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工业》主办

中国食品新闻网

“粮食不可能缺” 卖粮户反劝买家别囤粮

2020-04-09 18:39:37来源: 中新经纬

  4月7日,在深圳益田社区,一位老人从盒马鲜生提了两袋大米。测量体温的工作人员对他说,退回去一袋吧,吃不完会生虫。老人家身后,还有一个老人正从超市往外拎了一袋米。

  越来越多的媒体在报道,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关注粮食短缺问题。尽管媒体三番五次援引权威专家的说法,称粮食绝对够吃,仍然有一些消费者好像不大买账。

  4月2日,在深圳大米主要批发市场罗湖西货场,性格开朗的江苏老板吴晓琴对一个来买米的朋友说:“你不要买三袋了,你买一袋吧,要是吃完了涨价了我还按现在的价格卖给你。”

  在深圳卖大米十年,吴晓琴作为业内人士的感知和普通民众不同。她有自己的一套判断方法,就是看价格。“粮食价格没有涨,怎么会缺粮?”这么多年来,吴晓琴只要打电话过去,东北、江苏就能把粮食发过来,粮食价格一直都很稳定。

  昨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也强调,我国农业连年丰收,粮食储备充裕,完全有能力保证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商户更担心粮食卖不出去

  吴晓琴担心的问题不是粮食不够,而是粮食卖不出去。

  “现在复工多了,量上来了一点,也就是原来的五成。年后销量惨淡,是以前的三成左右。”吴晓琴说,“我们走的渠道主要是学校工厂食堂,还有饭店,这些都还没开业。”

  证券时报记者近期走访了罗湖西货场十余家商户,他们都对网络上传的缺粮问题感到不可思议,也看到有些地方消费者在囤粮,深圳只是零星出现。遇到这些用户,他们都会劝少买一些,东北大米运到南方保存环境不同,放一个月口感就开始下降。遇到坚持要多买的,吴晓琴就告诉对方不接受退货。

  罗湖西货场在深圳相当于一级批发市场,商户会将粮食分到城市的各个角落,进入福田农批市场等区域,再进入附近食堂、餐馆消费者手中。

  证券时报记者走访福田农批市场,这里和罗湖西货场一样冷清,销量下降幅度相同。“你还用问吗?看看门口都没有人。”一个商家有些气恼。餐馆生意不好,粮商还要担心货款无法及时收回。

  不过,社会的共同关注,也让市场发生了一些变化。吴晓琴关注到产区农民惜售,价格出现微涨,她估计半个月后会传导到终端市场。

  近期有消息称,山东最大的面粉加工企业山东发达面粉集团的小麦收购价格再次上涨,发达枣庄分公司A类小麦报价1.225元每斤。山东发达面粉集团工作人员称,这个价格是略有上涨,但是涨幅不大,最近市场行情有所好转,不过同比销量仍下降了30%。

  河南思丰粉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称,这个小麦收购价格并不算涨,目前是去年小麦快要用完、新小麦快要下来的时节。往年这时候价格可以到1.3元/斤。河南思丰的主要市场是南方城市,销量腰斩。

  在粮食主产区,黑龙江锦稻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表示,现在他们收上来的稻谷还没有开始卖,“粮食不可能缺!”

  疫情对农业影响有限

  粮食不缺,有两组权威数据支持。一个是世界的,2019至2020年度世界谷物总供给量进一步预计为34.67亿吨,总需求量26.71亿吨,期末库存7.97亿吨。另一个是中国的,2019年我国粮食总产量6.64亿吨,小麦、玉米、大米三大主粮库存结余2.8亿多吨。

  尽管政府不停地说粮食不缺,但是缺粮的舆论风却越刮越大。资本市场持续炒作以金健米业为首的粮食概念股,金健米业连续多日大涨,半个月涨幅一倍半,多只农业股跟涨。

  粮食库存方面,市场有很简单的衡量标准,就是库存轮换。如果库存造假的话,就拿不出足够数量粮食进行拍卖。从历年拍卖结果看,从来没有不充裕的时候,有些地方拿出进口粮进行拍卖,这些进口粮价格低,补库存相对容易。

  另有媒体报道,黑龙江赠送3000吨大米驰援孝感,以此说明湖北库存不足。不过,这些粮食其实是慈善支援,在整体消费量中占比很小。驰援和当地库存无关。

  政府鼓励双季稻种植,特别是早籼稻。但早籼稻经济效益不佳,种植面积从2008年之后就一直下滑。有些地方政府要求将荒地种回来,比如湖南就投入两亿元刺激粮食生产,将林地改成耕地。这被当作缺粮的证据。但是,证券时报记者采访的一位业内人士认为,2008年金融风暴期间很多工人回到老家。这次出台类似政策,主要是为了稳就业,多吸纳一点劳动力。要提高产量,从早籼稻着手的意义毕竟不大。因为早籼稻年产量不到3000万吨,在2亿多吨的稻谷产量中占比不高。

  相比之下,海外的不确定性被反复放大。

  对粮食短缺话题的炒作,从蝗虫危机时就开始了。从越南到俄罗斯,不少国家都在出台粮食出口限制政策。巴西还因为港口工人罢工问题,使我国大豆供给受到影响。疫情放大了不确定性,也放大了恐慌情绪。

  著名种业专家刘石判断,疫情对农业影响有限,主要是因为农业非常封闭,可以自我循环,农业的农机化肥农药种子都是本国制造,不依赖国际市场,不像其他行业缺少几个零部件就无法生产。

  一些国家之所以限制出口,不是怕本国不够,而是由于囤积居奇想拉高。刘石认为,未来不会出现全球性的粮食危机,只有个别地区、个别家庭可能会出现危机,这是由于分配导致。比如因为疫情有些没有积累的家庭没钱买粮食,有些欠发达区域欠收。

  今年中国气候可能会异常,但是气候问题很少会导致整体粮食减产。至于因为战略遏制而停止运粮,这种情况非常罕见,美苏争霸时曾在很短的时间出现过,而且留下的名声非常不好,遭到全世界谴责。刘石认为,现在全球各国的矛盾远远达不到要用粮食来遏制的程度。

  广东华南粮食交易中心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称,疫情期间交易中心每天都在监测市场信息,消费市场基本没有出现过短缺,2月国内粮食市场从开始担心供应到担心销售只用了大约半个月时间,此后地方储备粮的销售交易活跃度下降,也多以底价成交,竞价积极性低。

  大豆库存连创新低

  中国谷物进口量的确占比不大,完全有能力掌控水稻和小麦。

  国科农研院专家张鑫统计,现在四大粮(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储备库存为3.54亿吨,稻谷库存为1.85亿吨,小麦库存为9340万吨,玉米库存为7377万吨,还有大豆库存为230万吨,中国粮食远远够吃。

  中国去年进口三大谷物1082万吨,出口308.7万吨,对外依赖度并不高。从需求上看,去年中国玉米缺口1318万吨、大豆缺口8900万吨,小麦和水稻分别过剩1350万吨和1401万吨。所以水稻和小麦完全不是问题。

  此外,近年我国大米进口量明显下降,从2017年突破400万吨的高位回落至2019年的255万吨,因为进口价格从3129元/吨上涨至3508元/吨。今年中国计划进口小麦的配额是963万吨,玉米为720万吨,大米532万吨,和以前没有变化,历史上配额也没有用完。

  问题在玉米和大豆,尤其是大豆。

  目前玉米产量低于需求量1318万吨,但是库存大,完全可以支撑下来。玉米库存曾高达2.3亿吨,但高库存也带来高成本,政府最近几年在着力降低库存,目前玉米库存已趋向合理。

  政府对外公布的谷物自主可控能力达到98%,但是谷物不包括大豆。大豆对外依存度是83%。去年中国进口大豆8851万吨,全球大豆出口的64%运到了中国。国内大豆产量不高,黑龙江亩产320~330斤,其他区域230~250斤,平均亩产280斤左右。如果这些大豆都在中国种植,大概需要6亿多亩耕地。

  关键是,现在大豆库存所剩无几。据张鑫统计,只有230万吨。东北区域大豆价格出现飙涨,目前现货价格超过5000元/吨。张鑫表示,市场上已经没有什么大豆。

  有业内人士分析,市场关心的是口粮问题,但大豆问题被隐蔽在口粮之后,政府有庞大的储备可以平抑谷物价格,但是政府没有建立大豆库存,近期大豆库存连创新低,大豆价格涨到5000元之上,令人想起2008年的疯涨。

  业界称,大豆安全很早就为众人关注,但将6亿亩耕地搬回中国,一个是难度大,另外一个是没有必要,中国在大豆种植上没有成本优势。东北目前在大规模补贴大豆,亩补贴可达580元,种植大豆积极性提高,但是这势必会挤压玉米产量。这就是跷跷板游戏。

免责声明:中国食品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承担全部风险与责任。 网站转载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有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0
0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