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工业》主办

中国食品新闻网

守护长江鱼“产房”

2020-04-17 13:48:10来源: 重庆晚报网

今年起,长江流域开启10年禁渔,长江重庆江津段护渔志愿队队长刘鸿更忙了。最近是长江鱼产卵期,刘鸿不仅白天驾船巡江的次数多了,夜晚也能经常看见他的身影。

生长在长江边

4月1日,记者在江津区杨家沱长江边看到,这里有一段回水沱,平静的江面上,铺着竹竿扎成的矩形网格,每个网格近2米宽,竹竿上种满从当地山坡上移植过来的油草。

这里是刘鸿和护渔志愿者们新建的一个人工鱼巢,面积近1万平方米。

穿着深蓝色渔政协巡队服的刘鸿站在江边,指着竹竿网格对记者说:你要是天刚亮那会来,网格里经常蹦出野生鱼。

这种景象,是护渔志愿者们最津津乐道的。

“今年鱼的数量和质量都比较高,好多年都没看到这种现象了。”刘鸿现说。

刘鸿的家就在江津区油溪镇,小时候,爷爷教他“手打网”——一网撒下去再提起来,收获满满。2014年,年过40岁的刘鸿开了一家古建筑公司,手下有几十个工人。当年4月一天早上,江津渔政人员到油溪镇老洼沱码头放养野生鱼,刘鸿也赶来看热闹。

“你们放养的速度赶不上别人电鱼的速度啊。”刘鸿忍不住调侃。

江津渔政站负责人听到这话,抬起头来对刘鸿说:“你们看到了就抓现行,抓了给我们送过来处罚。”

当天下午,刘鸿开着自家小渔船来到江上,发现有人开着船电鱼,便追了上去。对方的船加大马力撞过来,小渔船剧烈摇晃,把刘鸿甩入江中。凭借良好水性,刘鸿抓住对方船舷,一跃而上,将其中一人制服,另一人见势不妙跳水逃跑。

刘鸿将非法电鱼者送到渔政部门,让大家刮目相看。

刘鸿意识到,渔政部门人员少,保护长江鱼需要更多的人一起参与。随后,刘鸿成立护渔志愿队,把亲戚朋友、公司工作人员组织起来,当年就挡获60多名非法捕鱼嫌疑人。

护渔故事很多

这些年来,刘鸿护渔的故事很多,他还是2018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提名建议人选之一。当年媒体曾报道,2014到2018年刘鸿投入近百万元改良护渔装备。

采访中,刘鸿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购买的船从2018年的6艘到现在的8艘,每艘船要花8万元至10多万元,每年还要加上维修、油费……“你算算?”刘鸿笑着问记者。

江津渔政退休人员蒋华敏告诉记者,这些年刘鸿抓了不少非法捕捞者,也投入了不少钱改进渔船设备,大家都看在眼里。

蒋华敏还说,有时候渔政部门会给刘鸿报销点油费,但是更多的钱都是他自己掏。

据官方给出的数据,自成为长江护渔志愿者以来,江津渔业行政处罚案件162起,处罚178人。其中,刘鸿参与抓获117人。

让刘鸿高兴的是,他的举动影响了居住在江岸的不少群众。如今,只要发现夜间有人电鱼,大家都会第一时间拨打刘鸿的电话。

每天巡查守护

今年,重庆市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根据鱼类繁殖习性,采用替代材料人工模拟鱼类产卵环境,在保护区重庆段建设人工鱼巢。

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李云介绍,用竹竿、油草扎成的人工鱼巢,在长江沿岸具有多年历史。

刘鸿的爷爷父亲辈曾经通过这种方式获取鱼苗。为此,刘鸿和他的志愿者团队接下了建人工鱼巢和巡护的任务。在管理处指导下,刘鸿和志愿者们开建长江野生鱼人工鱼巢。截至今年3月,他们在江津、永川长江段,建设人工鱼巢638个单元(6.37万平方米)。

2月至4月是鱼产卵时间,人工鱼巢一般在元月底到2月初扎好放到水中。人手紧的时候,需要四五十人,刘鸿公司里的员工都到江边帮忙。

如今,刘鸿和志愿者们每天巡查守护着这些野生鱼的“产房”,一是观察人工鱼巢内鱼儿的产卵情况并及时提供给西南大学专家研究,二是防止这些鱼儿被非法捕捞者盯上。

记者从市林业局了解到,这次人工鱼巢建设是保护区实行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后首次开展的。初步测算,按照6%孵化率计算,这些人口鱼巢可增殖近4000万尾鱼苗。

重庆市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刘鸿和志愿者们的护渔事迹,得到农业渔政部门的高度评价。(记者 何浩 文 任君 摄)

免责声明:中国食品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承担全部风险与责任。 网站转载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有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0
0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