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食品为何频亮安全“红灯”
10月29日,一份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发布的《2020年薯片中外对比比较试验报告》引发网友热议,原因是报告显示包括三只松鼠、盐津铺子、董小姐等品牌的薯片被检出丙烯酰胺含量较高,超过2000微克/千克。
随后,报告所涉及的企业以及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均发布声明称,我国并无丙烯酰胺含量限量的食品安全标准,不存在丙烯酰胺超标的说法,“薯片检出致癌物超标”背离原意。我国为何没有“丙烯酰胺标准”?薯片还能不能吃?为何网红零食又现食品安全风波?尽管发布了声明,许多消费者也还存在这些疑问。
为何我国没有丙烯酰胺标准
据了解,天然的马铃薯含有较高的天冬酰胺,在超过120℃以上温度条件下处理时,就有可能形成丙烯酰胺。1994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丙烯酰胺分在2A类致癌物中,将其定为对人类可能有致癌性物质。
2017年欧盟发布关于丙烯酰胺指令,制定缓解措施和基准水平以减少食品中的丙烯酰胺含量,其中薯片的基准水平值定为750微克/千克。深圳消费者委员会的比较试验中,丙烯酰胺便是参照欧盟制定的薯片丙烯酰胺基准水平值(750微克/千克)判断该样品中丙烯酰胺含量是否高于基准水平值。
为何我国没有相关“丙烯酰胺标准”?事实上,目前国内包括国外都没有制定食物中丙烯酰胺限量的法规或标准,欧盟的基准水平值也只是用来验证缓解措施有效性的绩效指标,并非丙烯酰胺在食物中的安全限量,因此丙烯酰胺含量只能由生产商自行采取措施控制。
那又为何对有可能致癌的丙烯酰胺不制定安全限量标准?“所有添加剂或者所谓的致癌的物质,一定要跟剂量挂钩,离开了剂量都是不科学的,这就没法用国家标准去规定,应该由企业标准来衡量。”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告诉记者。
11月2日,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马铃薯食品专业委员会在官方网站发文称,根据动物实验表明,体内累计到80~130微克/千克/天体重的丙烯酰胺会中毒,不算代谢掉的毒素,换算成50公斤的人要吃2000公斤薯片。目前检测出相关企业生产的焙烤薯片中丙烯酰胺的含量,在正常食用休闲食品范围内不足以对人体造成危害,所以薯片可以放心吃。
难以达到“中毒”程度是不是就不用在意薯片中丙烯酰胺的含量?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在声明“薯片检出致癌物超标”背离原意的同时,也提议企业应该尽量改进食品加工工艺和条件,研究减少食品中丙烯酰胺含量的途径,此次风波涉及的品牌盐津铺子及董小姐也在声明中表示,未来公司会对产品技术工艺进行改进,最大可能降低丙烯酰胺指标含量。
代工模式下质量控制难度大
网红零食品牌陷食品安全风波已不是第一次。包括三只松鼠、盐津铺子在内,此次风波中的零食品牌,有质量问题“黑历史”的并不在少数。
2017年年初,中国消费者协会对外发布的2016年“双11”网购商品质量测试报告显示,抽查的144款样品中有34款样品的相关测试评价指标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网红零食”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等“榜上有名”;2017年8月1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3批次食品不合格情况,其中就包括三只松鼠的开心果,不合格的原因则为霉菌超标1.8倍;2019年年底,有用户称在京东三只松鼠旗舰店购买的“足迹面包”中吃出了苍蝇;今年11月2日,记者在黑猫投诉上发现,三只松鼠相关投诉高达666条,内容大多指向产品质量问题,如吃到毛发、虫卵、产品发霉变质等。
此次“致癌风波”中另一个品牌良品铺子,过去也曾曝出过不少质量问题。在2016年底,四川省成都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良品铺子子公司四川良品铺子食品有限公司邛崃临邛东街店销售的金针菇(香辣味)不合格;2017年2月,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良品铺子子公司湖北良品铺子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分装的一款生产日期为2016年1月10日的原生腰果,产品抽检不合格,原因是霉菌超标;黑猫投诉上,良品铺子相关投诉高达462条。
质量问题接连不断,或与网红零食代工模式有关。据三只松鼠招股书披露,公司上游为原材料供应商、加工厂商、产品研发机构,下游为仓储物流服务商等。从产品整个生产交易环节来看,产品的生产加工是交由代工厂做,而三只松鼠负责包装与销售。代工模式虽然可以让企业“轻装上阵”,但产品交给代工厂做,监管难度就增加了许多。
朱丹蓬认为,三只松鼠产品质量问题频发,与其质量内控体系有很大关系,对代工厂的质量以及产品标准等监管力度不足,是出现上述问题的核心。既然选择采用代工模式来拓宽商业版图,那么就必须配套以完善的品控监管措施来保障产品质量。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三只松鼠的销售费用高达14.47亿元,占其营收的比重达20%,而研发投入只有3579.72万元,只是销售费用的2.4%,占营收总额的比重更是只有0.48%。盐津铺子、良品铺子也存在这样的情况,今年前三季度,盐津铺子的销售费用为3.35亿元,研发费用为3050.45万元;良品铺子的销售费用为1.12亿元,研发费用为126.35万元。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网红零食品牌通过技术研发完善品控监管系统这件事,显然还没有做好。
“在这个节点发生‘致癌风波’这样的事,肯定会引发舆论风暴的。”朱丹蓬说,因为疫情之后,消费者已经把食品安全以及自身的大健康作为贯穿日常的管理元素,通过工艺的升级让国人的健康安全系数提升,将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抓手。记者 周中雨
免责声明:中国食品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承担全部风险与责任。 网站转载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有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