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工业》主办

中国食品新闻网

【两会委员说】政协委员李武:这两项农业工作很艰难,但必须做!

2021-03-15 10:38:26来源: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今年我的提案关注两个农业难点问题。要解决,都离不开农资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3月3日,全国政协开幕的前一天晚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研究员李武刚到两会驻地,便接受了记者的电话采访。

  李武委员准备的两个提案,一个是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一个关于化学农药的科学使用。他说:“这两个问题之所以有难度,是因为‘十三五’期间都取得了很大进步。‘十四五’期间,我们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就需要做得更好。”

  重返洞庭湖

  去年12月上旬,李武委员再次来到洞庭湖调研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效果。“在整个长江经济带的污染防治中,洞庭湖面源污染的治理仍然是难点。”李武委员说,这里的现状很有代表性,说明我国农业农村形势复杂,农业面源污染量大、面广的基本态势尚未根本扭转。

  “要有针对性地重点支持专用新型肥料、高效安全新农药、经济实用生物农药等产品研发;秸秆和畜禽粪便处理新技术、施肥施药新装备新技术、无磷洗涤剂等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与示范推广。”李武委员调研发现,农业面源污染是造成水污染风险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水污染物排放量中,总氮和总磷农业源是重要贡献者。农业源中总氮的贡献种植源大于养殖源,总磷养殖源大于种植源。

  “农业环境问题研究要有超前意识,事前的预警、防治比治理更重要、更经济。”李武委员建议,从源头上解决农资投入品的问题,还要稳定和扩大研发队伍,持续开展研究。

  “十三五”期间,在科技部统一领导下,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等相关部委通力合作,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支农业环境污染源及防治产业链、一体化实施技术研发优势团队,重点围绕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高发区和典型区,在基础研究、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集成示范等方面取得显著、突破性进展。李武委员认为,“十四五”应在进一步优化中保持稳定和适当扩大,研究内容进一步深入扩展。

  此外,他还提出要进一步提高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执法监管水平。他给出了若干建议:重点开发基于县域农业面源污染发生的在线监测和辅助决策系统;探索形成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奖惩机制、警民互动监管机制;尽快建立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监管信息化管理平台,提升执法监管水平等。

  揪心的3%

  2020年履职期间,还有一个数字让李武委员非常揪心:蔬菜连续8年的农残抽查合格率都在97%左右,也就是说市场上有3%左右的蔬菜农残检测不合格。

  “应该说,经过近20年努力,我国农产品安全有很大改观。”李武进一步指出,在97%的基础上再提高确实很难。这与蔬菜的生长特性有关。他解释,蔬菜、水果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是同时进行的。很多西红柿、茄子、黄瓜、辣椒、扁豆等蔬菜一边要保证植株的生长,一边还要陆续采收,就避免不了持续用肥用药。如果不按照规范用药,就会造成蔬菜上市农残超标,风险性提高。

  “老百姓提到农药残留,还是心有余悸,是很可以理解的。”李武算过一笔账,我国有14亿人口,每年蔬菜消费量有七八亿吨,如此庞大的基数,即便是3%的不合格率,绝对数量也很可观。如果某一个单位、学校、幼儿园买到了不合格的蔬菜,对消费者来说就是100%。

  “在97%的基础上,再提高1~1.5%个百分点,很艰难。但为了农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做。”李武坚定地说。他提出要进一步减少我国农作物种植过程中病虫害防治单位面积化学农药使用量,提高农药利用率。以此降低农产品农药残留量,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他从推广、应用、器械等方面给出四点建议:一、加强农药经营监管和培训力度,提升农药经营从业人员素质。二、加强科技培训,提高农业生产者科学用药水平。三、推进植保器械更新换代,杜绝“跑、冒、滴、漏”,加强省力高效植保器械的研制与引进,提升农药使用效率。四、完善减量增效补偿机制,加快植保新产品和新技术推广。各级政府应加大对植物源农药、生物农药、害虫天敌等使用的补贴力度,加快植保新产品和新技术推广,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李武重点提到,我国在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农药开发力度不太够,专用农药较少。建议国家支持加强植物生理、植物病例,以及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研究。

  农业高质量发展应该包含品质和安全两个层面。李武说:“不可否认,目前我国还主要靠农药、化肥来支撑高产量。要实现安全、品质和产量之间的协调,还需要在农业生产资料上下足功夫。”


0
0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