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工业》主办

中国食品新闻网

运城黄汾百万亩粮食优质高产高效示范基地建设全面启动

2021-04-06 15:09:07来源: 运城日报

  为推动黄河、汾河流域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市黄汾流域优势资源禀赋,市委、市政府科学把握“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内涵和要求,高站位认识、高起点谋划,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开创性探索建设“黄汾百万亩粮食优质高产高效示范基地”。

  力争用5年时间全面提升我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切实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粮食生产发展道路。目前,黄汾百万亩粮食优质高产高效示范基地建设工作已全面启动。

  为何要强势打造“黄汾百万亩粮食优质高产高效示范基地”?

  “宜粮则粮”是我市保护好、开发好黄汾流域丰富的土地资源,实现市域黄汾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所要探索的必然道路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经济地带,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业。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目前已经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如何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指出,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我市在黄河流域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宜什么”。我市处于黄河中游节点,而且在黄河金三角大拐弯位置,其地理方位和战略地位都特别重要。再具体地说,黄河运城段全长345公里,是黄河干流在山西省流经最长的市。我市13个县(市、区)中,沿黄河的就有河津市、万荣县、临猗县、永济市、芮城县、平陆县、夏县、垣曲县8县(市)。这些地方的主要种植作物有小麦、玉米、杂粮、蔬菜和干鲜果,历来是我市的粮食主产区。

  “汾河沿线同样是我市的粮食主产区。”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徐隽铭说,汾河是山西的母亲河,汾河运城段全长145公里,流经我市新绛、稷山、河津、万荣4县(市),流域内耕地面积占全市总耕地面积30%左右,主要种植作物为小麦、玉米、蔬菜和干鲜果,是我市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人口密集区和粮食主产区。

  “可以说,黄汾沿线历来是全市粮食生产集中连片高产区域,也是优质粮食生产适宜区域。‘宜粮则粮’就是市委、市政府保护好、开发好黄汾流域丰富的土地资源,实现市域黄汾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积极探索的道路。”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苏丽红说。

  基于此,在沿黄河、汾河流域的河津、万荣、临猗、永济、芮城、平陆、新绛和稷山8个县(市)建设黄汾百万亩粮食优质高产高效示范基地的战略规划应运而生。

  据调查,2019年这8个县(市)黄河、汾河沿线粮田总占地面积为101.3万亩(高标准农田面积约56万亩),其中耕地78.3万亩,非耕地23.0万亩;小麦、玉米、水稻、高粱、大豆等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149.2万亩,复种指数1.47;粮食总产量7.17亿公斤,平均亩产707.8公斤;其中小麦种植面积70.2万亩,总产量2.96亿公斤,优质小麦品种(强筋、中强筋)种植面积8.2万亩。

  “调查数据更是凸显出了在这个区域集中打造粮食优质高产高效示范基地对于全面提升我市粮食生产能力和粮食生产水平的重大意义。”苏丽红说。

  永济市董村农场在收小麦(资料图片) 记者 高志勇 摄

  “黄汾百万亩粮食优质高产高效示范基地”的建设目标是什么?

  全面提升粮食生产的能力和生产效益。其中,粮食(两作合计)平均亩产达到1000公斤以上,总产稳定在10亿公斤以上。基地内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0%以上,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

  “总的节奏是这样的,从2020年开始,1年时间完成面积区域规划,3年时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5年时间全面建成‘黄汾百万亩粮食优质高产高效示范基地’,力争亩产粮食达到1吨、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占比过半。”苏丽红说。

  据了解,目前,1年时间完成“黄汾百万亩粮食优质高产高效示范基地”面积区域规划工作已全面完成,确定在沿黄河、汾河流域的河津、万荣、临猗、永济、芮城、平陆、新绛和稷山等8县(市)、37个乡镇的545个行政村和3家农场建设百万亩粮食优质高产高效示范基地。其中:永济24.31万亩,涉及5个乡镇3家农场109个村;芮城14.66万亩,涉及8个乡镇83个村;万荣14.04万亩,涉及3个乡镇71个村;河津13.82万亩,涉及5个乡镇43个村;稷山12.01万亩,涉及2个乡镇37个村;新绛10.54万亩,涉及3个乡镇43个村;平陆9.91万亩,涉及8个乡镇74个村;临猗6.88万亩,涉及3个乡镇85个村;合计规划总面积106.19万亩。

  在市政府印发的《运城市黄汾百万亩粮食优质高产高效示范基地建设方案》对“黄汾百万亩粮食优质高产高效示范基地”的建设目标及建设时间进行了更为详细、更为精准的规划:

  2020年到2021年:实现粮食(两作合计)平均亩产达到800公斤以上,总产达到8亿公斤以上,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发展到20万亩以上。基地内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0%以上,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农药化肥施用量持续负增长,病虫害绿色防控达到50%以上,农膜回收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

  2022年到2023年:实现粮食(两作合计)平均亩产达到900公斤以上,总产稳定在9亿公斤以上,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发展到40万亩以上。基地内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5%以上,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农药化肥施用量持续负增长,病虫害绿色防控达到65%以上,农膜回收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2%。

  2024年到2025年:实现粮食(两作合计)平均亩产达到1000公斤以上,总产稳定在10亿公斤以上,其中:小麦最高单产要突破550公斤以上、玉米最高单产要突破650公斤以上;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发展到50万亩以上,为“运城面粉”品牌创建提供优质专用原粮。基地内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0%以上,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农药化肥施用量持续负增长,病虫害绿色防控达到70%以上,农膜回收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

  “近期,我们对项目区2021年度已开展和拟开展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节水设施建设情况、可依托的规模化经营主体、拟倾斜的上级工程项目等基本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摸底,并根据这些摸底情况着手起草2021年的具体行动计划。”徐隽铭说。

  如何强势打造“黄汾百万亩粮食优质高产高效示范基地”?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实施八大工程,在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等方面先行先试,全面提升我市黄河和汾河流域百万亩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土地’‘种子’‘技术’及‘效益’,这是建设好‘黄汾百万亩粮食优质高产高效示范基地’的几个关键点。”徐隽铭说,市委、市政府决定重点实施“八项工程”,在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等方面先行先试,全面提升我市黄河和汾河流域百万亩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整合农业、水利、农发办等建设项目,大力开展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行动,对土地进行分级、平整与改良,实现土地连片综合整治开发,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建设县、乡、村三级社会化服务中心,积极发展土地全程托管、半托管等社会化服务。培育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推进产业联合体建设,鼓励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形式,通过土地入股、土地托管等,积极探索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标准化生产与技术推广、基地建设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完善粮食精选、烘干、晾晒、加工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标准厂房,建设粮食产业服务中心,搭建区域性产业公共服务平台。

  实施农水集约增效工程。充分利用黄河、汾河引水工程,扩大灌溉面积和水源保障,实施小水网建设、末级渠系配套工程,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完善水、电、路等管网系统,提升灌渠防渗能力,配套节水灌溉设施,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做到井、渠、路、田、林、电、管、房8配套。适度发展智能灌溉及水肥一体灌溉施肥技术,重点推广实施以管灌、喷灌、微灌为主的节水工程,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

  实施良种攻关工程。紧紧围绕我市黄汾流域自然禀赋,集中力量引进选育一批节水、适合机械化、抗病抗逆、省肥省药的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新品种。加大示范基地建设力度,建立优质粮食品种试验点和展示区,通过分作物、分区域广泛示范推广,加快品种更新,提高新品种应用水平,促进优质品种在基地大面积种植,基地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

  实施农技集成创新工程。充分发挥运城市农业科研机构的优势专家资源,推进农科教、产学研大联合大协作,集成推广应用小麦保优节本、抗旱高产栽培技术,推广优质小麦产量品质同步优化栽培技术,确保新技术的引入和技术方案的准确到位。重点推广小麦宽窄行探墒沟播、一稳四改、带耕沟播沟灌轮番休闲技术,推广伏期深耕深松蓄水技术,推广秸秆覆盖、秸秆还田、新型可降解地膜覆盖等生物覆盖、地膜覆盖技术,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和休闲期绿肥翻压技术等。

  实施农机配套融合工程。建设全程机械化示范区,提高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推进农业机械专业化、智能化,促进农机农艺融合。通过新机具的引进推广和农业生产机械化示范区建设,加快农机科技示范推广,建立一套因地制宜、科学规范、系统高效的“宜机化”建设规程。要大力实施农机深松整地、深翻作业工程,打破多年旋耕形成的犁底层,加深耕层,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通透性,增强土壤蓄水保墒和抗旱防涝能力,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到90%以上。

  实施绿色循环发展工程。推动农业资源化综合利用,对地膜、秸秆等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重点推动玉米、小麦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加强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及模式的总结推广,探索粮畜种养循环模式。全面提升“一控两减三基本”,加大对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扶持力度,基地内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70%以上,建设绿色高产高效标准化生产基地。

  实施标准化生产引领工程。通过优质专用小麦生产技术标准化,开展关键环节社会化统一作业服务,实现小麦品质优质化、一致化,通过区域规划,优质单品种规模化生产,实现专用小麦产业化发展,为打造“运城面粉”区域品牌奠定基础;利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农民技能提升项目,强化基地生产全过程的培训、指导和服务,以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为重点,提高各项技术普及率和到位率。加快推广成熟技术成果,加强高素质农民和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搭建创业创新平台,推进农业创业创新孵化。鼓励引导生产性社会化服务组织,在开展单项、多项、全程式生产服务过程中,按照标准进行统一服务。围绕“土、水、种、技、机、绿”抓好技术创新和集成应用,开展轮作休耕、增施有机肥试点,推动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实现节水、节肥、节药、绿色高效生产。

  实施粮食品牌创建工程。大力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强化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建设。以生产过程全产业链、生产技术全要素为目标,以水、肥科学利用和农药有效控制为重点,以现代农业技术为支撑,突出产地环境保护、生产过程控制等关键环节,加快优质粮食标准研制应用,为打造“运城面粉”品牌提供全产业链服务。打造一批以村、乡或新型经营主体为单元,区域稳定、技术成熟、生产规范、有注册品牌的优质专用粮食示范片,引导优质粮食生产,引领产品升级。组织面粉加工企业订单对接,通过单种、单收、单销,实现优质优价,实现小麦产业升级。开发功能食品,建设食品产业园,推进小麦二次精深加工,实现粮田增效、粮农增收。

  “我们在大面积实施八大工程的同时,还在谋划建设核心示范区。”苏丽红说,市农业农村局正在集中力量打造高标准核心示范区,每县(市)至少建成一个2000亩规模的示范样板,8县(市)争取建成10个核心示范区。根据目前掌握的摸底情况,8县(市)建设核心示范区的积极性很高,已经对核心示范区建设区域进行了初步规划,总面积5.14万亩(其中包含芮城县实施省级农业标杆项目已建成的3.14万亩示范区)。核心示范区要从发展节水灌溉、开展优种统供、实现耕种防管收全程机械化、实现科学减肥增效、建设粮食烘干设施、建设集成技术试验示范田等多方面入手,全面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水平,调优粮食生产结构,提高种粮效益,提升示范引领效果。

  (责编:霍海斌)

免责声明:中国食品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承担全部风险与责任。 网站转载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有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0
0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