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房子”披绿衣——设施农业助力南疆村民脱贫
新华社记者曲延函
“回去先打开通风口,20分钟后关上,棚内温度稳定在24℃,大家记住了吗?”农业技术员宋思镁对坐在面前的村民说,“西红柿温度管理先讲到这,下午三点我们讲农药配比。”
68岁的宋思镁是新疆于田县色日格奥依村的农业技术员。1997年,宋思镁从山东临沂举家迁至新疆。他和温室大棚打交道的40年中,其中23年是在南疆土地上度过的,村民都喜欢叫他“老宋”。
“色日格奥依”是维吾尔语,意为“黄色的房子”。和南疆四地州许多村庄一样,这里北靠沙漠,人多地少,属全国集中连片深度贫困地区之一。但南疆绿洲土地辽阔,光照充足,冬天大棚内不需要烧煤、成本低,这一点让老宋看到了当地发展设施农业的优势。
2018年,经自治区农科院推荐,老宋来到色日格奥依村当农技员。初来之时,村里土地含碱量高,村民缺乏蔬菜种植基本经验,这些愁坏了他。“取样观察后,我让村民种植前用大水灌地,排出盐碱水,那时有的村民连米尺、量杯刻度都读不懂,更别提育苗、点花这些种植技术,我和驻村干部商量决定,每天两次给村民讲种植技术,一点一点教,一遍一遍教。”老宋回忆说。
在驻村工作队、农科院专家、技术员和乡亲们共同努力下,村里2018年建成了73座温室大棚、15座保鲜库和1座冬季仓储窑,原有的老棚也被改造成了育苗棚。
如今,村民真的尝到了设施农业的甜头。去年,色日格奥依村采取早春种西红柿、甜瓜,晚秋种西红柿、菠菜等模式,实现棚均纯收入1.2万元。
40岁的村民买买提·买买提明种了西红柿和黄瓜,去年大棚纯收入达到2.1万元。“种玉米和小麦一年下来也就7000多元,种蔬菜效益高,但没有技术,一直不敢尝试。现在控制株距行距、点花育苗,我都学会了。”
吐送汗·阿不都艾尼今年30岁,去年她的大棚纯收入1.6万元,年终算账时高兴得不行。她说:“刚开始种大棚没钱买农资,驻村工作队给补贴了一部分。现在我们只管把蔬菜种好,农资农药、技术指导、销售全不用我们操心,都由工作队统一采购协调。”
蔬菜的绿渐渐取代了沙土的黄,色日格奥依村洋溢着春的希望。眼下,村里今年主要种植的西红柿、黄瓜、甜瓜已全部完成栽种,预计棚均纯收入可达1.8万元。
免责声明:中国食品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承担全部风险与责任。 网站转载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有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