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状元话说大闸蟹的前世今生,蟹史您知多少?
中华五千年的食蟹历史俨然已经形成了一种“蟹文化”,融入在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洪流中。在上海青浦的淞泽文化、浙江余杭的良渚文化层的发掘时发现,在我们先民食用的废弃物中,就有大量的河蟹蟹壳,这表明中国人吃蟹的历史十分悠久。
相传几千年前,大禹在江南治水,派壮士巴解督工,治水期间人们饱受一种双螯八足,形状凶恶的甲壳虫侵扰,严重妨碍治水工程。它不仅偷吃稻谷,还会用螯伤人,人们把它称为“夹人虫”。巴解想出一法,用沸水烫死这些“夹人虫”。被烫死的“夹人虫”浑身通红,发出一股引人的鲜香。被香味吸引的巴解把“夹人虫”的甲壳掰开,大着胆子咬一口,谁知味道鲜透,比什么东西都好吃,于是人人畏惧的害虫一下成了家喻户晓的美食。大家为了感激巴解,在解字下面加个虫字,称“夹人虫”为“蟹”,意思是巴解征服“夹人虫”,是天下第一个食蟹人。
而在《周礼·庖人》里记载的周天子吃的那种“青州之蟹胥”,就是中文典籍里关于螃蟹最早的记载了。由此看来,蟹真是一种古老的食材,甚至比我们现在吃的大多数食材都要久远得多。
写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世说新语》中就讲了一个关于吃螃蟹的经典故事,说晋朝名士弼柞喜好饮酒吃蟹,曾说过“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这样的名句。弼柞醉酒吃蟹的姿态还成为了后世文人墨客模仿的对象,吃螃蟹的风气由此带动。
随着唐朝、宋朝经济发展,人们对饮食的要求也变得精致起来。苏州,成了全国食客汇集的地区,苏州的蟹,自然也就成了大家追捧的蟹。《平江纪事》有记载:“吴中蟹味甚佳,而太湖之种差大,殻亦脆软,世称湖蟹第一”。
到了宋代,古人对螃蟹分类的诸多方法开始出现,甚至还出现了专门讨论烹饪螃蟹的专著。螃蟹的菜品也相继问世,比如著名的“洗手蟹”、“蟹酿成”等。前者是南方精致烹饪的典范,吃的是风雅;而后者是北方人豪迈的吃法,吃的是新鲜。此外,蟹黄包、蟹肉馄饨等后世美食也在当时相继出现。
民国之初,北京四大名医之一的施今墨每年深秋必南下行医。其实他南下行医只不过是个幌子,吃螃蟹才是他的最终目的。这位老夫子更是把各地出产的蟹分为六等:一等为湖蟹,阳澄湖、嘉兴湖出产的为一级,邵伯湖、高邮湖出产的为二级。二等为江蟹,芜湖出产的为一级,九江出产的为二级。三等为河蟹,清水河出产的为一级、浑水河出产的为二级。四等为溪蟹,五等为沟蟹,六等则为海蟹。
时至今日,蟹香浓郁,膏红味美的大闸蟹受到越来越多食客的追捧。随着消费水平的提升,吃大闸蟹的人也越来越多,大闸蟹日渐成为大家秋季必备的美食。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