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工业》主办

中国食品新闻网

辐照食品:核技术保鲜到餐桌

2020-10-13 15:26:28来源: 科普时报

  作为一种休闲零食,泡椒凤爪深受人们喜爱,但很少有人注意到许多品牌的泡椒凤爪包装袋上都印着“辐照食品”四个字,更很少有人知道这四个字的含义。

  “辐照食品”表明这些泡椒凤爪是用辐照技术,即利用钴-60、铯-137等放射源进行消毒灭菌。

  根据我国相关食品规定,经过辐照处理的食品需予以明示。辐照技术处理过的泡椒凤爪,保质期可在1~6个月甚至更长,而普通的凤爪,如果不添加防腐剂,只能存放2~3天。

  许多人一听到核技术首先想到的是核电站,而对于辐照灭菌这类的民用核技术很陌生。本文就来聊聊钴-60与泡椒凤爪的故事,和大家一起真切感受一番我们身边的核科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放射性同位素和电子加速器研制成功,为辐射技术提供了简单廉价的辐射源,促进了射线处理食品研究的发展。利用放射性元素的辐射作用进行杀菌消毒的食品被称为“辐照食品”,美国、苏联、日本和欧洲各国对“辐照食品”开展了大规模研究。

  1958年,苏联批准用钴-60照射抑制马铃薯发芽,并在世界上首次批准经辐照处理的仓贮谷物供人食用。

  1970年,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主持,世界卫生组织参与,24个国家共同制定了国际食品辐照计划,对食品辐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研究,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认为辐照处理实质是一种物理过程,与热加工和冷藏类似,并于1976年第一次无条件地批准了鸡肉、番木瓜、马铃薯、草莓和小麦五种“辐照食品”,之后又相继批准了辐照稻米、鱼、洋葱、香料、鲜猪肉等“辐照食品”。

  1980年,这三个组织在日内瓦召开“辐照食品”卫生安全性联合专家委员会并发表声明:“对于任何食品,当其总体吸收剂量不超过10kGy(Gy是一个基本的计量学单位,1戈瑞相当于辐射授予每千克质量组织或器官的能量为1焦耳)时,没有毒理学危害,不再要求进行毒理学实验,同时在微生物学和营养学层面也是安全的”。可以说,这一声明充分肯定了“辐照食品”的安全性,大大推动了辐照食品的商业化发展。至1999年,10kGy的标准也被突破,三个组织的联合研究认为,超过10kGy的辐照对食品同样不产生安全性问题,可见“辐照食品”的安全性是有充分保证的。

  我国从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进行食品辐照加工研究,经过五六十年的发展,有关理论、工艺和产业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根据资料,2005年我国已批准的“辐照食品”已包含7大类56个品种,“辐照食品”产量达到14.5万吨,占世界辐照食品总量36%,产值达35亿元。近10年来,“辐照食品”产业规模更是迅速扩大。以泡椒凤爪为例,川渝两地凤爪食品产业已达约200亿元,基本都是靠钴-60放射源进行消毒杀菌。

  辐照技术在食品行业中,主要应用于食品的灭菌和杀虫、鲜活食品的保鲜、延迟成熟或生殖成长、抑制发芽等。除了泡椒凤爪,常见的“辐照食品”还有香辛料、冷冻食品、脱水蔬菜、熟畜禽肉、白酒、保健品。

  辐照技术在全世界能流行起来,是因为技术本身具有传统技术无可比拟的优点:

  无需接触食品,快捷方便,也能避免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二次污染;

  杀菌效果彻底,还可以根据产品的要求调节辐照剂量,达到不同的杀菌程度,直至完全灭菌;

  无残留、无添加,比使用防腐剂等化学方法更加安全,也不会污染环境;

  不改变食品本身的温度、湿度、外形和色香味等,最大程度保持食品的营养和风味。

  除了辐照灭菌保鲜,核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还有辐射诱变育种、辐射不育防治害虫、低剂量辐射促进农作物生长发育,并提高产量等方面的应用。(李璐)



免责声明:中国食品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承担全部风险与责任。 网站转载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有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0
0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