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工业》主办

中国食品新闻网

“吃瓜自由”是如何实现的

2022-08-17 11:49:23来源: 农民日报

——专访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许勇

立秋时节,在杭州市临安区天目山镇杲村村文化礼堂,孩子们在参加“啃秋”吃西瓜活动。 胡剑欢 摄 新华社发

炎炎夏日,西瓜成了我们必不可少的“消暑神器”。清甜的西瓜咬一口让人心旷神怡,吃下去沁人心脾。炎热的天气里能够大口大口地吃瓜让人幸福感瞬间翻倍。据了解,我国是世界上西瓜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产量最高的国家。那么,我国的西甜瓜产业发展如何,我们是如何实现吃瓜自由的?为此,记者专访了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许勇研究员。

问:目前我国西甜瓜产业发展如何?西瓜产业技术取得哪些进展?

答: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支持下,我国西甜瓜产业近十多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西甜瓜单产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产量成为世界上最高的国家,西瓜和甜瓜总产量分别占全世界总产量的61%和50%,西瓜甜瓜自给率分别为99%和100%。成果体现在三方面:

一是初步形成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周年化的现代产业新体系。西瓜甜瓜生产布局呈现科学化、区域化和产业化的特点,产业发展进一步向优势产区集中,西瓜中南和华东主产区产量分别占全国的39.2%、31.8%。甜瓜华东、中南、西北地区产量分别占全国的27.8%、23.9%、25.9%。西瓜流通及销售半径扩大,实现了周年、四季安全均衡供应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二是产业科技支撑作用显著,生产能力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西甜瓜基因组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西甜瓜育种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八大模式”下新栽培技术集成优化并快速应用,嫁接苗集约化技术、肥水一体化智能管理与垄膜沟灌技术、农药化肥减量与简约化生产技术及优质高产长季节栽培模式、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农机与农艺融合技术等不断创新。通过“良种”与“良法”相结合,我国西甜瓜生产能力大幅度提升,西瓜甜瓜单产水平均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倍左右。

三是优质优价机制基本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带动了我国西甜瓜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推动我国西甜瓜新品种与优良生产技术的对外输出,东南亚国家冬季生产成为我国冬春季西甜瓜供应新热点。西甜瓜市场供需保持基本平衡,价格季节性波动幅度呈逐渐减小趋势,优质优价机制逐渐形成。“互联网+西甜瓜”、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快速发展,带动了我国西甜瓜产业高质量发展。

问:我们如何实现了“吃瓜自由”?有哪些关键技术、关键品种?

答: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全面总结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西瓜产业发展规律,与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经作处积极合作,以全球大市场与全产业链的系统思维,制定了西瓜产业竞争力提升方案,开展了“六大”优化行动,即优化产地布局,优化主导品种,优化种植设施与生产方式,优化组织管理模式,优化销售与品牌运营模式,优化全产业链信息管理体系。通过优化我国西瓜优势主产区布局,推动了西甜瓜生产优势主产区集中度的不断提升,实现了生产要素与市场资源最佳配置。主产区阶梯式分布,在适宜气候正季生产、周年均衡优质供应;区域产区零散分布,都市周边就近区域、设施条件提早延迟生产,农旅结合保障精品优质供应。近十年来我国西甜瓜产业集中度得到快速提高,西甜瓜生产大县(3万亩以上)合计播种面积占全国总播种面积的63.7%。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命名的国家级西瓜甜瓜之乡、地理标志产品的名优产区超过30多个县(乡镇),西甜瓜组织化生产与品牌化合作社与企业居行业前列。

以优质差异化品种为龙头,带动品种—品质—品牌全产业链的提质增效。牵头绘制了全球第一张西瓜全基因组精细图谱与变异组图谱,构建了优质抗病分子辅助育种技术体系,构建了1800份种质资源和300份审定DUS测试(植物新品种测试)西瓜甜瓜品种核酸指纹库,牵头制定了西瓜甜瓜分子检测行业标准,为种子法实施与品种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撑。通过精准定向育种,培育出一批优良西瓜品种。江浙地区以麒麟瓜为高品质西瓜的代表,在吴明珠院士培育的“8424”西瓜的基础上,先后出现了“京嘉301”“苏蜜518”“美都”等类型新品种,支撑了高品质中型瓜在全国发展;黄淮海地区是初夏西瓜上市主产区,以“京欣”与“甜王”类型为主。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培育出“华欣”“京美”系列的当家品种,不断提升了黄淮海地区西瓜简约化与标准化生产水平,产量不断攀升,品质不断优化;同时,在疫情与电商新业态双重推动下,小型西瓜异军突起,面积大幅度提升,种植区域不断扩大,其中新品种不断涌现与栽培技术不断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京颖”“京美2K”“京彩”与“苏梦”系列品种的带动下,各地小型西瓜品种面积成倍上升,价格周年波动不大,生产区域从以北京等大城市周边为主,转向河北、山东、河南、辽宁等西瓜主产区地区。同时利用甘肃等西北地区冬春季日光充足的气候优势,在武威、五原等地开展日光温室周年3—4茬生产,亩效益2万多元,不仅为西北贫困地区产业扶贫摸索出一条乡村振兴的路子,还探索出以品种—品质—品牌为链条的产业化开发之路。

构建简约化栽培技术模式,推广绿色防控新技术,引领西瓜产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在全国推广了全程机械化耕作、集约化嫁接育苗、蜜蜂授粉、优质提升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等技术,西瓜优质商品率大幅度提升。通过普及健康嫁接苗生产技术,西瓜集约化育苗居全行业首位。采用水肥协同共效、实时定量调控技术,可节水30%以上,节肥20%左右,增产10%以上;通过全程机械化耕作技术推广,西瓜生产集中度与单户规模均居瓜菜产业前列,现代化农场雏形已经基本具备。

研发推广优质品控技术,提升品牌化的质量管控技术水平。引进研发集成西瓜质量在线无损检测与分级包装生产线,通过全透射近红外光谱系统,快速、无损伤对西瓜糖度、重量、空心、颜色和形状的检测与分级,实现自动化上料及机械卸料包装,实现省工省力,分级包装过程的标准化。

依据全国乃至周边国家不同生态地区与生产设施禀赋,选择最适宜季节、最适宜地区组织生产,与优秀生产商采用订单、共享、联合、股份等方式合作,让最好的农户以标准化生产形成品质最优、相对成本较低的产品。通过终端合作或品牌化企业的销售实现优价及产品周年品牌化销售。这种组织方式将成为我国未来西瓜产业变革的潮流,并将成为改变我国瓜菜生产与供应的一种新业态。

问:目前西瓜产业发展面临什么问题?有哪些建议?

答:我国的西瓜面积从改革开放初期800万亩发展到上世纪末3300万亩的高峰,进入本世纪西瓜生产规模在不断下降,最终维持在近些年的2200万亩规模,但我国西瓜单产不断提高,是世界平均单产水平1.3倍。西瓜已经成为我国低、中、高档餐后果盘标配,四季周年消费质量水平稳步提升,消费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3倍,占我国夏季水果销售的50%。西瓜生产规模大、集中度高,单户种植面积大,目前呈现出单位土地的比较效益降低的趋势,其重要原因还是用工多,人工成本大。需要加强科技创新,实现原始技术突破。通过智能装备技术突破,实现嫁接机器代人工;通过优异育种资源创新,实现西瓜免整枝免授粉;通过采后机械、质量无损检测与分级包装自动化技术与装备研发,降低劳动强度与人工成本。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的持续投入与产业化示范,完全有可能在近10年内取得突破。(编辑 李闯)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食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内容、版权和其他相关问题,请速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0
0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