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产业快速发展催热新行业
近日,大众点评联合咖门发布的《2022咖啡潮流趋势》显示,今年以来,平台上每天有超过1000万篇咖啡内容被用户看到,咖啡搜索量同比增长452%;同时,随着国潮日益流行,“盖碗咖啡”配上古风家具、青砖红瓦等元素的“中式咖啡”受热捧,今年以来搜索热度同比提升4713%,并催热咖啡培训服务。
中金公司表示,我国现磨咖啡行业是快速成长的广阔赛道,需求端对标海外人均消费和渗透率均有较大提升空间,能够把握产品创新、小店模式和内功强化等趋势的国产连锁咖啡品牌潜力可期。
“咖啡+”玩出融合新花样
《2022咖啡潮流趋势》显示,咖啡渐渐成为年轻人的社交硬通货,独立咖啡馆数量也随之增长。2022年以来,独立咖啡馆占全国总门店数的72%,上海、广州、成都独立咖啡馆的开店数量位列全国城市前三名。
随着“咖啡+”新形式的涌现,喝咖啡的场景也逐步走向细分。据了解,在今年的“上海咖啡文化周”上,“咖啡+展演”“咖啡+电竞”“咖啡+老字号”“咖啡+文创”等各类跨界文化元素的融合,吸引了众多咖啡爱好者。大众点评和美团平台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平台上“咖啡+艺术”关键词搜索量同比增长3025%。
特调咖啡也备受关注。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美团和大众点评用户对“特调咖啡”的搜索量同比增长207%。此外,“混搭”中式小吃的咖啡也“走红出圈”,比如豆腐脑拿铁、黑芝麻拿铁等,通过本土饮食与咖啡的融合,吸引消费者尝鲜。
成都东顺城中街某精品咖啡店老板陈怡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自己店内的咖啡主要以特调咖啡为主,“比如最近推出的云中月桂,将橘子与月桂的香气相互融合。研制一款特调咖啡大概需要1个多月,口味的层次感很重要,现在进入冬季,我会调制更多厚重感口味的咖啡。”
国潮咖啡备受青睐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潮流行的当下,越来越多的咖啡馆把门店开进古色古香的中式庭院里。在北京、成都、武汉等多地掀起一阵“盖碗咖啡”热潮,再加上古风家具、青砖红瓦等元素,诞生“新中式风”咖啡。大众点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平台上“中式咖啡”搜索热度同比提升4713%。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现磨咖啡市场规模为876亿元,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1917亿元。对比发达国家,2021年我国人均咖啡消费量仅9杯/年,远低于美国、日本等国家。分线级城市来看,我国一、二线城市的人均咖啡消费量分别达326杯/年和261杯/年,相比之下,低线城市的人均咖啡消费量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截至今年上半年,瑞幸咖啡在我国的门店数已超越星巴克,成为国内咖啡连锁品牌店数第一。近年来,其他国产咖啡品牌如Manner、M Stand、Seesaw等,也凭借独具特色的精品咖啡,在资本助力下迅速扩张。我们认为随着咖啡饮用习惯在国内市场的逐步培育,以及我国消费者尤其年轻一代对于国潮的追捧和民族文化自信,国产咖啡连锁品牌潜力可期。”中金公司表示。
催热咖啡培训服务
国内咖啡产业的快速发展,助推咖啡培训行业走进大众视野。美团平台数据显示,今年10月以来,“咖啡培训”搜索量同比增长77%,咖啡培训体验的线上订单量同比增长五成以上。
记者了解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城市已经涌现了一批专业的咖啡培训机构,从9.9元拉花体验课到上千元的咖啡技能进阶课程均有涉猎,满足不同群体的咖啡技能培训需求。
铂澜咖啡学院院长齐鸣告诉记者,咖啡培训行业见证了国内咖啡产业的发展。“10年前报咖啡培训班的学员中,绝大多数是为了创业开店。如今,咖啡爱好者成为培训生源的主流,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因对咖啡文化感兴趣、对咖啡风味有追求,愿意付费学习新技能、新手艺,兴趣培训已成为新的生活方式。”
上海823COFFEE创客学院的主理人韩林表示,越来越多咖啡爱好者还会走上专业的考证进阶之路。“不少咖啡爱好者希望利用业余时间,借助专业培训升级自己的爱好。目前,周末的课程非常火爆,至少需要提前一周预约。自去年国庆假期以来,上海地区报名参与咖啡培训的学员人数较往年同期增长约1倍。”
美团数据显示,截至11月初,上海、北京、成都、广州、深圳五个城市的线下咖啡培训商家数量最多,20-35岁用户是搜索咖啡培训服务的主力人群,占比高达七成以上,兴趣学习成为职业技能提升的催化剂。
业内人士表示,一杯精品咖啡的产生,涉及咖啡种植者、烘焙师、咖啡师、品鉴师等全产业链上下游从业者,咖啡培训也变成面向全产业链的培训。以咖啡品鉴师为例,目前全球约有6000余名国际咖啡品鉴师,中国约有2000名。
齐鸣告诉记者,尽管咖啡品鉴师吸纳就业岗位有限,但成长性和发展天花板更高,从收入角度来看也更有优势。“一个从业2年左右的咖啡品鉴师,收入可以高出一般咖啡师3-5成左右,成为不少咖啡师职业进阶的新选择,咖啡感官品鉴的认证课程也非常受欢迎。”(编辑 李闯)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食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内容、版权和其他相关问题,请速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