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工业》主办

中国食品新闻网

国务院就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有关情况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

2021-05-21 07:28:58来源: 中华合作时报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1年5月19日(星期三)下午4时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请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和农业农村部、国家邮政局、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有关负责人介绍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总社经济发展与改革部部长阿地力·吾布力就有关问题答道,下一步,供销合作社系统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供销合作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努力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充分发挥连接城乡、双向流通的独特优势,在促进农村消费提质扩容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以下为发布会文字实录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寿小丽: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近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促进流通畅通和农民收入、农村消费双提升。为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关情况,今天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先生,请他为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出席今天吹风会的还有: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负责人刘涵女士;商务部流通发展司司长刘德成先生;国家邮政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室负责人侯延波先生;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经济发展与改革部部长阿地力·吾布力先生。

  下面,首先请王炳南先生作介绍。

401

  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下午好,很高兴参加今天的政策吹风会。首先,利用这个机会向一直十分关心商务工作的记者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年4月2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促进流通畅通和农民收入、农村消费双提升进行了专题研究,作出了重要部署。下面,我就相关情况向大家进行介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流通体系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把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来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流通,多次作出重要部署,我国农村流通规模逐步扩大,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在促进农民增收、保障城市市场供应、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进入新发展阶段,发展农村流通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是畅通国内大循环、培育完整内需体系的必然选择,也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增强农民获得感、幸福感的客观要求。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研究部署,充分体现了国务院高度重视,为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十四五”时期,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着力在农村建立完善县域统筹,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农村商业体系,力争到2025年,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基本实现县县有连锁商超和物流配送中心、乡镇有商贸中心、村村通快递,促进农民收入和农村消费双提升。

  总的来看,“十四五”时期,农村流通工作概括起来有四个突出特点:

  一是突出把县域作为工作切入点。县是我国承上启下的重要行政单元,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的关键环节,我国有2.1万个镇,当前农民消费主要集中在镇,“十四五”时期,我们把县域作为农村商业的切入点,不仅包括传统意义的农村:乡和村,还包括镇,适应当前农村流通、农村消费的实际情况,强化县城的中心地位,发挥镇的重要节点功能。

  二是突出“下沉”和“上行”两个重点。这是农村商业体系建设的两项主要任务,下沉就是引导推动城市的生产流通企业下乡,带动新产品、新服务、新技术、新理念下乡,逐步缩小城乡消费差距,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与城市同样水平的消费环境、同样质量的商品、同样标准的服务。“上行”就是推动农产品进城,建立更紧密的产销衔接,减少流通环节,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损耗,培育农产品品牌,增加农民收入,让城市消费者获得质量更优、价格合理的农产品。

  三是突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农村商业体系,必须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把发展质量摆在突出位置上,把农村现代流通体系作为方向。通过推进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规范化,统筹软硬件建设,补齐农村商业短板,改变农村商业落后的面貌,提高农村商业发展水平,决不搞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决不允许在农村商业搞无序不公平竞争。

  四是突出农民收入、农村消费双提升,这是发展农村商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农村流通连接生产与消费,乡镇和村两级消费市场占我国消费市场总体的38%,具有巨大的消费潜力。健全农村现代商业体系,既要在个体层面上提高农民收入,增强农民获得感、幸福感,也要在宏观层面上扩大农村消费,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推进农村商业体系建设,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国家将出台有力政策措施,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建立专门工作机制,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创新投融资模式,加强规划指导,强化指导考核,推动各项措施落实见效。

  我就先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寿小丽:

  谢谢。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经济日报记者:

  我们注意到,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要促进流通畅通和农民收入、农村消费的双提升,我想请问一下,接下来在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消费能力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谢谢。

402

  商务部流通发展司司长刘德成:

  谢谢你的提问。近年来,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稳步提升,带动农村消费规模“水涨船高”。2020年,乡村消费品零售额达5.3万亿元,比2015年增长26.1%,连续8年快于城镇。农村消费升级趋势明显,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交通通信、医疗保障消费支出分别比2015年增长了35.1%、58.3%和67.6%。

  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消费能力,让农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是乡村振兴和发展县域商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做好这项工作,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大投入保障力度,创新投融资模式,强化分级分类指导考核,统筹兼顾,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是完善农产品流通骨干网。以农产品主产区、主要集散地和主销区为基础,提升产地初加工、批发和零售等环节设施建设水平和服务功能,促进流通节点有效衔接,完善跨区域产销链条。确定一批全国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骨干流通企业,带动农产品生产、运输、仓储、消费等各环节信息互联互通,设施共享共用,增强农产品流通为农服务水平,不仅帮助农民把农产品卖出去,还要卖出好价钱。

  二是扩大电商进农村覆盖面。强化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的统筹能力,为电商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各类主体提供市场开拓、资源对接等服务,增强电商服务农产品上行能力。降低农村物流成本,支持邮政、快递、物流、商贸流通等企业开展市场化合作,实现统一仓储、分拣、运输、配送和揽件,积极发展统仓共配。

  三是提升农产品商品化处理能力。加快补齐农产品冷链设施短板,加强农产品品牌培育,拓展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更好促进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

  四是强化产销对接长效机制。引导农产品流通企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发展订单农业、产销一体、股权合作等多种模式实现精准对接。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活动,鼓励各地发挥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县企合作等机制作用,推动对接资源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脱贫地区加大倾斜力度。

  五是进一步提高农村消费吸引力。提升县域文旅服务功能,鼓励文旅、民俗等资源丰富的乡镇推动商旅文体娱融合发展,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以产业融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促进优质农产品走出乡村、进入城市是活跃乡村经济的重要措施,也是促进乡村经济的有效做法。请问农业农村部在活跃乡村经济、吸引城乡居民下乡消费方面都有哪些具体的措施?谢谢。

403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负责人刘涵:

  感谢您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关注。农业农村部高度重视农村消费,聚焦农产品上行和乡村功能拓展两个关键点,多措并举推动农产品出村进城,吸引城乡居民下乡消费,活跃乡村经济,促进城乡双向流通。

  一是兴产业。发展乡村产业是拉动农村消费的基础和前提,近年来,农业农村部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紧抓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问题,良种覆盖率超过96%。建成高标准农田8亿亩。积极推进现代产业园、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等园区发展。加快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全面推进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农产品供给质量不断提升。截至目前,获得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认证的农产品约5.5万个,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连续5年达到97%以上。

  二是补短板。重点建设好“两个工程和一个体系”。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2020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共同开展试点建设,支持1.1万个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新建了近500万吨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受到广大农户的热烈欢迎。上周在湖北调研,一个葡萄种植合作社告诉我,去年他们申请了这个项目,8月底建好冷库,冷藏了10万斤的阳光玫瑰,国庆节卖出时每斤涨了10块钱,不但收回了建设成本,还赚了几十万,这个工程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今年将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线上线下相结合促进农产品产销衔接是提升农村消费升级的现实需要。为加快推进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农业农村部在建成运营43万个益农信息社的基础上,选择110个试点县(市)开展了“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农民可以分享到更多的产品收益。建设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目前已基本建立起以国家级专业产地市场为引领、以区域性市场为衔接、以田头市场为基础的三级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为农产品顺畅流通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三是促消费。乡村旅游蕴藏着巨大的农村消费潜能。农业农村部积极开发农耕文化遗产,培育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建设了一批“一村一品”的示范村,推出了一批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打造了一批美丽休闲乡村,力争做到“一县一品牌、一镇一特色、一村一风韵”。依托中国农民丰收节、农产品交易会、产销对接等节庆会展,开展金秋消费季、农产品推介等活动,深入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发布农业品牌目录和品牌消费索引,促进品牌农产品的销售。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要求,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拓宽流通渠道,加快三产融合,繁荣城乡经济,为畅通国内大循环、助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作出积极贡献。谢谢。

  海报新闻记者:

  县域一头连着城镇,一头连着乡村,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我们同时也关注到,县域商业体系目前还存在着一些短板,比如商业设施不够完善、消费环境有待改善。

  王炳南:

  谢谢你的提问,我觉得这个问题很好。我们应该看到,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在农村商业领域是存在的,突出表现在农村商业设施水平低、商品服务质量不高、市场秩序欠佳等方面。这既有市场主体进入农村意愿不高等市场原因,也有监管力量薄弱等制度因素。对于这些问题,国务院常务会议进行了重点研究。下一步,我们将采取的主要措施体现在四个方面的升级上:

  一是设施升级。“十四五”时期,对县城、乡镇和村三级商业设施,进行“三个一批”改造升级。在县城,重点改造升级一批综合商贸服务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强化县城综合商业服务能力。在乡镇,重点改造升级一批乡镇商贸中心,增加生活服务功能,推动购物、娱乐、休闲等业态融合。在村里,要把一批“夫妻老婆店”改造升级为新型连锁便利店,同时,鼓励因地制宜丰富快递收发、农产品经销等业务。

  二是商品服务升级。我们国家是制造业和生活服务业的大国,完全有能力、有条件提供适合农村的优质商品和服务。这既能满足农民民生需要、扩大农村消费,也能帮助企业开拓潜力巨大的农村市场,可谓“一举多得”。要引导城市生产流通企业进入农村市场,向农村延伸营销网络,开发适合农村市场的商品服务,推动更新换代。农村也有丰富的服务资源,要发展乡村旅游、民俗、特色文化、休闲农业等服务,推动农村商旅文娱体融合发展。

  三是模式升级。在这里主要关键词就是“改造”和“融合”。“改造”就是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十四五”时期进一步扩大农村电商覆盖面,着力解决农村网购“最后一公里”问题,力争用3-5年时间,做到快递网点在所有行政村全覆盖。另一方面,要推动农村传统商业企业大规模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软硬件升级。“融合”主要是考虑在功能上推动跨界融合发展,叠加商业+生活服务等功能,实现一点多能、一网多用。

  四是监管升级。“十四五”时期,把规范农村市场秩序和加强市场监管放在突出位置,市场监管部门将充实执法力量,加大执法力度,完善城乡联动机制,加强源头治理,严厉打击农村生产经营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经营行为。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推动农村诚信体系建设,加强行业自律。

  我们力争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坚持市场化原则,加强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用不长的时间,使农村消费环境实现较大改观。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我们知道,我国农产品流通一个显著特征是小生产、大市场。请问这样的流通格局存在哪些问题?下一步会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措施来提高农产品的流通效率?谢谢。

  王炳南:

  这个问题非常清晰,也是现实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请刘德成同志回答。

  刘德成:

  谢谢你的提问。大家都知道,我国是农产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大国,每年仅果蔬产量、消费量就高达7亿吨,约占世界的40%。近年来,在各地各部门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覆盖城乡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基本形成。2020年,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量达9.2亿吨,约八成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建有检验检测和安全监控中心,智慧农批、智慧农贸、农产品电商等新模式加快发展,在促进农民增收、保障市场供应、便利居民消费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正如你所说,小生产对接大市场仍是当前我国农产品流通的基本格局,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还存在一些短板,组织化、集约化程度还不高,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有差距。要推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在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上作足文章。

  为了推动这些问题的解决,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快提升农产品流通的标准化、品牌化、信息化水平,推动建立安全、畅通、高效的农产品流通体系,特别要加强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快补齐冷链设施短板。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冷链设施建设。引导生鲜电商、物流等企业建设前置仓、分拨仓,配备清洗、分拣、烘干、包装、冷藏和低温配送等设备设施,减少损耗,延长农产品的销售期限,把更多的农产品变成商品,让它卖出好价钱,提高附加值。

  二是提高农产品流通的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订单农业等新业态新模式,充分发挥流通对生产的引导作用,推动农业生产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组织生产。面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连锁超市、生鲜电商等各类农产品流通企业,进一步做实做大农产品销售专柜、专区、专档,拓宽营销渠道。

  三是提高农产品流通的民生保障能力。指导各地通过土地作价、财政入股、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经营农产品的公益性批发市场建设,增强保供稳价和综合服务能力。采取入股参股、产权回购回租、公建配套等方式,建设改造公益性农贸市场、菜市场,提高便民服务水平。同时,我们还要推动各地与财政资金支持的农产品市场签订协议,明确市场的公益性职责。谢谢。

  香港紫荆杂志记者:

  电商的发展提升了农村消费便利化程度,如何打通物流的“最后一公里”,畅通农产品进城的同时,让更多优质产品下行到县乡市场,从而进一步挖掘县乡消费潜力?谢谢。

404

  国家邮政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室负责人侯延波:

  大家都知道“小包裹、大民生”,近年来,为了健全农村寄递物流体系,更好的满足农村广大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释放农村的消费潜力,促进乡村振兴,国家邮政局巩固和发挥“邮政在乡、快递下乡”已有的优势,启动了“快递进村”工程,并取得初步成效。

  一是寄递服务加速向农村地区下沉。目前,全国建制村已经全部实现了直接通邮,乡镇快递网点的覆盖率已经达到98%。去年一年,农村地区累计收投包裹超过300亿件,带动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出村进城超过1.5万亿元。在此基础上,我们因地制宜推动邮快、快快、交快等多种合作方式,推进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的建设,实现多品牌寄递服务有效下沉,确保服务在农村下得去、留得住,老百姓用得好。

  二是已经形成了农村寄递服务与电子商务良性互动、相互促进、高效协同的良好局面。邮政快递业在服务农村电商方面已经形成了驻村设点、集中收寄、专线直配、共同配送等多种模式,累计建设农村电商仓配中心2084处,为农村电商配送服务延伸到村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是服务现代农业,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国家邮政局注意发挥典型项目示范带动作用,打造了如湖北黄冈蕲艾、秭归脐橙等年业务量超千万件的行业服务现代农业金牌项目60个,在贫困县域培育出年业务量超10万件的项目259个,多途径解决农产品销售难、出村难等问题,畅通寄递服务“最后一公里”。

  下一步,国家邮政局将会同有关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健全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加快推进“快递进村”工程,持续优化政策环境,强化政策保障,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帮助农民增收,助力农业发展,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谢谢。

  寿小丽:

  今天的政策例行吹风会就到这里,谢谢各位发布人,也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再见。

  总社经济发展与改革部部长阿地力·吾布力就有关问题答道,下一步,供销合作社系统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供销合作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努力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充分发挥连接城乡、双向流通的独特优势,在促进农村消费提质扩容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责编:霍海斌)

  免责声明:中国食品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承担全部风险与责任。 网站转载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有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0
0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