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工业》主办

中国食品新闻网

合肥高新区食品安全实现“天眼覆盖”

2019-07-18 17:47:40来源: 中国食品新闻网

  今年以来,幼儿园管理者、学生家长代表、食品监管执法人员可通过视频对合肥高新区 29 家幼儿园食堂、共计 185 个食品加工重点区域和关键环节进行远程监督与监管。至此,利用“互联网 +”与大数据技术,合肥高新区全面实行食品安全工作信息化监管。

  近年来,合肥高新区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最严”的要求,以“食安高新”为目标,凝心聚力、齐抓共管,在工作机制、监管基础、监管手段、监管质量、群众知晓率、满意度等方面取得了突出进步,监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优化食品安全工作机制合肥高新区工委、管委会领导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并将其纳入区“十三五”总体规划,每季度召开区食安委会议,研究解决食品安全工作;管委会主任办公会 4 次听取关于食品安全方面的工作汇报,管委会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到区市场监管局调研食品药品队伍建设等,解决食品安全监管中遇到的困难。

  2019 年,合肥高新区调整了区食安委(办)领导和分管领导,各社区中心食安办均由主要负责人担任食安委主任,分管负责人任食安办主任,监管所所长担任食安办副主任。区食安办确定了 2 名专职人员,各中心食安办确定食安管理“四员”,发挥多级联动机制,落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

  夯实食品安全工作基础 合肥高新区出台了《合肥高新区基层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标准化建设工作方案》,投入 103 万元对基层所办公用房进行装修、改造及搬迁;投入 26万元为基层所增配了必要的基本执法装备,合肥高新区 4 个所现已全部按标准完成了基层标准化所建设,夯实了基层监管装备。

  目前,合肥高新区建立食品安全三级网格 1个、二级网格 6 个、一级网格 23 个,完善了“四员”协管体系;同时积极通过公务员招录、遴选、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进专业人员,全部充实到基层监管一线,实行基层食品药品执法人员与辖区“四员”队伍的网格化监管融合,夯实了基层监管力量,监管合力得到有效整合。

  增加食品药品监管手段合肥高新区负责人表示,目前,区内已建成基层所食品安全检验室 4 个、农贸市场农产品快检室 2 个,配备了专业检测人员,并提高检验检测能力,有力支撑了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提升了区内食品安全质量监管水平。

  通过利用“互联网 +”与大数据技术,合肥高新区实行信息化监管。以校园食堂“明厨亮灶”信息化建设为契机,搭建信息化监管平台,幼儿园管理者、学生家长代表、食品监管执法人员可通过视频对 29 家幼儿园食堂、共计 185 个食品加工重点区域和关键环节进行远程监督与监管。在日常监管过程中,合肥高新区广泛应用数字化监管,利用移动执法终端 PAD、PC 直接进行现场记录和取证,确保日常监管标准化、监督检查规范化、检查数据信息化。

  在开展规范化建设,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水平方面,合肥高新区在流通领域开展“五好”食品示范点、“放心肉菜示范超市”活动,在餐饮服务单位大力推进食品安全工作站、示范街区及“明厨亮灶”建设,在市局提出目标的基础上,区政府提出更高标准,“明厨亮灶”率力争实现大型以上餐饮100%,全部餐饮单位达到 50%。

  食品安全监管质量明显提高合肥高新区通过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多次组织市场局、社会事业局、建发局、城管局、社区服务中心等部门联合执法,形成合力;加快检查频次,开展了节假日等重点时段,校园食堂、建筑工地等重点场所,3 ·15 曝光食品辣条、保健食品等重点品种的专项整治行动。截至 2019 年6月,查处各类食品安全违法案件 105 起,罚没款 49.65 万元,有效净化了全区食品安全环境。

  由高新区市场监管局与安徽新华学院共建的食品安全工作站相关负责人介绍,新华学院学校食堂工作以“安全、服务、优化、提升”为目标,以规范和创新为主线,着力打造“人文食堂、平安食堂、绿色食堂、书香食堂、和谐食堂”五位一体标准化的精品食堂,营造安全、舒适、文明的就餐环境。

  以办好学生食堂,维护学生利益,保障饮食供应为饮食服务的立足点,构建了有新华特色的“一级管理、三级监督”的食堂管理体系。一级管理由学校总务处负责日常的食堂管理,配备专职饮食主管 1 名,管理员 2 名;“三级监督”由新华集团审计部、学校督查督导处和学校学生生活督查委员会三级机构共同监管,定期督查并形成专项报告进行整改,切实确保食品安全,及食堂饭菜价格稳定和饭菜质量稳定。

  食品安全保障全民参与合肥高新区从提高群众知晓率、满意度入手,发挥区属各部门的职能作用,陆续开展了“食品安全宣传周”、安全用药月宣传、食品药品宣传讲座、食品安全知识“五进”等宣传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积极互动,营造了浓厚的社会氛围;同时充分利用电视、电台、报纸、网络等平台进行宣传,极大地提升了全区食品安全公众形象。(文 / 杨 萃 本刊记者 李义文)



0
0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