摘等环节,人工费一天就上百元;还有平常的施肥、喷药,哪一样不是靠人工,如今在果区,开着私家车送农工上果园绝非什么稀奇事,没有这样的条件,连农工都招不来。像蔬菜、水果这类劳动密集型产业,不算好了人工费,利润肯定大打折扣。

  

  要看到底烂了多少

  农产品区别于工业产品的最大特征是鲜活性,保鲜储藏不仅技术上困难,而且成本上居高不下,最后的储藏环节损失不是一个小数字。即使粮食这样的耐藏型农产品,储藏环节的损失也在8%—10%,更不要说生鲜农产品了。

  一般的蔬菜从田间地头到长途贩运再到菜市场再到消费者手里,到底要损耗多少?比如,大家常见的大白菜,从地头到消费者手里这个过程中究竟要被扒掉多少层皮?还有失水,蔬菜、水果的含水量一般在90%以上,运输过程中失水是常事,不仅重量下降,而且品相变坏。

  上面说的还是正常损耗,一般就在30%左右。现在就可以明白为什么初期的生鲜电商都倒掉了?因为他们天真地与菜市场较上了劲,以为淘宝模式能照搬到农产品上来,其不知菜市场这种批发零售模式恰恰是农产品销售环节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

  再傻的卖菜者也知道,千万不能让当天的新鲜蔬菜过夜,而网售的生鲜农产品竟然要几天时间才能到消费者手里,这样能有好结果吗?至于最惨的情形就是卖不出去了,对于工业品而言,市场不好,大不了减价处理,可农产品一旦过剩起来,只能眼争争地看着烂在库里、烂在地里,因为远距离运输,运费比菜贵。而且时节一过,马上要种下一茬作物,只能机械翻耕入土,做了绿肥,一季心血全白费了,还搭进去肥料、农药、人工、机械等费用。碰上这种情况,还谈什么利润?

  

  能挣得起,赔不起

  农业挣钱不容易,但赔起来却容易得多。算好的利润根本经不起风险的冲击。农业的风险真的不好控,全国每年遭受自然灾害的农作物面积大约占1/6,主要的包括旱灾、洪涝、冰雹、霜冻、病虫害等,防不胜防,算好的利润一次自然灾害可能就没有了。

  比如,春季一场倒春寒可能导致核桃、苹果、花椒等经济树木花芽冻死,直接影响当年的产量,严重的可导致绝收。再比如,一次冰雹,可以让本来能卖三块钱一斤的苹果一夜间伤痕累累,最后只能以几毛钱的价格处理给果汁厂。

  再如2014年春节前后的禽流感(注意,后来纠正不是禽流感,是其他流感)传闻导致全国家禽业受到重创,价格下跌,销售不畅,广大家禽养殖场户损失惨重,但这个损失谁来赔?目前农业保险的覆盖度还很有限,大多数遭灾的情况下是没有保险来赔付的,这个风险只能自己扛。风险面前哪有利润可言!

  

  你和利息在PK

  农业的融资成本是很高的,如果能像联想那样钱多,也就会安下心来,做好十年不挣钱的准备,放长线吊大鱼,但大多数投资农业的经营主体没有这个实力,只能在资金的问题上苦苦挣扎。在农地无法抵押、担保困难等情况下,关键农时季节也就只有靠民间融资了,光高昂的利息成本就能吞噬掉大量的利润,一旦市场行情没有达到预期,便只有上演《多收了三五斗》的现代版故事。而投资周期又那么长,于是倒在黎明前便成为农业投资一个重要的现象。

  

  没有名堂的东西

  这个东西也可以算作一般投资上所说的“不可预见”费用,做农业与相关方面特别是农村的方方面面打交道多,交点费,拉点赞助,类似的没有名堂的东西不仅常见,而且开销不少,也是硬性的成本支出,但好多估计不足,也影响了利润。

  那怎样才能从如此高风险的现代农业投资中获得利润呢?要想做赢现代农业,你要懂政策、懂农业、懂合作、懂营销、懂管理、懂创新,还要懂自己。真正的现代农业模式还是需要认真研究下的。没考虑好之前,最好还是不要一脚踏进去!

  ·END·

  (责编:霍海斌)

  免责声明:中国食品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承担全部风险与责任。 网站转载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有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0
0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