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贡献力量 代表畅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对此,党的二十大报告专门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土地权益,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党的二十大报告绘制出的发展蓝图,令人振奋。
多位党的二十大代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致认为,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重要部署,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任务。要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绘制的路线图,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贡献力量。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
对此,安徽省凤阳县小溪河镇小岗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周群之代表深有感触。
“今年虽然略有减产,但亩产也达到了650公斤。”周群之说,小岗村在大旱之年仍能稳产,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密不可分。近年来,周群之带领小岗村着力做优一产,紧抓高标准农田治理,完成了1.3万亩农田有效治理,真正做到了“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对于我国粮食安全形势,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丛亮代表信心十足,“未来,我们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始终牢牢把住粮食安全的主动权,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丛亮说,下一步,将加大耕地保护和农田建设力度,严守十八亿亩耕地红线;强化现代种业等科技支撑,实现种源自主可控,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和应用水平;优化生产布局,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加强收储调控,强化粮食产购储加销协同保障,完善监测预警体系,保持合理储备规模;开展节粮减损,促进粮食节约和营养健康。
发展特色产业拓宽增收渠道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对此,浙江省淳安县下姜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姜丽娟代表感到十分振奋且信心十足——这些年,下姜村通过农文旅融合闯出了一条增收致富之路。现在的下姜村,早已从贫困村发展成了农家乐、民宿忙、瓜果香、游客多的富丽乡村。
现在,下姜村与周边的24个村抱团组建了“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体党委,通过资源整合、产业联结,打造了共富联盟,培育了乡村旅游、红高粱、中药材、农特产品四条特色产业带。同时,还推出了“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体,构建地域公用品牌,大大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
“现在老百姓都说,‘大下姜’的成立让他们的收入每年都在以平均10%以上的增速增长,这个也是要让下姜村的发展成果真正意义上变成‘大下姜’老百姓共享的红利。”姜丽娟说。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柘汪镇党委副书记,西棘荡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钟佰均说,要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指明的方向,扎实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1998年2月,钟佰均担任西棘荡村党支部书记,当时的西棘荡村交通闭塞,村集体负债17.6万元。在带领村干部们深入调研后,钟佰均把目光锁定在废旧渔网回收加工上。2000年,西棘荡村第一家尼龙颗粒加工厂投产,当年就盈利40多万元。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村里循环经济产业园总产值达到20亿元,税收突破4500万元,去年村集体收入160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4.25万元。
对于下一步的计划,钟佰均已经有了设想,“要大力发展西棘荡村的循环经济产业,利用占地1036亩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发展海洋渔业资源的再利用产业,大力推进产业链招商,目前已经有4家企业入驻。今后,将进一步打通再生尼龙上下游产业链,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市场的竞争力,让村民因产业而致富,村庄因产业而兴旺”。
推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乡村要振兴,必须从当地实际出发。
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朱有勇代表,是中国工程院在云南省澜沧县驻村科技特派员。他所在的蒿枝坝村脱贫摘帽后,农民的口粮从粗粮换成了大米。
但是,蒿枝坝村没有水田,只有旱地。针对这个问题,朱有勇带领团队成功研发了水稻旱地种植的新技术,实现了水稻上山旱地种植,解决了口粮生产难题,“水稻上山很受农民欢迎,今年云南推广了50万亩,蒿枝坝村推广了405亩,最高亩产788公斤,最低亩产634公斤,总产28万公斤。蒿枝坝村277人,人均产量超过了1000公斤”。
“每个村有每个村的特色,只有找准更具自身特色的优势项目,把这方面做大做强,才能更加扎实地推动乡村振兴。”周群之说。
周群之说,小岗村目前有两大特色优势产业——农产品深加工和乡村旅游。
在农产品深加工方面,小岗村在近年来大力招商引资办工业,吸引了众多粮食加工企业前来投资生产。现在,总投资1.3亿元的小岗振兴粮油项目即将投产,总投资5.6亿元的小岗新锣食品项目签约落地,小岗健康食品产业链雏形初现,农业产业化发展迈出新步伐。在乡村旅游方面,小岗村已经形成红色文化体验区、乡村休闲度假区、乡村游乐区三大旅游板块,近3年来累计接待游客200多万人次,培训学员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6亿元。
“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和乡村旅游,可以让村民就近就业,真正实现了让村民安居乐业的目标。今后,我们要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的方向,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周群之说。(编辑 李闯)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食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内容、版权和其他相关问题,请速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