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31亿斤 今年全国粮食总产量稳中有增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2年粮食产量数据的公告。根据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调查,202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730.6亿斤,比上年增加73.6亿斤,增长0.5%,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22年全国粮食再获丰收,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应对复杂严峻国际环境、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奠定了坚实基础,为稳定全球粮食市场和食物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202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730.6亿斤,比上年增加73.6亿斤,增长0.5%,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全年粮食实现增产丰收
公告显示,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18332千公顷(177498万亩),比2021年增加701千公顷(1052万亩),增长0.6%。全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5802公斤/公顷(387公斤/亩),比2021年减少3.3公斤/公顷(0.2公斤/亩),下降0.1%。全国粮食总产量68653万吨(13731亿斤),比2021年增加368万吨(74亿斤),增长0.5%。
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有23个省份的粮食增产。其中,河南上一年由于洪涝灾害造成减产,今年恢复性增产49亿斤;新疆、内蒙古、山东、山西、吉林粮食增产均超过8亿斤。
黑龙江是我国产粮第一大省,去年粮食产量1573.5亿斤,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1.5%,连续12年位居全国第一。据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负责人介绍,今年11月初,黑龙江秋收生产已全面告捷,实现“十九连丰”。
内蒙古自治区现有耕地面积1.72亿亩,耕地总量位列全国第二,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和8个粮食规模调出省区之一,玉米、大豆、马铃薯等主要粮食作物和谷子、高粱、绿豆等杂粮杂豆产量居全国前列。今年,内蒙古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达到780.1亿斤,比上年增加12亿斤,连续5年保持在750亿斤以上。
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2022年,中央继续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稳定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政策,先后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400亿元,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各地压实粮食生产责任,强化耕地用途管制,通过退林还田、间套复种、农田连片整治等方式,挖掘面积潜力。
国家发改委党组成员、粮食和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丛亮表示,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具体有五大表现,即粮食产量实现高位攀升、粮食生产基础不断夯实、粮食流通保持高效顺畅、粮食应急保障更加有力、粮食市场运行总体平稳。
目前,全国标准仓房完好仓容7亿吨,仓储条件总体达到世界较先进水平。现有粮食应急加工企业6000家、应急供应网点5.3万个、应急储运企业4199家、应急配送中心3047家,有能力应对各类重大自然灾害和公共突发事件。
近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国际粮食市场波动较大。与之相比,我国粮食市场供应充足,运行保持总体平稳,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丛亮表示,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是好的,做到了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而且里面主要装中国粮。未来,我们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始终牢牢把住粮食安全的主动权,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2022年,全国夏粮和早稻产量分别为2948.1亿斤和562.5亿斤,比上年增加28.9亿斤和2.1亿斤。今年南方地区持续高温干旱,对秋粮生产造成不利影响。中央财政紧急安排农业生产和水利救灾资金,各地全力抗旱救灾,强化田间管理,特别是近年来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对农业防灾减灾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11月,农业农村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在有条件的地区试点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以提升粮食产能为首要目标,抓好耕地保护和地力提升,加强与大中型灌区建设和改造的统筹衔接,着力固根基、扬优势、强弱项,强化保护利用,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持续推进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实践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为高质量建设高标准农田发挥引领作用,进一步夯实粮食安全基础。
据悉,2021年贵州省启动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提升行动,截至2022年12月9日,全省已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254万亩,预计将超额完成260万亩年度任务。据吉林省农业农村厅披露,吉林省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400万亩,占全省永久基本农田的53%,今年吉林省新建高标准农田550万亩,创历史新高。
按照试点要求,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工作按区域特点,划分为整地市级、整县级和整灌区等三类。首批在部分地区先行择优支持不超过20个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率先将一定区域内符合立项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编辑 李闯)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食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内容、版权和其他相关问题,请速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