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届福建省科协年会专项活动——食品科技高峰论坛近日在福建省晋江市举办
第二十一届福建省科协年会专项活动——食品科技高峰论坛近日在福建省晋江市举办。福建省科协二级巡视员杨采薇,泉州市政府党组成员蔡天守,福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林键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来自省内外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以及食品产业界人士近180人到会交流。论坛内容涵盖大会报告、青年论坛、科企对接会等多项内容,并围绕“食品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食物的化学组成及其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飞跃性地提升了人类对食物的认识。浙江工商大学教授、福建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名誉理事长饶平凡从细胞食品学角度出发,阐释了从细胞层面对食品的认识。饶平凡介绍,加工过程带来的化学变化有限,却能使细胞由生变死、细胞膜由完整到破碎,改变了食品感官与生物学特性。细胞食品学不仅将使食品科学成为有层次的学科,更能为食品加工所面临的难题提供最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案。
传统发酵食品因其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但自然接种的生产方式,可能导致产品存在批次稳定性差、生产效率低和食品安全不可控等问题。对此,江南大学副校长徐岩在《基于组学的白酒生态发酵技术进展》主题报告中提出生态发酵技术的概念,他解释,生态发酵技术基于微生物生态学原理、微生物学原理及微生物组学技术,由上游的发酵微生物菌群结构技术、中游的核心功能微生物菌群重组技术和下游的发酵过程控制技术三大部分组成。运用生态发酵技术有望实现传统发酵食品的稳定、效率和安全生产。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对食品口味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高。上海交通大学刘源教授在分享团队研究成果时介绍,以鲜味感知过程为线索,探讨了目前食品鲜味感知的研究进展和在关键机制方面取得的最新突破,并展望了食品鲜味感知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未来食品个性化需求和智能制造等提供科学支撑。
随着食品加工业逐步迈向智能化,以无损检测技术为主流的快速、在线检测技术已在食品加工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集美大学、江苏大学教授陈全胜分享了他与团队近10年围绕食品质量安全快速无损检测新理论、新方法和新装备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成果:一是提出了食品品质多传感融合的智能化评价新思路,创制出个性化的仿生传感器,构建智能化评价模型;二是研发了食品品质安全的快速高灵敏检测新技术,开发了便携式和智能化检测新装备,为食品加工和流通过程快速、在线检测提供保障;三是研发了基于无损检测技术的食品加工过程在线监控新技术,实现了食品传统加工工艺智能化升级。成果推广和应用,可提高食品加工过程智能化水平,克服传统食品加工能耗高、效益低和质量不稳定等缺点,对发展绿色、低碳的现代食品加工业具有一定的贡献。
论坛同期举办了食品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科企对接会。晋江市科技局局长蒋家兴在致辞中表示,食品产业是晋江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未来重点打造的支柱产业,必须坚持走科技创新道路,引领食品产业往功能性及特色化方向发展,晋江市科技局将为产学研的深度合作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助推全市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福州大学食品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兼福建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倪莉介绍了学会概况,尤其是学会在开展科技评估、成果论证与转化、科技人员培训、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等方面的工作,希望能进一步加强会企和科企对接,凝聚广大科技界、学术界和产业界的智慧力量,助力晋江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编辑 李闯)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食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内容、版权和其他相关问题,请速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