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工业杂志社主办

中国食品新闻网

连锁门店1000家!从投资模型谈喜姐炸串的资本价值

2021-06-07 13:42:10来源: 中国食品新闻网

  近两年,经历了疫情持续的冲击,“发展低迷”成为餐饮行业的“集体症候”,“所有品类都值得重做”成为全新共识。传统品类和餐饮模式亟待变革,在消费降级的背景下,小吃小喝异军突起,市场规模直逼近4000亿!其中,“串串”作为一直活跃在街头各处的民间小吃,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伊始,便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五花八门的细化分类如火锅涮串、冷锅串串、烧烤串串……皆是当下市场的热门分类,激起了市场年轻人群的消费潜力,已成红海之势;曾经在街头靠小本盈利的炸串串也逐渐吸引目光、跻身亟待开发的蓝海领域。

  “有品类,无品牌。”一度是炸串小吃的title,而集乐川串串、徐州炸串和北方串串特色于一身的喜姐炸串,已成为炸串界的头部品牌。2018年至今,品牌快速扩张,连锁门店数已突破1000家、广受消费者喜爱和信任。

  那么它的商业模式是怎样的?资本价值又如何呢?

  资本评估一个项目的考核标准有很多,无非是盈利能力与商业模式闭环,盈利能力决定了这个品牌的赚钱可能,商业模式闭环决定了这个品牌赚钱的速度快不快。曾创下“9平米小店日流水7万”的喜姐炸串,综合毛利率高达60%、加盟商平均月赚几万、更有“月流水43万”的“神仙加盟店”——在不以翻台率论天下、低成本盈利的小吃行业里,喜姐“高坪效、高人效”的盈利能力有目共睹、有口皆碑。

图片.png

  喜姐炸串商业模式也实现了闭环。喜姐炸串在创立之初就有“百城万店”的规划,并提出“一个成功的企业不仅要有成长性,而且要有可持续性,要有稳定性。”的理念,对于喜姐来说,实现这个目标的“护城河”,是独立的品牌供应链。纵观整个餐饮行业,能成为巨擘的餐饮品牌,都有着这样一个共性:发展自己的供应链体系。喜姐曾经调研了小吃界大牛正新鸡排,发现他们所有的产品都是工厂做好,配送到门店。“只有工业化产品才能产生规模化效应。”喜姐品牌创始人王宽在品牌创立初期,便建立了完善的中央厨房,实现了全产业链配送。供应链体系的搭建为喜姐迅速扩张打下了扎实的根基:一方面,可以实现规模效应,门店扩张更多,采购成本会逐步降低;同时,工厂统一配送,经过层层检测,食品安全也能更加放心,炸串品质也能做到统一。需要自己动手的环节少了,对餐饮店老板的要求也相对较低了,餐饮小白只要有启动资金,有合适的地段选择,就可以自己开一家喜姐炸串加盟店。目前,喜姐炸串已经在全国有8个分仓,40多家合作工厂,后端供应链能支持至少2000家门店。

  而针对广大加盟商们“会不会被割韭菜”的顾虑,喜姐炸串也以实际行动做出了保证:第一,再难也坚持「产品至上主义」。都说做餐饮“一定要紧跟时代风向。”在很多餐饮人看来,“时代风向”就是快、就是新;但大批“求新、求快”的网红店迅速没落的事实,却给了我们更多的警示:餐饮红利时代已经过去了,想要靠“形式主义”出圈,实属缘木求鱼;真正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品牌,都不是运气,而是靠常年的坚守:精耕细作,才是王道。

  ——在喜姐,“精耕”的是口味,“细作”的是对原料的筛选和对单品SKU的把控:从食材选择、穿串、配料密调,再到烹炸时长调整、设备不断优化、成品口感不断精研迭代……喜姐对产品的执着渗透到了每一个环节,市场反馈也自然漂亮又有说服力;而喜姐从不会为了“争多”而不顾“精”,每一款新品的上新,都有完整成熟的研发周期,一定是先保证“好吃”,再看是不是“市场流行的爆款”。

  第二,喜姐品牌对于加盟商们的痛点,也是切实从需求出发来制定市场战略的:对于个人而言,做餐饮的“重中之重”——口味,是很难做到招徕稳定客群的,已成品牌的喜姐可以长期为加盟店稳定输出新品和被市场反复验证的好口感;单店没有大量的经验总结,面对新时代的消费者和变幻莫测的市场,试错成本很大,而喜姐成熟强大的运营团队,可以点对点进行模式嫁接和指导,并全程帮扶门店攻业绩;喜姐强大的品牌影响力也可以为加盟商做背书、持续为门店赋能。


0
0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