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工业》主办

中国食品新闻网

“仿种子”层出不穷扰乱种子市场 亟待建立和完善图谱库

2020-09-23 14:47:33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战胜了“洋种子”,却败给了“仿种子”

  “仿种子”层出不穷扰乱种子市场,严重影响种业创新,亟待整治

  本报记者于长洪、张洪河、李云平

  解决我国14亿人口“吃得饱”问题的小麦、水稻等主要农作物,在自主育种方面已接近甚至达到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然而,在素有“健康粮仓”之称的水果蔬菜、杂粮杂豆等非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领域,各种仿冒具有知识产权新品种的“仿种子”层出不穷,严重干扰种业市场秩序、挫伤企业研发创新积极性。我国亟待建立和完善种质资源DNA指纹图谱库,严厉打击“仿种子”,切实保护好农业“芯片”,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人民健康安全。

  “仿种子”之乱

  眼下,全国各地向日葵进入秋收时期,但一些葵农遇到烦心事。“开春时,市场上销售的食葵种子有好几十个,名称、外形都很相似,肉眼根本分辨不出来,我们就选择了其中一个品种。现在我们收获后发现,虽然葵花子产量可以,但品相不太好,卖不上好价钱,‘仿种子’让我们吃了哑巴亏。”葵农张子元说。

  我国地处种植向日葵的黄金纬度,种植地域宽广,年均种植葵花面积1000万亩以上,食葵种植面积、消费能力、出口贸易、科研水平和从业人数均居世界首位。

  与葵农一样,内蒙古三瑞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同样深受“仿种子”之苦,这是一家集育种、生产、销售等为一体的向日葵龙头企业。公司副总经理卞伟勋说,他们近些年投入6800多万元,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食葵品种SH363、SH361。“自这个品种推出以来,已被多个假种子仿冒,导致我们市场占有率由60%下降到33%左右,损失巨大。”

  中国葵花产业联盟调查发现:国内现有原创型食葵育种企业和科研院所不足20家,其自主选育、推广上市品种约50个,而在国家农业农村部门登记的食葵新品种却高达1900多个。该联盟执行会长张永平痛心地说:“我国利用10多年的时间培育出食葵新品种,打败了国外‘洋种子’的垄断,却在很短时间内败给了‘仿种子’。”

  据了解,我国的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等主要农作物中,水稻、大豆种子基本是国产品种,小麦的品种国产化率也较高,玉米、马铃薯种子部分依赖进口,不少蔬菜品种严重依赖洋种子。

  我国华北某地级市种子管理站站长告诉记者,解决“吃得饱”问题的小麦、水稻等主要农作物,我国在自主育种方面已接近甚至达到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其他杂粮杂豆、水果蔬菜等非主要农作物是解决“吃得好”的“健康粮仓”,但自主育种方面与世界水平仍差距很大。近年来一些科研公司加大非主要农作物育种研发力度,取得了重大突破,但由于经济效益高等原因,我国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被仿冒现象突出,以市场认可度高的向日葵原创品种SH361、SH363、GK601为例,全国类似名称的登记品种达400多个。

  卞伟勋说,“仿种子”就是对自主研发种子的仿冒、盗版和侵权,不仅侵犯自主研发企业的知识产权和经济利益,也扰乱了种业市场秩序,更挫伤了企业研发培育新品种的积极性,严重影响我国种业的创新与发展。

  “仿种子”之害

  “我们辛辛苦苦培育出的新品种,在很短时间、花几千元就能被仿冒。”张永平说。记者调查发现,研发一个优良品种,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然而,一些企业或个人受利益驱动,在无种质资源、无育种基地、无技术团队的情况下,做起了一本万利的“仿种子”生意。

  据介绍,“仿种子”乱象主要有三种:一是通过直接盗窃或收买研发企业人员获取亲本后进行杂交、繁育出所谓的新品种,二是直接混合使用各种知名度较高、市场行情较好的品种推出所谓的新品种,三是使用与品牌种子名称相近的名称进行“傍”名牌。

  记者调查了解到,DNA指纹图谱具有高度的专一性和特异性,成为当今先进的种质鉴定技术。我国玉米等主要农作物已建立完备的DNA指纹图谱库,可有效识别“仿种子”侵权行为。但我国向日葵等非主要农作物尚未建立完备的种质资源DNA指纹图谱库,面对“仿种子”现象难以及时、准确识别,维护知识产权更是难上加难。

  卞伟勋告诉记者,由于缺乏DNA指纹图谱的技术支撑,他们难以认定市场上的“仿种子”侵权行为,企业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及时有效保护,而蒙受巨大损失。

  一些地方种子管理站负责人坦言,他们既没有DNA指纹图谱技术,也没有基因比对手段,无法认定“仿种子”行为,很难有效打击“仿种子”。

  据了解,我国新品种登记制度不完善,也是“仿种子”现象难以制止的主要原因之一。DUS(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是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的主要依据,但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只对申报材料进行“纸上审查”,很难对新品种的真实性和差异性进行实质审查,导致一品多名的现象非常严重。

  而对于原创型育种企业来说,“DUS测试周期长达两三年,非主要农作物品种更新速度快,从而造成新品种保护权授予时滞。如果遇到仿冒、套牌等侵权行为,在原创种子尚未通过新品种测试时,‘仿种子’已捷足先登,出现‘李逵’败给‘李鬼’的现象。”张永平说。

  “仿种子”之治

  国内育种专家认为,为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我国要保护“土”种子、利用“洋”种子、培育新种子、打击“仿种子”。因为种质资源是自然植物的生命备份,特别是非主要农作物,在保持物种多样性、优化产业结构、增加群众收入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据张永平介绍,要充分利用“土”种子品质好、“洋”种子产量高的各自优势,开展品种杂交、选育工作,培育出产量、质量、口感等均佳的新品种,兼顾适应性、丰产性、商品性。为此,要着力保护好非主要农作物“土”种子,需要及时开展农业种质资源普查、调查与收集工作。黄河流域西北地区种质基因库建设,已在内蒙古启动,希望得到国家试点支持。

  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向日葵研究所所长李军说,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现代农业的革新和竞争是以种质资源为核心的科技较量。建立和完善非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DNA指纹图谱库,有利于对本土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有利于发掘一批有重要育种价值的新基因,有利于创制一批突破性的新种质。建议在非农作物原产地或主产地,如在食葵种植面积占全国七分之一的巴彦淖市,设立由国家主导的食葵DNA指纹图谱库,有利于本土种质资源的保护、研发、推广。

  业内人士建议,我国需要实施更为严格的新品种登记制度。在构建种质资源DNA指纹图谱库的基础上,各级品种登记审查单位必须对登记品种的特异性实施实质审查。对已登记品种进行DNA指纹图谱鉴定,对一品多名及剽窃原创品种的“仿种子”行为进行筛查和严厉打击,维护原创企业的合法权益。

  业内人士一致认为,我国需要实施植物新品种权事先审查机制,从源头杜绝种质资源知识产权纠纷的发生。国家相关部门借助种质资源DNA指纹图谱对植物新品种权授予工作进行事先筛查,筛查后再确定是否安排进行DUS测试,以保证植物新品种权授予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基层种子执法人员呼吁,我国需要完善植物新品种保护立法,缩短DUS测试周期,加快品种审定效率。部分品种审定可采用DNA测试法,缩短审定时间,进一步保护和提高企业研发新品种的积极性。

免责声明:中国食品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承担全部风险与责任。 网站转载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有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0
0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