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工业》主办

中国食品新闻网

中国农特贸易供应链 借助“一带一路”腾飞

2019-07-18 10:12:16来源: 中国食品新闻网

  “一带一路”源自于我国古代丝绸之路,是起源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欧洲、非洲商业贸易的一条重要路线,是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几千年前,古代“丝绸之路”从中国出发,走向世界,它见证并推动了亚洲、欧洲、非洲商业贸易的发展繁荣。

  几千年后,传承古代丝绸之路精神的现代新丝路——“一带一路”,正日新月异、生机勃勃,令人瞩目。

  习近平主席“一带一路”倡议享誉中外在中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和积极评价,获得许多国家积极响应和支持。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改委、外交部以及商务部联合发布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一带一路”的概念开始日益清晰。

  日升月落 , 斗转星移,“一带一路”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已经变成了以运输通道为纽带,以互联互通为基础,以多元化合作为特征,以打造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新的区域性合作安排。“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参与、共同分享合作成果。

  2018年2月4日,改革开放以来第20个、新世纪以来第15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发布。文件提出,建立健全我国农业贸易政策体系,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农产品贸易关系,积极支持农业“走出去”,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粮商和农业企业集团。

  “一带一路”沿线涉及到60多个国家,覆盖了全球30多亿人口,对外贸易总额 7 万亿美元,在此背景下,农特产品贸易多元化合作模式探索,尤为重要。

  中国与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额增长迅速“一带一路”从倡议到落地实施6年来,中国与沿线国家农产品国际贸易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中国农产品进口量特别大,增速特别快。从2013年的467.1亿美元到2017年的582.8亿美元,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在一些特别的门类上增幅更大,进口食品每年都是 30% 以上的增速。

  二是中国进口品类高度集中于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前5大进口品类分别是肉类、油脂、油料类、乳制品类、水产及制品类,占进口总额的 73.1%。

  三是农产品进口运输、口岸、渠道集中。进口的运输通道高度集中于海运,进口口岸高度集中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口贸易渠道高度集中于少数几家大型跨国公司。

  很多消费者认为,中国进口农产品主要集中在中高端产品,主要满足的是日益增长的、有更高收入的消费者,满足其对更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其实不然,农产品进口的初衷还是为了解决中国因为自然生态、气候、土壤限制不能发展的品类产品。比如水果,之所以从世界各地大量进口,并不是为了吃到更好更贵的东西,而是因为春华秋实的自然规律,造成我国大部分的水果只是在秋季成熟,只能够满足国民大概四五个月的需求,而南美地区因为地理情况天然造成了与我国的季节差,水果成熟的季节正好覆盖了我国青黄不接的时间点,所以造成了从南美有大量水果进口。更多的还是全球市场条件下供需矛盾产生的进口需求,并不单是消费升级和对更高品质生活的美好向往。

  以此来看,中国农产品对外依存度会长期持续提高,高度集中的农产品进口贸易格局主要是市场决定的,尤其是经济合理性决定的。但是考虑到我国市场规模庞大、未来农产品进口贸易潜力巨大、沿海口岸距内陆腹地遥远、农产品市场稳定性对国计民生的重要意义,这种高度集中的农产品进口贸易格局潜伏着较大风险。国家应该从维护农产品供给安全乃至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高度,促进农产品进口来源地、运输通道、进口口岸和贸易渠道的多元化。

  我国与沿线国家农特产品贸易互补性强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一带一路”的框架文件——《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文件在“合作重点”中提到,“开展农林牧渔业、农机及农产品生产加工等领域深度合作,积极推进海水养殖、远洋渔业、水产品加工、海水淡化、海洋生物制药、海洋工程技术、环保产业和海上旅游等领域合作”,表明农业合作是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的重要内容。

  2017年5月,农业部、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农业合作的愿景与行动》,该文件专门就中国和“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农业合作进行了布局,成为指引中国和“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开展农业合作的纲领性文件。

  2014年到2018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整体贸易额从1200亿美元增长到14000亿美元,农产品贸易额从300多亿美元增长到接近800亿美元。在整体贸易额统计中,中国出口大于进口,但是在农产品贸易额统计中,自2016年以后,中国的进口大于出口。这也造成了运输中的运力问题,进口的货物大部分是食品,且需要冷链集装箱,而运力紧缺则成为目前农产品贸易中的一大难题。

  从世界各国的优势产品结构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优势农产品与我国存在着较大的不同,尤其是东南亚、南亚和中东欧国家,除鱼及鱼制品外,均与我国存在互补性,具有较大的合作潜力。其他如中东欧主要是肉类、谷物、烟草;西亚是蔬菜和水果;南亚是肉类、水产品、水果;东南亚是水产品、腌制品、烟草、天然橡胶和动植物油脂;俄罗斯、蒙古主要是谷物类和牛羊肉;中国主要是水果、蔬菜、水产品,国家间互补性非常强。

  从沿线国家的基本情况来看,农业在大多数国家占据了主要地位,耕地资源比较丰富,农业技术落后,总体农业生产水平普遍偏低。有以下几种表现:一是农业产值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总产值中占有较大比重。巴基斯坦、老挝、柬埔寨、尼泊尔等国家农业产值占 GDP 比重已经达到20%。中亚五国中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农业产值占 GDP 比重也超过 15%。

  二是农业土地面积占全国土地比重和人均耕地面积在全球处于领先状态。从农业土地占比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土地用地占全国土地面积比重较高。蒙古、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农业土地面积占比 50% 以上。从人均耕地面积来看,沿线大部分国家的人均耕地面积都比中国要高,特别是中亚五国、中东欧国家、东南亚国家等的耕地很大一部分未合理利用,具有很大农业开发潜力。

  三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总体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较低。以谷物单产水平为例,俄罗斯、蒙古、中亚五国、南亚诸国谷物单产水平普遍偏低,其中土库曼斯坦、蒙古等国的谷物单位面积产量只有中国的 1/4 左右,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亟待提升。

  四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潜力巨大。从资源条件看,沿线国家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生产和出口具有较大增长潜力。“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已是全球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和出口大国,人均占有量高,可供贸易量大。沿线国家耕地资源丰富,具有发展农业生产的良好条件,国家单产水平低,有较大提升潜力。在农业科技、农业机械、基础设施等方面稍作改进即可实现大幅度增产。

  从贸易互补性看,沿线国家土地密集型农产品正是我国未来供给缺口较大的产品。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将继续深入发展,农业生产的人工和土地成本将继续快速增长,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将进一步减衰。受人口增长、收入水平提高的推动,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及其转化产品的消费需求将继续增长,这势必导致未来中国土地密集型农产品供给缺口持续扩大。

  从物流成本来看,沿线国家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出口中国的竞争力会逐步提高。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单位中,对物流成本非常敏感,海运具有明显优势。今后,中国进口农产品中很大部分还将依靠海运。随着沿线国家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推进,新的运输通道将发挥应有作用。截至 2016 年底,中国已与沿线 15 个国家签署了 16 个双边及多边道路、过境运输和运输便利化协定,通过 73个公路和水路口岸开通了 356 条国际道路运输路线,建成 11 条跨境铁路,中欧班列已从 2013 年的80 列增加到 2016 年的 1702 列。

  从促进贸易平衡看,沿线国家土地密集型农产品获得中国进口订单的可能性会逐步增加。为了促进贸易平衡、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甚至出于政治需要,也有必要采取措施增加从逆差国的进口,而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往往是重要的选项。这既有望为沿线国家大型农业投资项目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也有望提高沿线国家大宗农产品出口中国的陆路运输效率,降低贸易成本。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特商贸多元化探索农业投资 + 农业贸易。

  发挥农垦企业的探路作用,开展境外农业投资合作。农垦企业具有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产业的经验,也有开展农业对外合作的基础。目前,中国农垦系统正在进行集团化改革,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企业集团。农垦企业改革时,可以结合在沿线国家建立规模化境外生产加工储运基地的战略规划,以合资合作和并购重组等方式开展境外农业投资。国家对外农业合作支持政策,应优先向符合条件的农垦企业倾斜,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海外并购专项资金,加大队农垦企业的扶持。

  对于农特商贸在沿线国家的农业投资合作,可构建稳定的海外采购平台,从源头上提高与沿线国家农特商贸的深度。

  根据沿线国家的优势产品,开展特色产品投资项目。在乌克兰开展小麦、葵花籽种植加工项目;在哈萨克斯坦来展牛羊肉养殖屠宰加工项目;在东南亚开展热带水果种植加工项目等。

  技术合作 + 商品贸易。

  在在重点国家优先布局以技术合作为核心的农业合作示范区。

  对大部分沿线国家而言,我国农业技术具有明显的领先性,又有较强的适应性。农垦企业在境外投资时,可以以农业技术合作为核心,选择重点国家优先布局一批种养殖示范区,通过农业设备、种养殖及屠宰加工工艺引进,发挥企业在项目建设和运营中的主导地位。围绕种植、养殖、深加工、农产品物流等领域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业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增强示范区的可持续性,真正发挥平台带动效应。

  建立沿海及内陆进口农产品流通圈。

  在在兰州、新疆等内陆进出口口岸寻找合作契机,打通陆路“一带一路”进出口通道。发挥西北蔬菜种植优势,开展中亚、东欧进出口贸易。

  随着友谊关、东兴,云南景洪等口岸功能不断完善,为东南亚各国的水果等农产品进口中国提供更为快捷的平台。

  天津、青岛等港口的布局要丰富直航航线,提供更快捷的服务,提高客户响应速度。

  发挥上海港的航线和自贸区金融优势,链接内陆航运,实现进口商品的快速分拨。

  提供门到门、一站式、可追溯可管控的全球冷链服务。

  整合资源优势,帮助客户有效管理及优化冷链服务,提高核心竞争力。以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为载体,以国际贸易、冷链仓储、通关报检、查验为核心,提供集农产品进出口贸易、货运代理、仓储物流、查验检疫、分拨配送等综合服务。

  与国内初级农产品批发、生产加工、大型商超等渠道合作,建立线上线下平台,为沿线国家提供多样性、灵活性服务,将进口农产品延伸至百姓的家庭餐桌。(文 / 宗 祎)



0
0

我来说两句