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工业》主办

中国食品新闻网

政策支持助力 预制菜迎来发展东风

2023-02-22 15:08:30来源: 中国商报网

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其中明确指出,“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截至目前,广东省、福建省、河南省、四川省、山东省等多个省市已经出台或落地预制菜扶持政策,并纷纷提出预制菜“3年计划”“5年计划”。借着中央一号文件的东风,预制菜行业有望迎来更加理性和蓬勃的发展。

2023年2月14日,重庆市梁平区在抓好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预制菜产业基地,提升“中国西部预制菜之都”公共品牌影响力,推动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多地发力预制菜产业

进入2023年以来,全国各地两会陆续召开。其中,广东、山东、河南等省份明确将预制菜写进政府报告,加码预制菜发展,进一步提升预制菜品牌影响力。

1月12日,广东省在2023年工作安排中提到,深化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建设,培育壮大预制菜、农业微生物产业等新业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广东省市场监管局表示,2022年,广东省抢先领跑预制菜新风口,3月出台了全国首个省级预制菜产业政策——《加快推进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5月公布了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名单,成为全国首个在预制菜领域建立省级联席会议制度的省份。

预制菜作为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是推动“菜篮子”工程提质增效的新业态。目前,山东省预制菜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现存预制菜相关企业6.34万家,山东以7662家预制菜相关企业排名第一。在A股的预制菜板块,山东有7家上市企业,数量为全国最高,总市值超过300亿元。

今年,河南省大力发展预制菜,制定了4项预制菜团体标准和3项酸辣粉团体标准,均为该类产品全国首次制定的团体标准。2022年,河南省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河南省酸辣粉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力争河南酸辣粉规模以上企业达到60家,总体产业产值达300亿元。

谁能抢占赛道制高点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预估达4196亿元,预计未来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26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有望达10720亿元,一个万亿元级别的“蓝海”即将诞生。

2022年广东预制菜市场规模为545亿元,较2021年增长31.3%。1月20日,广东预制菜短片点亮加拿大多伦多央街屋顶大屏,向全球消费者送去新春祝福,这成为广东预制菜产业发展节庆经济,促进供需对接,增强海外影响力的重要举措。

今年1月,四川省印发《支持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出台10条举措支持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川菜进一步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转型升级,助推乡村振兴。其中提出,加强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做强做响地方标志性品牌;深入实施消费品工业“三品”行动,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预制菜企业品牌。

为规范预制菜生产许可审查工作,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出台了《上海市预制菜生产许可审查方案》,于今年2月1日起正式施行。方案明确了上海市范围内八大类23小类食品纳入预制菜范围,确认了速冻、冷冻、冷藏、常温预制菜的相应生产许可分类目录及审查依据。

业内专家表示,目前部分省份在预制菜领域已有先发优势,但长远发展还有待观察。从分布来看,从目前已布局预制菜的省份来看,山东、广东、四川等地预制菜行业发展较快,其原因在于这几个省份都是农业大省,有着丰富的上游原料优势,且拥有世界闻名的地方特色菜系和饮食文化传统。此外,区域人口众多、经济发达,拥有完善的产业链集群,可以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产业优势,推动预制菜产业发展。

上市公司加大投入力度

目前在A股市场上,已有84家上市公司涉及预制菜产业。近日,安井食品、国联水产、双汇发展等多家预制菜公司纷纷公布了2023年的最新战略,加大品牌建设、研发投入、渠道建设投入等方向成为发力重点。

双汇发展在互动平台表示,目前公司已推出自加热米饭、啵啵袋等方便速食类产品,以及双汇八大碗和家宴礼盒等中华菜肴类产品,相关产品在线上线下渠道均有销售。下一步,公司将围绕“八大菜系+豫菜”加强预制菜产品研发,不断丰富产品群,同时加快完善产能布局,加强构建销售网络,促进公司预制菜业务的发展。

国联水产近日披露在与投资者交流时表示,公司现已形成以国内市场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销售格局,并实现了预制菜产品销售占比持续提升。

新希望集团凭借多年发展,旗下“美好”品牌中的小酥肉已成为明星单品。新希望集团副总裁刘栩表示,新希望切入预制菜领域,并不是跟风凑热闹,而是基于新希望集团战略布局下,有条不紊地进行业务延展。

中信建投分析指出,当前预制菜行业整体仍处于发展阶段的前期,短期内行业热度的上升吸引了众多资本和企业的进入,而鉴于行业自身产业链的延展性较强,参与者类型众多,不同市场参与主体基于各自的禀赋优势,定位于不同的销售渠道和产品切入市场。从终局视角看,在产品研发、渠道推广、品牌运营等方面具备综合优势的企业将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具备更大的发展潜力,有望从中脱颖而出。

(编辑 李闯)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食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内容、版权和其他相关问题,请速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0
0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