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工业》主办

中国食品新闻网

“果盘子”蕴藏乡村振兴“新”密码

2022-09-02 16:03:50来源: 中国食品报

曾经每斤200元的“葡萄中的爱马仕”——阳光玫瑰价格最近大跳水,相关话题登上热搜。价格的降低与果业人的努力密不可分:培优品种、提升品质、打造品牌,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推出了一批批叫得响的优势特色水果。作为果业大国,我国水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为世界第一,在我国种植业中,水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常年居第三位。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水果品质的要求也不断提升,果业人也通过推动水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推新品 “摇钱树”也要更新换代

好种子是强产业的基础。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种子向来是整个农业产业链的起点和根基,由于技术含量高、市场价值大,种子也被誉为农业的“芯片”。从自主品种角度看,我国水果自主知识产权品种占比较低,苹果、葡萄等主栽品种以国外引进品种为主。为此,国内科研院所加大新品种研发力度,在原始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以葡萄为例,近几年来,国内育成新品种100余个。

尼娜皇后香味浓郁,瑞都科美脆甜爽口,瑞都红玫肉软多汁……在日前于广西南宁举办的首届适合广西栽培种植葡萄新品种鉴评会上,100多个葡萄品种让与会人员大开眼界。

得益于避雨栽培和一年两收栽培技术的应用,广西已成为我国新兴特殊优势葡萄产区。据统计,2020年广西葡萄栽培面积48.48万亩,产值达75.09亿元;2021年栽培面积47.01万亩,产值达84.72亿元,扣除酿酒葡萄,鲜食葡萄平均亩产值1.9万元。

“葡萄产业在广西水果千亿级产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该产业正向百亿级目标冲刺,有关部门在品种选育、新品种推广等方面大有可为。”广西农科院葡萄与葡萄酒研究所所长谢太理说道。

实际上,长期以来全球葡萄优势栽培区域位于温带冷凉区域。广西属于南亚热带气候,被业界划分为葡萄种植次适宜区。但广西另辟蹊径,锁定热区葡萄领域持续发力,研发实力不断增强,广西也由葡萄种植次适宜区转变为特殊优势种植区。

广西农科院葡萄与葡萄酒研究所自成立以来,整合全区多家科研、生产、示范单位的研究力量,建立了一支50多人的热区葡萄产业研发队伍,突破热区葡萄栽培瓶颈,引育了耐热、抗病、低需冷量、无核、适宜一年两收栽培、丰产优质等适应热区气候特点的葡萄新品种。

在南宁市兴业县洛阳镇大礼村,村民们通过种葡萄过上了好日子。“第一年种葡萄我种了两亩,当年每亩收入近7万元。村里人看到种葡萄好赚钱,第二年有十几户跟着种。”大礼村第一书记李其利说。

目前,研发团队共审定葡萄新品种12个,开展杂交组合60余个,获得杂交苗2万多株,筛选杂交优系60余个,筛选出适宜广西气候栽培的品种16个。初步掌握了热区葡萄叶片光合特性,发现了多个与葡萄品质形成、成花、耐热和抗病等相关的关键基因。

创品牌 为产业腾飞插上翅膀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品牌意识越来越强,他们愿意为高品质、大品牌买账。因此,强化水果产品品牌建设,不仅能够有效打开销路,而且能够大幅度提高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实实在在惠及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

在陕西省铜川市王益区孟姜塬村的田间地头,成片的桃园内一片忙碌的收获景象,果农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今年以来,王益区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产业发展为基础,统筹推进特色现代农业产业链发展。孟姜塬村依托区位、气候、土壤等优越条件,精心打造以贮藏、加工、销售为纽带的“千亩桃园”鲜桃采摘观光旅游示范基地,已成为全区集中连片面积最大、品种最多、产业链最长、用工最多的特色农业产业园。

于2009年成立的王益区孟农果业专业合作社,在孟姜塬村流转土地290亩,托管土地1220亩,从国内外引进品种30余种,2012年申请注册了“仙桃源”商标,合作社现有社员107户。“我们村有集中连片的种植优势,并且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果树研究所合作,桃树管理也更加科学、高效,随着土壤改良、优质品种的不断推广引进,甜桃商品率能达到60%以上,‘孟姜红’甜桃在市场中颇受欢迎。”孟农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郜仁善介绍,今年,合作社在淘宝、抖音等电子商务平台,积极开辟互联网营销新渠道,“孟姜红”甜桃各个品种远销北京、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

2019年,“孟家原桃”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评审,孟姜塬村依托“孟姜红”甜桃这一知名品牌,研发新品种、改进新工艺、扩大产业规模,并全力打造集休闲赏花、生态采摘、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特色休闲农业,推动农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助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百香果、芒果……夏秋时节,广西众多特色农产品正源源不断销往各地。通过打造农业品牌,广西大力推动“桂品出乡”。据广西农业农村厅负责人介绍,目前,广西已培育“广西好嘢”品牌411个,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2021年底,广西农业品牌总产值达1397亿元,品牌总价值3200亿元以上,带动农村就业人口965万。

为加强农业品牌打造,广西建立了一套农业品牌建设制度,累计安排近5亿元财政预算用于支持农业品牌建设。目前已有一批“桂字号”水果品牌脱颖而出,百色芒果等11个区域公用品牌上榜农业农村部首批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找专家 走出科技农业新路子

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处于全国苹果最佳优生区的核心区,苹果种植历史悠久。家住该县南庄乡东源村的徐进鹏种了25年的苹果,但他却坦言,自己这几年才真正“学会”种苹果。

过去,徐进鹏种乔化苹果树,果品质量差,一年到头就挣个辛苦钱;现在,他靠6亩果园已成功脱贫。这前后转变,与庆城县瞄准主导产业,重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发展理念息息相关。

2012年,庆城县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地共建苹果试验示范站,西农大选派4名专家常驻。有了“阵地”,甘肃省果业管理办公室、甘肃农业大学、陇东学院的技术团队也来开展阶段性研究。庆城县又选拔11名本土人才,担任示范站“科研助理”,并借示范站技术优势,培养聘用100名果业专职农民技术员,采取“以点带面、以面带区”的方式,建立起领导包责任、技术人员包技术的“1+1”示范园包抓机制。

针对庆城县20年以上老果园较多,果园密闭、通风透光条件差、果品质量下降的现实情况,示范站提出“郁闭园提质增效”技术,通过隔行、隔株、梅花式间伐,改善了果品质量。结合当地“山旱地缺肥少水”的自然条件,示范站又提出“旱地矮化栽植”和“山地乔化短枝”,在提高机械化、省工省力的同时,将传统乔化栽植长达8年的挂果周期缩短到3年。

与此同时,一座集办公、实验室、培训教室、学员宿舍、学员餐厅、冷藏库为一体的果业科技培训服务中心在示范站落成,对果农进行全方面、深层次的系统培训。在这里,果农开眼界、见实效,不久就成为科技创新的“拥趸”。“要种好苹果,体力要跟上,思想更要跟上”“苹果不养门外汉”,这些话成了徐进鹏的“口头禅”。市场行情好的时候,徐进鹏的6亩苹果能卖11万元。

业内人士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农业产业的蓬勃发展,需要有更多的人才。坚持发挥专家的作用,实现人才集聚效应,将有力促进水果产业做大做强,助力乡村振兴。(编辑 李闯)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食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内容、版权和其他相关问题,请速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0
0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